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9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于2008年首次在广东发现,到目前为止,浙江、广西、云南等10多个省市均有其入侵的报道。为探讨入侵中国的扶桑绵粉蚧是否存在两大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作者对浙江的该物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色浅橘黄色、背部具三对黄色斑点的体色变异型个体,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证实该体色变异型粉蚧为扶桑绵粉蚧。同时对中国、巴基斯坦、美国的扶桑绵粉蚧COI基因序列进行碱基差异比较、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分析,发现所扩增的浙江省内6个地点7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25条扶桑绵粉蚧COI基因(694bp)可以分成3种单倍型,这3种单倍型与中国海南、中国广州、巴基斯坦和美国加州的扶桑绵粉蚧遗传分歧较小(0–1.0%),而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遗传分歧较大(3–3.6%);但两者遗传距离小于绵粉蚧属内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13.0–17.2%)。综合形态特征和COI基因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可能没有达到种间分化。基于碱基差异所构建的网络关系图、遗传分歧差异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进化支系,至于是否是复合种,目前尚难作结论,还有待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962.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性状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该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  相似文献   
963.
东北地区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狍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并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的主要猎物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狍各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为我们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使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本文对88个不同狍个体(来自8个不同地点)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获得了463bp的片断,并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占分析长度的7.84%,且这59个变异位点皆为碱基置换,未出现碱基插入或缺失的现象,定义了3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2641,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从Tajima’sD和FuandLi’s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这8个狍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这8个狍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30个单倍型整体上将东北狍种群分为3个亚群,分子变异分析表明3个亚群间基因流Nm均大于1,说明这3个狍亚群间存在着基因流。  相似文献   
964.
短吻贫齿龙(双孔亚纲:海龙目)的新材料及补充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产自贵州关岭法郎组瓦窑段(上三叠统)短吻贫齿龙一新材料。新标本头后骨骼十分完整,使我们对该海龙的全身骨骼形态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尤其是澄清了其肩带及前、后肢的解剖学特征。短吻贫齿龙牙齿稀少且局限于上、下颌的前端,以及末端指/趾骨(爪)扁平等性状表明,该种不是纯粹的肉食动物。依据新材料,短吻贫齿龙在局部形态上存在个体变异,并确认后肢趾趾式(2-3-4-5-5)可作为该海龙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65.
通过比较西双版纳植物园内雨树和甜菜豆不同大洲来源种群间的物候期,本研究探讨了两种植物种群间的物候分化现象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1)两种植物不同来源地种群间物候期相似,但是同步性不高,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且不同种群间萌叶起始期先后顺序差异显著;(2)不同种群间物候期同步系数与气候因子相关,尤其干季气候因子。因此可以认为:不同的生境气候因子是导致两种植物不同种群间出现物候变异的重要因子,并且这种关系可能会影响不同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966.
《生物学通报》2006,41(2):55-55
澳大利亚佳尔万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对1 200多名狂躁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患者中许多人第 4号染色体上的FAT基因发生了变异。与正常人的对比结果证实,如果FAT基因发生变异,罹患狂躁抑郁症的几率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967.
临床测序(clinical sequencc)是为了探索各个癌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而开展的。国际上出现了患者癌症基因组的解析服务。为了使基因组测序数据有效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上,日本也开始了利用患者样本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68.
SHIV-CN97001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the immune effect and strategy of the AIDS vaccine which included genes of the predominant prevalent HIV-1 strain in China. In this study, SHIV-CN97001 was in vivo passaged serially to construct pathogenic SHIV-CN97001/rhesus macaques model. To identify variation in the gp120 region of SHIV-CN97001 during passage, the fragments of gp120 gene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from the plasma of SHIV-CN97001 infected animals at the peak viral load time point and the gene distances (divergence, diversity) were calculated using DISTANCE.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s of SHIV-CN97001 in the third passage animals were the highest during in vivo passage. It ha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al divergence from the founder strain and viral replication ability. The nucleic acid sequence of the V3 region was highly conservative. All of the SHIV-CN97001 strains had V3 loop central motif (GPGQ) and were predicted to be using CCR5 co-receptor on the basis of the critical amino acids within V3 loop.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genetic distance during serial passage, and SHIV-CN97001 gp120 gene evolved toward ancestral states upon transmission to a new host. This could partly explain why there was no pathogenic viral strain obtained during in vivo passage.  相似文献   
969.
探究空间特征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水质的关系,对正确揭示格局如何影响水体污染迁移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省闽江流域为例,划分子流域、河岸和圆形缓冲区3种空间尺度,收集流域内26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基于Landsat-8影像分析景观格局特征。利用半变异函数、冗余分析等手段,识别各空间尺度的特征尺度,探讨在空间特征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闽江流域水质总体达到Ⅱ类标准,但仍存在超标水质,主要由水产禽畜养殖所致。(2)河岸尺度的特征尺度在1000 m缓冲区,而圆形缓冲区的特征尺度在2000 m。(3)子流域尺度景观格局对水质的总解释最强,达58.4%,其次为河岸(45.2%)、圆形缓冲区尺度(38.4%)。(4)林地的聚集程度和城镇最大斑块指数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景观格局变量。上游汇水单元是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区域,减少污染排放,增大林地优势和聚集程度,打破大面积建成区的连续性,有助于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970.
黑龙江流域鳊鱼的种内变异及其生活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鳊鱼是很名贵的经济鱼类,亦称边鱼,东北地区称鳊花。在我国的江河中分布很广,长江及松花江流域中最为丰盛。这种鱼最初的记载是在1844年,学名为Leucisucs brdmuld,是Cuvier和Valencienes两氏订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