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跃蛃属(石蛃目,石蛃科)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记述采自河南栾川龙浴湾跃蛃属1新种,即Pedetontinus luanchuanensis sp.nov.并修订跃蛃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栾川跃蛃,新种Pedetontinus luanchuanensis sp.nov.(图1~28)体长8.5~12.0mm,复眼长/宽为0.84~0.88,中连线/长为0.43~0.48,复眼中缘具浅黄色色斑,阳基侧突为1+5型,阳茎基节/端节为3.0~3.2,阳茎和阳基侧突位于第Ⅸ肢基片的2/3。新种与宋氏跃蛃P.songi Zhang&Li相似,但复眼中连线/长、阳茎基节/端节具明显区别(宋氏跃蛃复眼中连线/长为0.72,宋氏跃蛃P.songi阳茎基节/端节为2.0)。正模♂,编号ZJNUSB040,河南栾川龙浴湾,海拔1045m,2010-08-15,张加勇、李涛采。词源:新种以采集地所在的市命名。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江苏南京跃蛃属1新种,老山跃蛃Pedetontinus laoshanensis sp.nov.,通过扩增其线粒体CO Ⅰ基因,与中国已知跃蛹属其它物种进行遗传距离比较,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发现其与天目跃蛹P.tianmuensis和武当跃蛹较为接近,这也更加支持了基于形态证据的系统发生关系.并提供了跃蛃属已知19种的检索表.老山跃蛹,新种Pedetontinus laoshanensis sp.nov.(图1~17)体长7.0~9.0mm,复眼长/宽为0.99 ~1.00,中连线/长为0.50 ~0.55,复眼近中连线具浅色白斑,阳基侧突为1+6型,阳茎基节/端节为2.4,阳茎和阳基侧突位于第Ⅸ肢基片的1/2,产卵管初级型,其长略超第Ⅸ腹节的刺突端刺.前产卵管,分49 ~ 50节,后产卵管,分47 ~ 50节.该物种CO Ⅰ基因信息见GenBank No.EU699175~ EU 699177.新种与泰山跃蛹P.songi、天目跃蛃P.tianmuensis和武当跃蛃P.wudangensis相似,但复眼中连线/长、阳茎基节/端节、阳茎和阳基侧突位置、产卵管分节具明显区别.基于CO Ⅰ基因序列构建BI、MP和NJ系统发生树均有效证明老山跃蛃P.laoshanensis为单系群.基于K2p模型,新种与中国跃蛹属其它物种的遗传距离比较,与天目跃蛃P.tianmuensis遗传距离最小9.7%,与栾川跃蛃P.luanchuanensis 遗传距离最大12.1%.结合形态和分子数据证明该物种的有效性.正模♂,江苏南京老山(32°07′N,118°36′E;海拔145m),2004-08-01,李鹏、张加勇采,编号ZJNUSB050.词源:新种种名源自采集地地名.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江苏南京栖霞山哈蛃属1新种栖霞哈蛃,即Haslundichilis qixiaensis sp.nov.,并重新描述了采自甘肃天水麦积山的赫氏哈蛃。  相似文献   
4.
中国跃蛃属(石蛃目,石蛃科)一新种(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采自福建太姥山跃蛃属1新种,Pedetontinus songi sp.nov.,并列出跃蛃属已知种的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  相似文献   
5.
陈雯  李涛  郑荣泉  陈平  李婷  陆俊佶  张加勇 《生态学报》2012,32(22):7072-7081
外来植物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及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评估入侵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而且对探索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动物学响应机制尤为重要。为了了解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分季节分层次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程度的入侵地进行取样,获得土壤动物9900个,隶属3门11纲14目,弹尾目和蜱螨类均为优势类群。入侵程度不同的样地中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组成不同。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优势度指数表现与前两指数相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没有改变土壤动物表聚性特点。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不同入侵程度下的土壤动物分为3类,即轻度入侵类、中度入侵类、重度入侵类。不同入侵区域土壤的pH、有机质含量、铵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差异显著(P<0.05),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入侵区域土壤铵态氮对土壤动物关联最大,有机质含量次之,再次是速效磷和pH,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小。因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改变了入侵地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对铵态氮的调控),进而改变了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创造了利于自身生长、竞争有利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跳蛃属(石蛃目,石蛃科)两新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采自海南五指山和福建太姥山跳蛃属2新种,即Pedetontus hainanensis sp.nov.,Pedetonlm zhoui sp.nov.并列出中国跳蛃属已知种的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  相似文献   
7.
中国跃蛃属一新种(石蛃目,石蛃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描述了采自浙江江山的跃蛃属Pedetontinus 1新种,命名为尹氏跃蛃Pedetontinus yinae sp.nov..描述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并同属内近似种进行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8.
跨种扩增是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物种微卫星标记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在近缘种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引物,对大鳄龟(Macroclemys temminckii)进行跨种PCR扩增,在合成的69对引物中获得8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统计,得出观测杂合度(Ho)的范围是0.041 7~0.954 5,平均为0.384 8;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为0.041 7~0.811 8,平均为0.479 1;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040 0~0.759 2,平均为0.423 2;经过卡方检验后,部分微卫星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总体来说,这些位点是研究大鳄龟遗传结构的良好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于2008年首次在广东发现,到目前为止,浙江、广西、云南等10多个省市均有其入侵的报道。为探讨入侵中国的扶桑绵粉蚧是否存在两大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作者对浙江的该物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色浅橘黄色、背部具三对黄色斑点的体色变异型个体,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证实该体色变异型粉蚧为扶桑绵粉蚧。同时对中国、巴基斯坦、美国的扶桑绵粉蚧COI基因序列进行碱基差异比较、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分析,发现所扩增的浙江省内6个地点7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25条扶桑绵粉蚧COI基因(694bp)可以分成3种单倍型,这3种单倍型与中国海南、中国广州、巴基斯坦和美国加州的扶桑绵粉蚧遗传分歧较小(0–1.0%),而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遗传分歧较大(3–3.6%);但两者遗传距离小于绵粉蚧属内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13.0–17.2%)。综合形态特征和COI基因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可能没有达到种间分化。基于碱基差异所构建的网络关系图、遗传分歧差异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进化支系,至于是否是复合种,目前尚难作结论,还有待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10.
李涛  李灿阳  俞丹娜  张加勇  郑荣泉 《生态学报》2010,30(18):5001-5011
为了解交通要道重金属对路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分季节分层次对104国道浙江上虞段周围农田5条样带及1条对照样带进行取样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4046个,计50个类群,隶属于4门7纲,弹尾目、前气门亚目、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其余为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同时测定了采样带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结合类群特征指数,研究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土壤动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6条样带土壤理化指标全磷和pH、重金属各因子差异显著(P0.05),公路周围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土壤背景值,随着采样距104国道的距离的减小,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在土层垂直分布上,并呈现表聚性减弱的现象。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调查样带中全磷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最大,土壤pH次之,其次是铅、铬的影响,锌的影响最小。土壤理化指标全磷和pH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大于土壤重金属,但重金属对污染样带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已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