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6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41.
广东蔗区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东省蔗区普查了迁飞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发生情况,确认在广东省该虫除为害玉米外,也为害果蔗和糖蔗。粤北、粤西和珠三角蔗区均已发现危害,为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果蔗、糖蔗。甘蔗受害主要集中在5~6片叶至拔节初期,而果蔗伸长期可能仍会受害。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掌握蔗区该虫发生与防控情况,对该虫监测预警及防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2.
碳酸酐酶4(carbonic anhydrase 4,CAIV)是12种人类相关碳酸酐酶中的一员,主要通过糖基磷脂酰基醇锚定在细胞质膜上。哺乳动物的多个器官有CAIV的表达。CAIV高效催化CO2的水化和HCO3–的脱水反应,在尿液酸化、肺泡换气等生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CAIV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和活性的改变等均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AIV还可以作为药物治疗靶点应用于疾病治疗。为此,该文就CAIV与人类相关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3.
粗枝云杉愈伤组织在增殖后期体细胞胚的分化能力显著降低,转变愈伤组织增殖方式和体细胞胚分化培养方式有利于体细胞胚发生能力的提高。采用液体悬浮增殖取代半固体增殖更有利于胚性的保持。在增殖后期,首选的体细胞胚发生方式为"液体增殖-滤纸分化",其次为"块状增殖-块状分化",最后是"块状增殖-滤纸分化"。  相似文献   
944.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主粮作物上的重大害虫,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威胁,每年在我国南北往返迁飞危害。近年来,粘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一是受害严重区域发生变化,各世代危害范围扩大;二是主要危害世代发生变化,2代、3代粘虫发生较重;三是主害作物发生变化,玉米成第一大危害作物;四是迁飞规律发生变化,南北往返迁飞格局不变;五是田间种群抗药性明显增强,防治困难程度加重;六是生物学习性发生变异,适应能力增强。针对以上发生危害新特点的形成原因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45.
稻飞虱是中国和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属r对策暴发危害类型。其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典型的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具有大区域同期"突增"和"突减"的灾变特性;灰飞虱则主要以本地越冬为主,远距离迁飞对种群结构的影响较小,但其传播的病毒病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更甚。针对3种稻飞虱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发展了稻飞虱田间种群发生与危害等的调查与取样技术,为其种群发生及其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6.
粘虫越冬迁飞与危害的调查及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我国粮食作物上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危害的重大农业害虫,具有发生范围广,危害世代多、作物损失重以及危害历史长的特点。每年粘虫在我国东半部自南向北形成5个不同类型发生区,除可在南方越冬外,还可通过季节性远距离往返迁飞在不同发生区之间危害。对其越冬、迁飞种群动态的监测及危害调查是实现粘虫综合防控的前提。根据粘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发生区的特点,本文发展了粘虫田间越冬、迁飞种群以及幼虫发生危害的调查和监测技术,为其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47.
中药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作用方式和作用过程的复杂性。传统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使得一系列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包括中药化学物质组表征、中药作用机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以及中药毒性机制等中药系统复杂性问题。代谢组学作为一门全新的组学技术,秉承了从机体全局系统出发来考量机体内源性小分子物质与外源性干预物质(如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理念,与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作用原理思路一致。近年来,人们尝试将整合代谢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策略用于解开上述中药关键问题,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在理论挖掘、策略设计、方法开发和实践拓展诸多方面都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对整合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策略在解析中药系统复杂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8.
Rho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家族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o GTP酶(Rho GTPase)家族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参与细胞骨架调节、基因转录、膜泡运输等过程,扮演着分子开关的角色。Rho型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RhoGEF)是调节Rho GTPase活性的关键因子,在Rho GTPase信号调节、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hoGEF与肿瘤、发育及神经类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等也有密切关系,对其功能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人们认识某些生理和病理现象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对新鲜稻秆进行粉碎或添加菌剂处理,探索在红壤区气候条件下,稻秆加速腐化的技术措施及其N、P、K养分释放特征,为合理利用秸秆的养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每个60cm×120cm的200目尼龙滤布袋装入5kg新鲜水稻秸秆,设置原状、粉碎、粉碎+腐熟剂和粉碎+农家肥等4种处理,尼龙滤布袋置放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堆沤,在处理后的第0、10、28、35、51、74天和91天采集样本测定秸秆的干物质、水分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求算秸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经过91d自然堆沤置放后,粉碎过的稻秆,干物质腐解率比不处理的水稻秸秆提高4.2%(绝对值,下同),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4%、6.8%、12.2%;在粉碎的基础上,添加菌剂后的干物质腐解率提高6.3%—7.3%,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5.8%、11.6%—14.9%、2.2%—5.3%;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在腐解20d内P素养分的释放强度在腐解高峰期明显受到抑制,但添加菌剂后,则消除了对P素释放的抑制作用。秸秆粉碎后加入腐熟剂或农家肥均促进秸秆的腐解和氮磷钾的释放,商品腐熟菌剂若无针对性,则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50.
麦田节节麦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锋  张朝贤  黄红娟  李美  高兴祥  李燕  魏守辉 《生态学报》2014,34(14):3917-3923
于2009—2011年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山东肥城、河北永年和河南新乡3个地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同时研究了不同密度的节节麦对小麦生长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节节麦的出苗、分蘖、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节节麦有2个出苗高峰期,分别在冬前10月下旬—11月上旬和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节节麦单株有效分蘖在山东省、河北省及河南省分别多于小麦3.0、3.4个/株和2.2个/株。节节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当节节麦密度为640穗/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达28.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