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7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89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93.
对酵母NMT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进行较详细的研究,进而构建了复制子为p15A并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相容性表达质粒pKZMT,将其与表达质粒pCZmCα1共转化进大肠杆菌BL21(DE3)F′,进行双质粒表达偶联加工修饰研究,其中pCZmCα1表达底物蛋白小鼠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α(PKA-mCα)。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双质粒表达系统中,PKA-mCα都得到了稳定的高表达,尤其在23℃低温诱导表达时,表达产物的可溶性部分明显增多;而酵母NMT被控制在有利于活性功能的可溶性低水平表达。[H]myristicacid标记测定及放射自显影的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PKA-mCα被豆蔻酰化修饰。  相似文献   
94.
双水相电泳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制备型电泳技术的研究得到了重视。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大规模的制备型电泳技术的研究还未能取得突破。阻碍电泳放大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电加热作用而导致的热对流对电泳分离的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电泳,应力稳定自由流动电泳,循环等电聚焦和区带电泳,色谱电泳和等电膜等电聚焦等。这些方法在电泳放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有其局限性。最近,Clark提出利用双水相的液液界面阻止热对流的设想,为开发大规模的制备型电泳技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aghava Rao等在两种双水相体系上施加电场后成倍地缩短了分相时间。Levine和Bier采用U型管电泳装置研究了双水相体系中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观测到界面有阻滞作用。Clark在柱型电泳装置中进行了一组双水相萃取肌红蛋白的简单实验。在10mA的恒电流下电泳40min之后,肌红蛋白的分配系数为7.5,而当电场反向后,分配系数变为0.04,界面阻力并不显著,两者结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95.
黄正美 《四川动物》1996,15(2):82-82
云南省玉溪地区鼠类感染路氏锥虫的初步调查黄正美玉溪地区卫生防疫站玉溪653100路氏锥虫(Tmpnosoma山W0i)是寄生在鼠类血液中的一种常见鞭毛虫,国外已有人体感染病例报道,国内刘俊华等(门亦从人群中查出该虫抗体。为了解玉溪地区不同鼠种中路氏锥...  相似文献   
96.
97.
龙允 《蛇志》1996,8(4):37-3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龙允穗综述陈振侬、洪瑞香审校(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内科南宁530027)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且与消化性溃疡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98.
将诱变的αCD3杂交瘤(TK~-)与PD4杂交瘤(HGPRT~-)融合,获得分泌双功能抗体(BsAb)的四体杂交瘤C3.BsAbC3可分别与CD3分子及胃癌相关抗原P40反应.体外杀伤试验证实,当效靶比为40:1,BsAbC3浓度为1mg/L时,其杀伤效应可达77.6%.该杀伤效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仅P40阳性表达的靶细胞可被溶解,体内杀伤试验证实,裸鼠接种胃癌细胞后5d,以BsAbC3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局部皮下注射处理,可使移植胃癌完全消退(5/5).这一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局部注射途径有关,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我院1988年1月至1995年2月间62例变形杆菌医院内感染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内科占67.8%、外科17.7%、五官科0.08%、儿科0.02%、妇产科0.02%,以普通变形杆菌感染率最高占46.7%,奇异变形杆菌32.2%、摩根变形杆菌14.5%,雷极氏0.05%,并分析了导致变形杆菌感染的条件,提出了如何治疗,预防变形杆菌的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记述新疆螯蜂科二个种,-为黑腹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oratorius(Westwood),另-为新种:晶额双距螯蜂Gonatopuscrystallinus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