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报道中国革螨2新记录:扁圆土厉螨Ololaelaps placentulus(Berlese,1887)和小筐美绥螨Ameroseius corbiculus(Soverby,1806)。  相似文献   
122.
王卓  范秀华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5):1044-1050
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个不同尺度林窗内光照强度的异质性,分析红松幼树在林窗内9个方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窗内9个方位出现光合有效辐射(PAR)峰值顺序为:西实际林窗、北扩展林窗、林窗中心>南实际林窗、南扩展林窗、东扩展林窗、东实际林窗>西扩展林窗、北实际林窗,光照呈东-西、南-北不对称分布,光照梯度在西、北方向变化较大,但各方向距中心不同距离的日均PAR无显著差异.林窗Ⅰ~Ⅳ日均PAR分别为21.85、45.57、66.02和23.48 μmol·m-2·s-1,相互之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PAR与净光合速率(Pn)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PAR增大而增大.随林窗面积的增大,PAR和Pn均先增大后减小; 当林窗面积为267 m2时,二者同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3.
重金属污染可能改变稻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重金属分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集了太湖地区污染与非污染稻田表土,采用原状土低能量分离-分散技术提取土壤团聚体粒组,分析土壤中不同粒径团聚体颗粒组质量组成和Pb、Cd、Hg、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讨论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和重金属团聚体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重金属污染下,供试水稻土砂粒级团聚体减少,而较细粒径团聚体相对增多;4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团聚体颗粒组中的含量存在差异,但随粒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0.002 mm粒径的颗粒组中最高, 其次是0.2~2 mm粒径的颗粒组,而在0.02~0.2 mm和0.002~0.02 mm粒径的团聚体中呈现亏缺现象(富集系数为0.56~0.96).表明重金属污染可能减弱了较大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导致细粒径团聚体相对增多,从而明显提高了重金属元素在粉砂和粘粒组团聚体中的分配,这可能进一步提高了污染农田重金属的水迁移和大气颗粒物迁移的风险.对于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运用生态位原理与方法,研究了水稻纹枯病菌的矿质元素营养生态位.结果表明,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水稻纹枯病菌矿质营养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2710、0.3865、0.4252和0.4817,即随着水稻的生长而逐渐增大,但各生育期的生态位宽度总体上仍偏小.表明在水稻生长的各时期水稻纹枯病菌只占有了矿质营养类型中的较少部分.水稻纹枯病菌总是优先占有低Mg、低Zn、低Si的营养位,说明Mg、Zn、Si的含量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5.
苗期灌水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苗期不同灌水量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花生品种“农大818”和“鲁花11”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花生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灌水60~80 mm(适当干旱)可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干旱解除后,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和Pr、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光合速率显著升高.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降低,但农大818的降低幅度不如鲁花11明显,表明农大818比鲁花11更耐旱;在节水条件下,鲁花11苗期适宜灌水量不能低于80 mm,农大818不能低于60 mm.  相似文献   
126.
有机酸去除污泥重金属前后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和乙酸溶液对污泥中重金属(Cd、Pb、Cu和Zn)的去除效果,以及处理前后析出液和污泥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0.8mol.L-1柠檬酸溶液可去除污泥中76.0%的Pb和92.5%的Zn,是较好的重金属去除剂.污泥经有机酸处理后,有大量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溶解于析出液中,与加入蒸馏水的对照处理相比,有机酸可大幅度增加析出液中铵态氮的含量,减少硝态氮含量.由于污泥处理过程中有其他形态的氮的转化,处理后污泥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硝态氮和铵态氮.0.5mol.L-1草酸处理的析出液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分别为2.8和888.1mg.L-1,且重金属含量不高,可作为较好的液体肥料进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7.
2004年5—11月,对芜湖市镜湖大、小湖区水体中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的有性生殖及其与种群密度、水温、水体透明度、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轮虫总密度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温低于22℃或水体透明度大于一定值(小湖区SD>95cm,大湖区SD>100cm)时,长三肢轮虫不进行有性生殖;而当其本身的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值(小湖区种群密度>122ind·L-1,大湖区种群密度>113ind·L-1)时才进行有性生殖.长三肢轮虫的混交雌体密度仅与其本身的种群密度以及水体中轮虫总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水温、叶绿素a含量、水体透明度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长三肢轮虫种群的混交率和受精率与水温、水体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轮虫总密度和长三肢轮虫种群密度之间也无明显的相关性.长三肢轮虫的有性生殖发生在种群增长的早期阶段,混交雌体以间断的、多循环的方式产生;最大混交率与最大种群密度同时出现,但最大受精率出现在种群即将消失时.  相似文献   
128.
白蚁诱食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求应  薛东  雷朝亮 《昆虫学报》2005,48(4):616-621
白蚁为社会性昆虫,其组织结构和联系方式主要由白蚁外分泌腺产生的起诱导和调节白蚁行为反应作用的信息素来获得。由白蚁下唇腺产生的诱食信息素,能够在白蚁巢体的群体性食物采集中诱使取食白蚁形成聚集,并且取食食物的相同位置,从而提高白蚁巢体采集食物的效率。目前,已确定对苯二酚为白蚁诱食信息素,且认为整个等翅目昆虫都产生和使用对苯二酚作为诱食信息素,与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无关。该文概述了白蚁诱食信息素的分泌器官、种特异性、生物学意义、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9.
毒死蜱对家白蚁毒杀作用的时间与剂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不同毒死蜱浓度的毒土对家白蚁(Coptoternes foumosamus Shiraki)进行了生物测定,浓度范围为0.015-0.48mg/kg。观察2周。实验观察发现土壤中毒死蜱浓度为0.48-0.06mg/kg时,白蚁接触毒土出现的死亡高峰为4小时至2天;在0.03mg/kg时,死亡高峰在1周以后;而浓度为0.015mg/kg时,2周内仍观察不到白蚁死亡。所获的生物测定数据很好地拟合时  相似文献   
130.
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产生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CA951发酵液中,分离出一种白色针状晶体,经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 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与文献报道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基本一致。 A.terreus  CA951经亚硝基胍诱变,选出 编号为CAN 187的突变株,其产生洛伐他汀的能力比CA951高66%。摇瓶发酵实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 水质对 CAN187 菌株产生洛伐他汀的影响,并进行了 500L发酵罐实验,发酵单位达900mg/L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