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本文对蛋白质loop结构进行了反向研究,即对由n个残基构成的loop已知其空间结构,求匹配的n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把loop的3D信息转化为一个加权完全图Kn模型,然后求加权Kn图的最小Hamilton路.这条H路对应与寻找一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使该序列能够折叠成这个立体结构模型.根据Bayesian定律得到一个加权表,应用对loop的预测问题,取得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黄土区被草土质路面产流产沙过程及防蚀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Q  Zheng SQ  Tian FX  Ma CY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85-1791
通过变坡钢槽装土和人工降雨的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黄土区裸露土质路和被草土质路(被草土质路种植早熟禾)路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及被草土质路的防蚀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研究区被草土质路的径流系数大于裸露土质路;两种路面的径流系数均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雨强、相同坡度条件下,径流系数与降雨历时呈对数关系,径流系数与雨强、坡度呈二次函数关系;两种路面的土壤侵蚀速率均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降雨条件下,被草土质路的土壤侵蚀速率低于裸露土质路;在不同雨强条件下,被草土质路的平均减沙效益达47.22%;在不同坡度条件下,被草土质路的平均减沙效益达26.24%;被草土质路通过增加路面糙度和增大路面阻力可降低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起到了减少路面产沙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基因敲入 一种特定的DNA序列被其他序列替代或在它的基因组特异位点插入了附加序列的动物。 基因敲除 通过修饰动物某一特定基因序列而阻止该基因表达。表型动物的表现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中)。 无特定病原体(SPF) 是指没特定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特定健康动物。  相似文献   
94.
95.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5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例数分别为104例和101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记录两组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双侧组相比,单侧组手术时间缩短,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减少(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Cobb''s角均缩小(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患者骨水泥渗漏与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折严重程度、骨折位置、年龄、CT值、骨水泥注入量有关(P<0.05)。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注入量>6 mL、骨折严重程度为重度、CT值>63HU、骨水泥黏度为低、皮质断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VP治疗OVCF效果相当。其中单侧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功能恢复。而PVP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受到骨折严重程度、皮质断裂、骨水泥黏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何小瑞 《生理学报》1992,44(2):109-114
我们先前已在麻醉大鼠中用锂清除率方法从全肾水平证实,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icv.HS)引起的利尿和利尿钠反应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本实验用肾小管微穿刺方法从肾单位水平进一步观察icv.HS对浅表肾单位的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近曲小管和髓袢的重吸收的影响。实验在麻醉大鼠中进行。icv.HS后,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从39.6±1.9nl/min增加至48.8±2.0nl/min(P<0.001);近曲小管末段小管液流量从20.5±1.4nl/min增加至28.4±2.0nl/min(P<0.001);小管液菊糖浓度与血浆菊糖浓度的比值从1.98±0.98降低至1.69±0.05(P<0.0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到的近曲小管重吸收分数从49.2±2.2%下降至41.7±1.8%(P<0.001),而近曲小管的绝对重吸收无明显改变。这些结果与用锂清除率方法获得的结果相符合。icv.HS后,髓袢的绝对重吸收升高,而重吸收分数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刺激脑内渗透压感受器可增加浅表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并降低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从而增加髓袢的负荷,使髓袢的绝对重吸收增加。本实验结果不能排除icv.HS对髓袢的重吸收过程具有直接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B 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 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 例乳腺肿块进 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 例,非典型性导管 上皮增生(ADH)32 例,导管内癌12 例,浸润性癌28 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 95.83%(46/48),ADH 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 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 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 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 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 IV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 IV型股骨头骨折患者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8~58个月,平均36个月。按照采用Thompson-Epstein疗效评定标准,优:3例;良:3例;可:2例。结论: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可获得充分的显露,并为股骨头的复位、固定提供极大方便,损伤相对较小,对股骨头血运影响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23例设为治疗组,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另选取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骨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经随访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经综合评价其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拥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此术式具有对骨折部位起到很好的显露及复位稳定等优点,且在治疗效果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方式。故此方法安全、有效,不失为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例乳腺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例,非典型性导管上皮增生(ADH)32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癌28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95.83%(46/48),ADH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