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中保守的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信号相关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并以甘蓝型油菜品种‘沪油15’为材料,对BR信号通路相关同源基因进行了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BR合成基因与信号组分在花和幼嫩种子中表达量更高;低浓度BR处理可以促进幼苗根的生长,高浓度BR处理则起抑制作用; BR合成抑制剂(Brassinozole,BRZ)处理可抑制黑暗条件下幼苗下胚轴的伸长; BR处理可以降低BR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而BRZ处理则相反,表明甘蓝型油菜中BR信号增加能反馈抑制BR的合成。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瞬时表达实验结果发现,与拟南芥BZR1基因同源的甘蓝型油菜BnBZL2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BR处理可增加BnBZL2的核定位。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BR处理可增加去磷酸化BnBZL2的比例。本研究进一步模拟了拟南芥bzr1-1D功能获得性突变体对BnBZL2蛋白进行点突变(BnBZL2*),并构建载体转化拟南芥,黑暗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幼苗对BRZ处理不敏感,提示BnBZL2*可提高转基因植株的BR信号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存在与拟南芥相似且保守的BR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2.
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杂交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均较低,但经水合脱水处理后,则有明显提高;且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糖分浸出量和脂肪酶活性均明显降低;而脱氢酶活性有所提高,种子类脂过氧化反应明显减轻。水合脱水处理中以水分平衡-浸泡-脱水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3.
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和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种间杂种后代及共亲本的硫甙组成。结果表明,与亲本农艺性状相似的后代,那么其硫甙组成与亲本亦相似。各后代中硫甙组成与亲本相比,虽发生了不同管理的变化,但都有倾向母体的趋势。芥菜型油菜烯丙基硫甙含量,2-羟基-3-丁烯基硫甙含量低,而甘蓝型油菜2-羟基3-丁烯基硫甙含量高,烯丙基硫甙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4.
我国芥菜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RAPD技术对包括春、冬芥菜型采及国外品种在内的36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扩增得到的128条DNA带中,多态性DNA片段达88.28%。分析表明:春 油菜间遗传差异较大,国内冬性芥菜型油菜地方种多样性水平较高,25份冬性品种分属Ⅰ、Ⅱ和Ⅲ类群,而春性芥菜型 采地方种均归于Ⅳ类;印度的RLM198与四川的珙县金黄油菜、澳大利亚品种与我国春油菜品种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5.
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子标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利用RAPD方法和统计学分析,对我国7省市和国外引进的总计40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个品种的甘蓝型油菜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根据RAPD指纹图谱,通过在DNA分子水平上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它们分为3大类群,反映出这些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对如何引进甘蓝型油菜资源进行了初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6.
自1979年Grove等首次从油菜(&.wM-。。WL·)花粉中分离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以来,人们已在该激素的生理反应和对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Kalinich等1985,Mandava1988,吴登如和赵硫橘1993)。但由于这类激素在10-'mol/L浓度水平就能诱导大豆、水稻等多种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Sasse1991),而且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因此用传统的方法研究它的作用方式非常困难。目前,利用激素突变体来研究激素代谢及其分子机制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生长素(Keily和Bradford1986,Lincoln等1990)、赤霉素(Singh…  相似文献   
137.
表油菜素内酯对月季切花保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初步探讨了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瓶插月季切花的保鲜作用。与对照(蒸馏水)和基本液(2%蔗糖+500mgL-1柠檬酸+250mgL-8-羟基喹啉+25mgAgNO3)相比,经epiBR处理(基本液+0.1mgL-1epiBR)的月季切花花枝坚挺,蓝变延迟,瓶插寿命延长1-1.5倍。测定有关生理指标表明,epiBR处理对月季切花瓶插花枝前期鲜重的增加及后期的保持有明显作用。并显著延缓花瓣和叶片质膜相对透性的增加,还能使瓶插前期花瓣还原糖含量增加。epiBR处理对花瓣蛋白质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而对花瓣花青素水平下降有轻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重金属对油菜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Hg2 、Cd2 、Ni2 、Co2 、Zn2 5种重金属离子对油菜种子萌发和胚根伸长的影响,以及金属离子K 、Mg2 和Ca2 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重金属对油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依次为Hg2 >Cd2 和Co2 >Ni2 >Zn2 ,而对胚根生长的毒害作用依次为Hg2 >Cd2 >Co2 >Ni2 >Zn2 。(2)萌发率为40%以上时,K 和Ca2 可以提高Ni2 、Zn2 和Co2 胁迫下油菜种子的萌发率,却进一步降低了Hg2 、Cd2 胁迫下种子的萌发;Mg2 可以提高Ni2 、Zn2 、Cd2 和Co2 胁迫下种子的萌发率,但对Hg2 毒害却没有缓解。(3)胚根伸长率达到60%以上时,K 和Mg2 增强了Ni2 、Hg2 、Cd2 和Co2 对胚根生长的抑制,而Ca2 则缓解了Zn2 、Ni2 和Co2 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定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9.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典型春油菜种植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变化动态和抗药性现状。【方法】诱捕法调查了青海高原小菜蛾成虫发生动态、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青海省小菜蛾一般一年发生3代,但2 500 m以上的地区第3代成虫数量较第1代、第2代明显下降。在我省高原春油菜区,每日20:00至次日晨4:00是小菜蛾成虫发生主要的时间段。小菜蛾在青海省不能越冬。湟中点小菜蛾对溴虫腈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丁醚脲产生中等抗性水平;对Bt、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产生高水平的抗性;对阿维菌素、啶虫隆、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极高水平抗性。互助点小菜蛾对溴虫腈、丁醚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啶虫隆产生中等抗性水平;对Bt、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产生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极高水平抗性。小菜蛾的抗性监测结果与田间药效结果基本一致,溴虫腈的抗性倍数最低,田间防治效果好于其他参试药剂。【结论】青海省小菜蛾年发生代数较少,且不能越冬。春油菜田小菜蛾已对大部分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0.
对OguCMS×Ad一6(F4)的TCF2代进行了花药离体培养。目的是诱导单倍体植株和纯合的二倍体植株。采集含单核靠边期的花芽,一部分放在4℃条件下黑暗贮存5d,一部分直接解剖培养。探讨了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对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d的4℃低温预处理的花芽,再经过33℃,2d和30℃,6d的培养后花药出愈率明显高于其他条件。另外以B5作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或8%的蔗糖以及0.5mg/L 2,4-D、O 2m/LBA和0.2mg/LNAA对诱导花药出愈有促进作用,在附加5m/L BA和3%蔗糖的MS培养基上,诱导形成了丛生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