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濒危植物厚叶木莲的群落学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从化三角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样方调查结果,分析了中国特有植物厚叶木莲(ManglietiapachyphyllaChang)的天然分布特点,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况,群落的区系特点,群落学特征及其保护策略.厚叶木莲仅零散分布于广东从化三角山、龙门南昆山和新丰小沙罗等地海拔650-1000m的常绿阔叶林中,分布区非常狭窄.在1200m~2的样地里有维管植物132种,隶属于57科89属。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5.45,均匀度为84.39%,类似于其他类群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较低于海南的热带雨林类群.本群落植物区系的分布类型是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两大类为主,热带-亚热带区系植物成分在本群落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其区系特点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该群落命名为赤楠、假轮叶虎皮楠、厚叶木莲群落,可分为乔木层(2亚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等层次.本群落以中、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缺乏大高位芽、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叶型以中型叶为主.种群分布格局分析表明,大部分优势种呈集群分布,其中厚叶木莲呈集群分布。种群的立木结构分析表明,厚叶木莲种群已处于衰退模式,有即将在群落中消失的可能,属于濒危物种,应加以保护,对厚叶木莲及其群落的保护应立足于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22.
本文观察了短梗南蛇藤种子的形态和萌发过程,研究了温度、层积方法和时间、假种皮浆液、光照等对短梗南蛇藤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梗南蛇藤种子对温度较敏感,较适合萌发的温度为15~20℃。低温层积和变温层积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层积20d效果最好。假种皮浆液联合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联合低温层积20d或联合变温层积10d效果最好。光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3.
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厚叶木莲的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广东省南昆山濒危植物厚叶木莲(Manglietia pachyphylla)群落的结构特征,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群落内的物种种类组成、区系、垂直结构和种群年龄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36种,隶属于73科136属,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优势科为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茜草科(Rubiaceae)等。群落中以苗仔竹(Schizostachyum dumetorum)为优势种,重要值为81.09%;群落的生活型谱以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9.23%。群落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层间植物丰富。对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厚叶木莲种群已处于衰退模式,有即将在群落中消失的可能,属于濒危物种,应加以保护。因此,对厚叶木莲及其群落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同时要进行迁地保护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卫矛科中的倍半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矛科(Colastraceae)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一些种为巾草药所用,很多种民间常作为天然杀虫药。最近,我们从4种卫矛科植物大芽南蛇藤(C. gemmatus Loesen.)、灯油藤(C. paniculatus Willd.)、少果南蛇藤(C. rosthornianus Loesen.)和白杜(E. bungeanus Maxim.)的根皮或其种子中分离得30多个倍半萜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5.
徐天禄  陈谦海 《植物研究》1994,14(4):349-352
本文报道了卫矛科一新种及二新变种,即茶色卫矛Euonymus theacolus,带叶大果卫矛E.myrianthus var.tenuis,狭叶霜叶南蛇藤Celastrus glaumphyllus var.angustus.  相似文献   
26.
基于对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厚叶木莲(Manglietia pachyphylla)部分产地的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库的分析考证,综述其分类学地位、产地与生境、标本记录、研究进展及致危因素。厚叶木莲自1961年发表以来,迄今已有50多年,其分布区范围从最初认为的广东特有,到与广西共有,其中广东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厚叶木莲种群因数量较多,分布较北及海拔较高而颇具特色。因广东省内的厚叶木莲种群多属于衰退种群,需加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及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7.
在开展南蛇藤属分类修订的过程中,于 2011 年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发现南蛇藤属中国分布新记录——拟独子藤 ( Celastrus monospermoides) 。该种形态与独子藤 ( C. monospermus) 较为相似,主要区别为前者叶片窄椭圆形,先端渐尖,果实成熟后不具雌蕊柄,种子长12 mm 以内; 后者叶片椭圆形、阔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果实具有明显的雌蕊柄,种子长15 mm 以上。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拟独子藤与独子藤处于不同分支中,与青江藤 ( C. hindsii) 系统关系最近。由于原记录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热带地区,因此在原产地和我国云南省之间的地区应有更多居群分布,这为探讨南蛇藤属的起源和扩散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8.
外源亚精胺和精胺对NaHCO3胁迫下南蛇藤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精胺和精胺对NaHCO3胁迫下南蛇藤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和精胺处理使NaHCO3胁迫下南蛇藤叶片O2-·产生速率、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显著降低(P<0.05).亚精胺处理明显提高了盐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和脯氨酸(Pro)等抗氧化剂的含量,但对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没有作用;精胺处理明显提高NaHCO3胁迫下POD和APX的活性以及GSH、CAR和Pro的含量,但对SOD和AsA含量影响不显著,甚至引起CAT活性明显降低.亚精胺和精胺处理明显改善了NaHCO3胁迫下南蛇藤的生长.外源亚精胺和精胺可以改善NaHCO3胁迫下南蛇藤叶片的膜保护功能,减少叶片中活性氧的积累,从而提高南蛇藤对NaHCO3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29.
杀虫植物南蛇藤和粉叶南蛇藤的化学成分简报(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even new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insecticidal plants Celastrus glaucophyllus (1—4) and Celastrus angulatus (5—11).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wo-dimensional NMR (~1H-~1H-COSY, ~(13)C-~1H-COSY, NOESY and DEPT) and other spectral (UV, IR and HRMS) analysis as well as chemical method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0.
以南蛇藤花粉和柱头为研究对象,用日立TM-1000扫描电镜(SEM)观察花粉和柱头形态;用TTC(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法测定不同贮藏温度对雄花花粉活力的影响;用固体培养基萌发法测定不同温度下雄花花粉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南蛇藤花粉粒呈长球形,赤道观细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裂圆形,具三孔沟,网状雕纹。南蛇藤雌花、两性花的柱头形态及不同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相似,而雄花柱头形态明显区别于雌花和两性花的。不同的贮藏温度对雄花花粉活力的影响差异明显,贮藏温度越高,花粉失活越快,说明低温利于花粉贮藏。南蛇藤雄花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约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