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0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991.
该研究利用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Wxb)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Ⅱa基因(SSⅡ-3)均相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和潜力恢复系CG173R为亲本,经过回交和多代自交,以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BC1F10代株系为供试材料,分析各株系的基因型组成及其蒸煮食味品质(ECQs)和RVA谱,以解析与品质相关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1)双亲在焦磷酸化酶大亚基基因(AGPlar)、分支酶基因Ⅲ(SBE3)、脱分支酶基因(PUL)、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Ⅰ基因(SSⅠ)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Ⅲ-1基因(SSⅢ-1)的基因位点存在差异。(2)SSⅢ-1、SBE3和PUL基因分别在BC1F10代株系中存在单基因分离,SSⅢ-1和SBE3基因、SSⅢ-1和PUL基因在BC1F10代株系中均存在双基因的分离。(3)不同基因型及其互作与蒸煮食味品质(ECQs)中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胶稠度(GC)以及RVA谱的部分特征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效应。(4)SSⅢ-1单基因只对AAC有极显著影响;SBE3基因和SSⅢ-1基因互作对AAC有极显著影响,对峰值时间(PeT)、成糊温度(PaT)、GC有显著性影响;PUL基因和SSⅢ-1基因互作对PeT、PaT和回复值(CSV)有极显著影响,对最高粘度(PKV)、热浆粘度(HPV)、崩解值(BDV)、冷浆粘度(CPV)、消减值(SBV)、AAC和GC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Wxb和SSⅡ-3基因背景下,参与淀粉合成的微效基因SSⅢ-1与SBE3和SSⅢ-1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水稻AAC,SBE3和SSⅢ-1的互作效应与PUL和SSⅢ-1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GC,PUL和SSⅢ-1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PaT,这些发现将对改良稻米品质和加快水稻优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具有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作用,该研究探讨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BR对棉花干旱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PCR方法从棉花‘新陆早17号’幼苗克隆获得1个干旱胁迫响应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GhBES1/BZR1(GenBank登录号KP272000)。序列分析表明GhBES1/BZR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60bp,编码31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4.3kD,理论等电点为8.95。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一个DUF822保守结构域。利用2.5%PEG-6000对棉花‘新陆早17号’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24h,再分别喷施水、BR和Z(BR抑制剂),qRT-PCR分析结果表明,PEG-6000干旱胁迫下用BR处理3h后,GhBES1/BZR1基因表达量明显提高,当BR处理6和12h时,GhBES1/BZR1基因的表达量较3h时明显下降。研究认为,在干旱胁迫下对棉花喷洒BR,GhBES1/BZR1基因能够快速表达以响应干旱胁迫,外源喷施BR有助于提高棉花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 CAZy)是关于能够合成或者分解复杂碳水化合物和糖复合物的酶类的一个数据库资源,其基于蛋白质结构域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将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归入不同蛋白质家族。 CAZy数据库中包含了碳水化合物酶类的物种来源、酶功能EC分类、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及其结构等信息。而随着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AZy数据库中家族内序列数据量剧增,这为家族内进一步进行亚家族分类奠定了基础;而蛋白质家族内新一层精细分类的引入可提高亚家族中酶分子功能预测的准确度,进而可指导酶分子理性设计来提高特定功能酶组分设计的成功概率,从而推动生物质转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片仔癀对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片仔癀以剂量依赖式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增殖,片仔癀250、500、1000μg·mL-1作用于OVCAR-3细胞24 h后,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6.6%、30.9%、43.2%,而对照组为0%,其诱导凋亡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积聚在G0/G1期,同时S期细胞比例减少;Akt、PARP、CDK6表达下调。结论:片仔癀可以抑制OVCAR-3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并能阻滞细胞于G0/G1期,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初步探究新型物理治疗技术中频交变电流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体外存活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实验参数(频率、电流、时间),观察影响效果;针对实验结果,分析中频交变电流抑制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贴壁后(24 h)施加不同参数的中频电流刺激,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例,观察中频交变电流对细胞生存环境温度和pH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死亡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结果:中频交变电流能降低肿瘤细胞的体外存活率,诱导其凋亡,但不影响正常细胞(L929)存活率;MCF-7细胞体外实验最适参数是100 kHz,50 mA,每天30 min;电刺激后MCF-7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细胞线粒体肿胀,有多泡体及溶酶体形成。结论:中频交变电流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不影响正常细胞(L929);抑制效果和电刺激的频率、电流和时间有关;抑制机制可能是中频交变电流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膜表面蛋白功能,但不影响细胞生存环境。中频交变电流抑制肿瘤体外增殖为实体瘤等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卵巢癌是女性生殖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Cdk1作为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中的核心分子,对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Cdk1蛋白在上皮性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反应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浆液性卵巢癌中Cd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dk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的意义。结果:Cdk1在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是其高表达与化疗耐药明显相关(P=0.040)。化疗耐药的卵巢癌患者中Cdk1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并且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Cdk1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本研究证明Cdk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有较高表达,并且Cdk1的表达与卵巢癌化疗后复发有关,高的Cdk1表达预示着较差的预后。Cdk1可能是晚期浆液性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8.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术)中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19 例LC 术致胆管 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要点。结果:19 例患者中,1 例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以上处 损伤,2 例发生胆总管缺损伤,3 例发生胆总管横断伤,5 例发生胆总管侧面伤,3 例发生胆总管钳夹但未切断,1 例发生右肝管损 伤,4例发生胆囊管残端漏。治疗方法应视胆管损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采用断端处胆管端端吻合,同时放置T 管引流、单纯胆总 管T 管引流、开腹去除误夹夹子、ERCP检查放置鼻胆管引流及胆肠Rouxeny 吻合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修 补胆道损伤的手术方法。随访6 个月~18 年,恢复好,无1 例死亡。结论:胆管损伤是LC 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规范的操作及 手术适应症的掌握能减少其发生。一旦出现胆管损伤,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能减少其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分子基础。方法:不同浓 度蟾毒灵处理卵巢癌SKOV-3 细胞后,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 法检 测Bax,Bcl-2,Caspase-3 蛋白以及计算Bax/Bcl-2 的比值。结果:蟾毒灵能够抑制SKOV-3 细胞的增殖,且成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免疫荧光显示蟾毒灵对SKOV-3 细胞具有凋亡作用,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蟾毒灵能够促进Caspase-3 蛋白的活化,提高 Bax/Bcl-2 的比值。结论:蟾毒灵在体外能够抑制卵巢癌SKOV-3 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卵巢癌SKOV-3 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00.
许欣  辛晓燕  李佳  刘海霞  魏翻艳 《生物磁学》2014,(13):2401-2404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P70沉默S100A4基因后,CP70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凋亡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S100A4基因特异性的siRNA并转染入卵巢癌细胞CP70,48 h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mRNA和蛋白水平siRNA对S100A4的影响,MTT法检测转染siRNA后卵巢癌细胞CP70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40μM)对转染S100A4 siRNA后对卵巢癌细胞CP70凋亡的影响,Transwell法观察siRNA抑制S100A4后对卵巢癌CP70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S100A4siRNA转染组CP70细胞的S100A4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MTT法检测顺铂敏感性发现S100A4 siRNA转染组CP70细胞顺铂敏感性增强。在顺铂刺激下,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发现CP70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S100A4 siRNA能够明显抑制CP70细胞S100A4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凋亡,减弱细胞的迁移能力。S100A4有望成为逆转卵巢癌铂类耐药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