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PTSD)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94)的表达变化,探讨PTSD发病机制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action,UPR)的激活及GRP94在UPR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60只,建立国际认定的PTSD-SP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1d、4d、7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PTSD大鼠mPFC神经元GRP94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和RT-PCR方法均显示,给予SPS刺激后大鼠GRP94的蛋白表达及GRP94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O.05),7d达到顶峰。结论分子伴侣GRP94表达发生变化,提示SPS刺激后大鼠mPFC神经元出现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PTSD的发生过程中GRP94参与了未折叠蛋白反应,对揭示PTSD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云南腾冲热泉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冻融、蛋白酶K、SDS-高盐-加热处理法联合的方法,直接从云南腾冲地区的一个弱碱性高温热泉沉积样品中提取和分离环境混合基因组DNA,产量为每克样品1~2μg DNA,用Promega试剂盒纯化后进行PstⅠ部分酶切处理,电泳回收3~8kb的片段后,构建了pSK( )为载体的基因组文库,共获得25000个阳性克隆,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4.6kb。通过随机DNA序列测定和基因注释,发现外源插入片段含有未见报道的序列。  相似文献   
63.
胚胎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多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的种子细胞,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三个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故被看作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近年来,对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如何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即使其较长时期的处于未分化状态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一些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作用于某些特定的靶信号通路,调控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命运。本文概述了几种小分子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小分子物质在成体多分化潜能胚胎样干细胞分化调控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4.
人胚胎干细胞优化培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阿聪  金颖 《生命科学》2006,18(4):402-406
人胚胎干细胞(humanembryonicstemcell,hEScell)是来源于着床前人囊胚内细胞团(innercellmass,ICM)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全能性的细胞。由于hES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三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细胞,所以它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可应用于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药物毒物筛选、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多株hES细胞系,最早建立的hES细胞系是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mouseembryonicfibroblast,MEF)细胞上的,培养体系中含血清等动物源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引起动物源性病原体或支原体的污染,从而限制了hES细胞的临床应用。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优化hES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开始采用无血清、无饲养层细胞、无外源性蛋白、成分明确的培养体系进行hES细胞建系及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饲养层细胞、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培养基质、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了hES细胞建系和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优化培养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宏基因组文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酶学的研究范围,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新型的生物催化剂被发现和鉴定。采用蛋白酶的活性筛选策略,从已构建的碱性污染土壤宏基因组文库分离得到了一个表达蛋白酶的阳性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克隆所包含的外源DNA片断编码一个由381个氨基酸编码组成的多肽,该多肽大约为39kDa,等电点为8.91。BLAST软件分析该外源DNA片断包含一个完整的碱性蛋白酶基因(ap01),GC含量为46.3%。相关酶学数据表明该阳性克隆所分泌的碱性蛋白酶最适作用pH值为9.5,最佳作用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66.
在22℃,相对度60%~70%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的羽化、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蜂蛹从开始羽化到羽化结束历经4d,羽化高峰期出现在羽化的第3d,羽化数量为25头,占全部羽化数量的58.82%;第3d中羽化高峰出现在8:00~13:00,羽化数量为16.5头,占全天羽化数量的66.00%。半闭弯尾姬蜂交配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交配阶段、结束阶段;交配后开始产卵,产卵过程大致分为寄主寻找和确定、穿刺和产卵、产卵结束和梳理。  相似文献   
67.
宫颈癌治疗后未控或复发135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后未控、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135例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初治时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大小以及初治方法和完成情况。结果:发病年龄最小27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9.9岁,发病年龄≤35y的患者18例(13.1%);Ⅰ期3例(2.2%)、Ⅱ期52例(38.5%)、Ⅲ期80例60.0%;鳞癌104(75.6%)、腺癌26例(19.3%)、特殊类型7例(5.1%);高分化14例(10.4%)、中分化88例(53.6%)、低分化33例(24.4%);糜烂型Ⅱ例(0.7%)、菜花型33例(24.4%)、结节型69例(51.1%)、空洞型27例(20%)、颈管型5例(3.7%);肿瘤直径≥4cm患者93例(68.9%);48例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其中外院手术22例、术中有肿瘤残留的10例、术后病理提示具有预后危险因素而未在4周内补充治疗的17例;87例患者放疗为主,其中37例门诊放疗、21例放疗时间超过3个月。结论:宫颈癌治疗后来控、复发的相关因素有临床期别晚、非鳞癌等多种,应争取早期发现、规范治疗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8.
可培养海洋放线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放线菌是新药开发和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海洋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是代谢产物功能多样性的基础,因此研究可培养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可培养的海洋放线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深海放线菌和海洋固有放线菌的研究进展,对可培养的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培养基的选择等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未培养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培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建立区域性海洋放线菌菌种及基因资源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9.
未/难培养微生物可培养策略研究: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众多、功能多样,虽体积微小但功能强大,关乎人类的安全健康和生态的稳定发展,在整个地球生命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7世纪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努力获得、了解和利用这些微生物,然而目前分离方法的局限性使得环境中绝大部分微生物仍不能被纯培养,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因此,如何分离获得这些仍未被培养出来的“暗物质”是微生物研究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本文分析了环境中制约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因素,综述未/难培养微生物可培养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论述优化的传统培养方法及网络导向培养、膜扩散培养、微流控分选培养和细胞分选培养等新型技术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探索多技术联合使用策略,为未/难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及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
闭弯尾姬蜂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菜蛾幼虫时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25℃下,以菜蛾3龄初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的种间竞争。当寄主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2种蜂各自的寄生率与其单独寄生时无显著差异,合计寄生率比一种蜂单独存在时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2种蜂均能产卵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了的寄主幼虫。当寄主被2种蜂寄生的间隔时间很短(少于10 h)时,所育出的蜂绝大部分(80%以上)为绒茧蜂;当寄主先被绒茧蜂寄生,并饲养2天以上再供弯尾姬蜂寄生时,所育出的全为绒茧蜂;当寄主先被弯尾姬蜂寄生,并饲养2天以上再供绒茧蜂寄生时,寄主幼虫绝大部分不能存活,只有少部分能育出寄生蜂,且多为弯尾姬蜂。当2种蜂的幼虫存在于同一寄主体内时,2种蜂的发育均受到另一种蜂的抑制;绒茧蜂1龄幼虫具有物理攻击能力,能将弯尾姬蜂卵或幼虫致死。这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与半闭弯尾姬蜂在同一寄主中发育时,前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