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丛枝菌根是由一类土壤中古老的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利互惠共生体。通过共生作用丛枝菌根真菌帮助宿主植物提高水和矿质营养(特别是磷)的吸收效率。作为回报,大约20%的光合作用产物被转移到丛枝菌根真菌中,供其完成自身的生活史。丛枝菌根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之间进行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识别、交换以及信号转导作用,这一过程由一系列植物和菌根真菌的基因控制。首先,植物会分泌一种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来诱导菌根真菌加速分支,而菌根真菌也会分泌脂质几丁寡糖促进植物与其形成菌根。加速分支的菌根真菌接触到植物根部以后,会附着在植物根的表皮并形成附着胞,通过附着胞穿透植物根的表皮,最后进入维管组织附近的皮层细胞并在其中不断进行二叉分支,形成特有的丛枝结构。通过对模式植物共生现象的研究,已经发现很多植物基因参与到共生形成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包括早期植物反应的基因、菌根与根瘤共生共同需要的转导因子以及菌根特异的信号分子等。本文对菌根的形成过程及信号转导途径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人们深入研究菌根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DILI)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DIL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联合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酶(HA)]、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TBIL、GGT、LN、PC-III、IV-C、HA、IL-2、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多烯磷脂酰胆碱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DILI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3.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令人烦恼的疾病,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病人常常表现为尿急,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有尿频和夜尿的症状。虽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不是很明确,但是抗胆碱药物作为其治疗的基石,在减少膀胱储尿期的收缩,增加膀胱的容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副作用小,并且有着相似的疗效。尽管如此,当治疗膀胱过度活动时,抗胆碱药物种类的选择,其治疗的预期利弊平衡也应在考虑之中,尤其是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新近相关的文献,从受体的选择,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对7种抗胆碱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条件下研究巴西蜂胶对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PC-PLC)活性的影响。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诱导内皮细胞(VECs)凋亡,经12.5、25和50μg/mL的巴西蜂胶处理VECs 24 h,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以L-α-卵磷脂为底物测定PC-PLC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C-PLC的表达。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巴西蜂胶降低VECs存活率,抑制PC-PLC的活性及表达。巴西蜂胶对VECs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今后巴西蜂胶应用中应考虑剂量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和氧电极研究了磷脂酰胆碱和Triton X-100对光系统Ⅱ膜复合物的蛋白二级结构及放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对光系统Ⅱ膜复合物的蛋白二级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能引起放氧活性的提高,而且脂酰侧链长度不同,对放氧活性的促进程度也不一样.相比较而言,TX-100对膜脂的扰动却引起蛋白二级结构的明显改变,并能抑致放氧活性.结果说明,完整的膜结构对维持光合膜蛋白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6.
牛胰多肽(BPP)抑制CL/PC脂质体的膜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a^2+能诱发CL/PC脂质体的聚集,漏出及进一步的融合,其作用大小随着Ca^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吸收、荧光和冷冻断裂电镜等方法所得结果证明了这一点。BPP抑制由Ca^2+诱发的CL/PC脂质体的聚集和融合,其作用的大小随BPP的增加而增大。上述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都给出了同样结果,肯定了BPP抑制CL/PC脂质体由Ca^2+诱发的聚集和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37.
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及电转移方法,将增溶的鼠肝线粒体胆碱脱氢酶进一步纯化,且去掉增溶线粒体胆碱脱氢酶(CDH)中所包含的大部分磷脂、去垢剂、辅基FAD等. 对进一步纯化的CDH进行了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得到CDH N端1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为VAAAAGGGKD,这一部分序列与小鼠CO5蛋白(即补体C5的前体蛋白)、大鼠腺苷酰(基)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人甾体结合蛋白(oxysterol-binding protein)有很高同源性,但与大肠杆菌CDH并无明显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垂体前叶腺细胞没有直接神经支配,前叶内只有自主神经纤维支配垂体前叶的血管。本文在大鼠垂体的相邻切片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前叶中的儿茶酚胺的特征性酶——酪氨酸羟化酶(TH)和乙酰胆碱的特征性酶——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进行显色。结果显示,大鼠垂体前叶中存在着TH-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终末,两者可同时分布于垂体前叶的同一区域,且有较多终末分布于腺细胞周围。本文提示:儿茶酚胺和胆碱能神经纤维有可能直接调节腺细胞的活动  相似文献   
39.
胆碱脱氢酶光谱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碱脱氢酶(CDH)蛋白质部分内源荧光发射峰在335nm,并不受底物的影响,但底物可改变辅基FAD部分的内源荧光光谱。应用FTIR技术研究了增溶CDH的二级结构,其结果如下:53.4%α-螺旋,24.5%β-片层,13.9%310-螺旋及0.5%β-回折。在CDH处于非底物结合状态时,分子内部结构表现为α-螺旋以及β-片层优势构象,呈现出球状蛋白样的空间结构特征。在与底物作用过程中,310-螺旋的比例逐渐上升至42%左右,与此同时α-螺旋结构则降低到35%。提示了底物诱导CDH分子内部发生了蛋白分子的重新折叠。  相似文献   
40.
神经节苷脂GM3诱导人单核样白血病J6-2细胞沿单核/巨噬细胞途径分化。在GM3诱导分化同时,J6-2细胞磷脂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采用(^32P)Pi、[GH3-^3H]胆碱和[CH3-^3H]SAM参入实验对GM3影响J6-2细胞PC代谢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GM3促进[^32P]Pi参入J6-2细胞PC;抑制[CH3-^3H]胆碱参入PC及PC合成的前体磷酸胆碱及CDP-胆碱;GM3促进[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