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21.
本文根据2001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四种人工林的昆虫种类,共计14目161科488种,本文记载3目77科272种.  相似文献   
22.
2013年9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测量了402例(男为197例,女为205例)傣族人的头面部、体部体质指标,并与汉族和中国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傣族男性、女性均为亚中等身材。西双版纳傣族与德宏州傣族体质特征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傣族男性与克木人、佤族、水族、苗族在同一组中。总的看来,西双版纳傣族具有南亚类型族群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23.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0 0多年林龄的锥栗 (Castanopsis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和 50多年林龄的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 (Lindera chunii)两个群落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两林分间植物碳素含量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层中的分配格局均十分相似 ,总平均分别为 41 .980 %(锥栗、黄果厚壳桂群落 )和 40 .377% (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 )。锥栗、黄果厚壳桂群落生态系统碳总贮量为 2 4 4 .998t/ hm2 ,其中植被部分为 1 54.2 89t/ hm2 ,土壤为 89.1 2 8t/ hm2 ,地表凋落物层为 1 .581 t/ hm2。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植被碳总贮量为 84.1 51 t/ hm2。在两林分植被碳总贮量中 ,乔木层分别占了97.47% (锥栗、黄果厚壳桂群落 )和 98.0 4 % (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 ) ,而在乔木层碳总贮量中 ,干器官则分别占 47.93% (锥栗、黄果厚壳桂群落 )和 44.66% (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 )。锥栗、黄果厚壳桂群落植被碳年积累量为 3.1 4 9t/ (hm2· a) ,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植被碳年积累量则为 3.42 5 t/ (hm2· a)。  相似文献   
24.
植物分布与土壤和区域气候关系有规律结合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分布和组合与所在地土壤和区域气候有着密切关系。从广西阳朔县高田乡沙子溪村后山所记录到的翻白叶树+瓦山栲-红皮-罗伞树+九节木-汝蕨群丛充分反映出这一点。群落中在南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种类最多,无论从种数或林木重要值指数拥有量来看,它都占据一半以上,在中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种大约也占到近1/3,充分说明群落的南亚热带性质明显,并具有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总的说来,喜欢生长在石灰岩土和酸性土的植物总数及其林木重要值指数拥有量几乎处于相差无几的地位,但前者种数稍少,但林木重要值指数拥有量和幼树、幼苗与灌木株数稍多。由于地表土壤大多呈酸性反映,因此,喜欢酸性土的草类较多,真正好钙性的草类很少。  相似文献   
25.
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与门巴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的Heath-Carter法体型值。研究结果显示: 1)在南方族群中, 莽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皮脂菲薄, 肌肉不发达。僜人身矮体轻, 身体细瘦, 男性肌肉较发达, 皮脂厚度中等。女性肌肉发达, 皮脂厚。珞巴族与门巴族均身材高, 体重大, 身体粗壮, 皮脂厚, 肌肉发达。2)门巴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 莽人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门巴族男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体型特征。莽人女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相似文献   
26.
该研究以二代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MP)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邻接的二代巨尾桉纯林(PP)作为对照(CK),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土壤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重点探究南亚热带PP引入降香黄檀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PP相比,MP的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p H值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61.92%(P0.05)、60.12%(P0.05)、72.87%(P0.01)、488.49%(P0.01)和15.97%(P0.05);(2) MP的真菌/细菌(F/B)显著降低,但总微生物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G~-/G~+)并无显著变化;(3) MP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而p H值、NH_4~+-N和凋落物质量(C/N_(litter))是驱动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的最显著性因子;(4) MP的β-葡萄糖苷酶(BG)和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显著降低,酚氧化酶(PO)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该研究说明在连续短周期经营的桉树林中套种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将可能是提高桉树林土壤质量的一种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7.
ATPase 6/8 gene (842 bp) of mitochondrial DNA was sequenced in Labeo rohita samples (n = 253) collected from nine rivers belonging to four river basins; Indus, Ganges, Brahmaputra and Mahanadi. Analysis revealed 44 haplotypes with high haplotype diversity (Hd) 0.694 and low nucleotide diversity (π) 0.001. The within population variation was larger (83.44%) than among population differences (16.56%). The mean Fsv value (0.166; P 〈 0.05) for overall populations revealed moderate level of genetic structuring in the wild L. rohita populations. The haplotype network presented a single clade for wild L. rohita population, from different rivers. Negative values for Fu's index (Fs), mismatch distribution analysis indicated period of expansion in L. rohita population. The time after recent expansion was estimated for each population, between 0.042 to 0.167 mya. The pattern of 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 was not significant (r = -0.113, P 〈 0.287), when all the sampling locations were compared (Mantel test), however, when an outlier (Indus, Brahmaputra and Mahanadi) was removed from the whole population set, a cl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irwise Fsv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Km) was seen. The analysis of data demonstrated that ATPase6/8 gene polymorphism is a potential marker to understand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wild L. rohita existing in different rivers. The study identified population substructure in wild L. rohita with common ancestral origin [Current Zoology 60 (4): 460--471, 2014].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道四川攀西地区引进的53科143个观赏花卉品种的引种试种情况。结果表明,所引进的品种在攀西地区均表现为适应性较强,可望成为今后该地区发展观赏花卉的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29.
探讨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两种优势树种荷木(Schima superba)和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对照(CK)、T5、T10、T15和T30 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所施氮肥为NH4NO3,以溶液方式喷施,5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0.12、0.24、0.36、0.72 mol N·L-1。每月喷施2次,5个样方1年喷施的总氮量分别相当于氮沉降率0、5、10、15、30 g N·m-2·a-1。经过11个月的施氮处理,两种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黄果厚壳桂幼苗的基径、株高、全株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除最高处理T30外,均高于对照,但荷木幼苗的基径、全株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除T10外,均小于对照。氮处理也对生物量的分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两种幼苗的叶重比以T30最低,表明高氮处理不利于幼苗叶片的生长;枝重比均以T30最高,反映了高氮处理的幼苗生物量分配到枝干的比例最高;根重比和根冠比均以对照样方幼苗的最高,表明氮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分配到根部分的生物量下降。总的来看,经过11个月的处理,除最高处理T30外,氮处理仍对黄果厚壳桂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对荷木幼苗的生长则趋向于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表明黄果厚壳桂幼苗更能耐受高氮条件。  相似文献   
30.
UV-B辐射对南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UV -B辐射对广东省南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九节、鸭脚木、猴耳环、半枫荷、山乌桕和绿化树种大叶合欢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UV -B辐射降低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 ;显著降低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降低干物质的增长 ;抑制大叶合欢幼苗根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