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酸性矿山废水中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构建18S rRNA基因克隆文库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解析环境因子对真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普遍存在于4个样品中,并在样品1和样品3中占统治地位,而绿藻门(Chlorophy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分别为样品2和样品4的优势类群。该酸性矿山废水中的克隆与许多已知的耐酸耐重金属真核生物亲缘关系较近,如Sarcinomyces petricola、Penicillium janthinellum、Coniochaeta velutina、Trichoderma viride、Chlorellaprotothecoides var.acidicola、Ochromonas sp.等。此外,样品中还存在大量的已知人类病原菌,如Lecythophorahoffmannii、Cryptococcus neoformans。CCA分析表明:TN、SO24-、Fe2+、Eh是影响真核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所研究的酸性矿山废水中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水体的理化性质有关;高含量人类致病菌的存在是之前研究所未发现的;酸性环境中真核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有助于开发高效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80年代曾经发现,在体外,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都可以不利用三磷酸核苷酸(nucleoside triphosphate,NTP),而利用寡聚核苷酸起始转录[1-2],但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在细胞中发现.直到2011年,Goldman等[3]在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发现一  相似文献   
63.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有些浮游纤毛虫在生活周期中会形成包囊,条件适宜时包囊会萌发,这对纤毛虫种群动态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于浮游纤毛虫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营养期细胞,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尚少,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浮游纤毛虫包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包囊的形态、沉积物中包囊的丰度、包囊形成的环境因素、包囊萌发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包囊萌发的影响等方面,希望对国内开展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4.
柯志新  黄良民  徐军  马艳娥 《生态学报》2012,32(22):7102-7108
生物量在营养级上的分布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指示指标,可以指示因人类干扰和环境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的改变,揭示生态系统功能的差异性。调查了冬季大亚湾不同区域各粒级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大小及其氮稳定同位素丰度比值(δ15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构建营养级谱比较了大亚湾不同区域浮游食物网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浮游生物的δ15N值基本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但100-212 μm粒级的δ15N值为5.08‰,略低于1.2-100 μm粒级的5.58‰。> 500 μm 粒级的δ15N值最大,平均为8.16‰。在湾口和敞水带的S1、S9站各粒级的δ15N都要小于其他站位,而各粒级δ15N的最大值一般都出现在湾底的S8站。在各粒级颗粒物中,1.2-100 μm粒级的δ15N最适合用来指示水体的环境状况,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小的海域的δ15N值小。生物量与氮稳定同位素构建的营养级谱的斜率与总溶解氮的浓度和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处于湾口的站位的营养级谱的谱线要更陡峭一些,表明该处捕食者/被捕食者的比率更低。  相似文献   
65.
太湖梅梁湾大型控藻围栏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太湖梅梁湾大型鲢、鳙控藻围栏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围栏内外的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鲢、鳙放养对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围栏内浮游甲壳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枝角类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围栏外.总体上,枝角类各种类的生物量受鲢、鳙放养的影响程度大于桡足类的种类.太湖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演替明显,大部分种类只是季节性出现.冬季和春季以溞(Daphnia sp.)和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nus)等大型种类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象鼻溞(Bosmina sp.)、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小型种类为主.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透明度、温度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我国螺旋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Spirulins/Arthrospira platensis)是一种原核蓝藻。20世纪40年代,法国科学家在非洲乍得发现了可以食用的螺旋藻,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研究工作中断。60年代,科学家又发现了这种单细胞蓝藻,  相似文献   
67.
转录调控进化在真核生物的表型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基因转录调控元件,包括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和转录因子的进化特点,然后阐述了转录调控进化在生物体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转录调控进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68.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类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子的细胞膜通道蛋白,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主要介导自由水分子的被动跨膜转运,对保持细胞内外液环境的稳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根据单细胞生物分批培养过程中比生长速率(μ)的变化,其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稳定期和衰亡期6个时期.与其他生长时期相比,在减速期生物的生长、基质的利用、产物的合成和基因表达谱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并对发酵生产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对减速期的认识和教学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对减速期的认识和教学.  相似文献   
70.
武汉东湖浮游病毒的丰度及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透射电镜及荧光显微技术 ,对富营养化的武汉东湖中浮游病毒丰度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电镜观察和计数结果显示 ,东湖中浮游病毒的丰度达到 10 8个 /mL。荧光显微镜计数结果约是电镜计数结果的 2 72倍 ,差异极显著 (P <0 0 1)。在东湖超富营养区的水样中观察到了多种与各种病毒形态类似的颗粒 ,其中大部分与噬菌体和噬藻体类似 ,具多种形态的尾部和六边形头部。还有一些线状、杆状、子弹形等形态的病毒粒子。研究结果显示东湖水环境中的浮游病毒不仅丰度极高 ,而且种类丰富。提示浮游病毒在东湖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