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0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技术(CCRT)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CCRT联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计算机成套认知测验系统(ACCT)评分、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分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的ACCT评分较治疗前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评分中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持续操作测验、数字序列和空间广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迷宫测验、情绪管理测验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上述项目的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CCRT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增进患者社会活动水平,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侧貌软硬组织的角度和厚度、软硬组织标记点到垂直参考线的距离及随访6个月后上下颌中切牙牙根体积和根长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上下颌中切牙的根颈部与根体部体积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结果:随访6个月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唇缘点垂直参考线(UL-VRL)、鼻唇角(NLA)、上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UI)、上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UL'')较治疗前升高,MLA、鼻下点前下交角(MP-SN)、L1-SN、下唇缘点垂直参考线(LL-VRL)、Pog-VRL、颏唇沟点矢状面距离(DBs)、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软组织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s)、下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LI)、下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LL'')、颏前点至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Po-NB)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6个月后,上中切牙牙根总体积、牙根顶端体积高于下中切牙(P<0.05);根颈部上中切牙、下中切牙体积变化和体积减少百分比均低于根体部(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改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侧貌软硬组织,但可导致患者牙根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痛觉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WT  Luo F  Han JS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09-21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痛觉功能性脑成像的研究进展,痛觉的感觉辨别成分似与外侧丘脑、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及岛叶皮层有关,而伤害性信息的认知-注意过程则与顶叶后部和前额中皮层有关。扣带回的不同部分调节着痛觉认知和情感的不同方面。文章最后对临床各种疼痛特别是神经源性痛病人的成像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计算机模拟在群体遗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远樟 《遗传》1998,20(4):26-31
计算机模拟在群体遗传教学中的应用黄远樟(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北京100875)TheApplicationofComputerSimulationinTeachingPopulationGeneticsHUANGYuanzhang(Departme...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和评价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名急诊医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测试,应用算机模拟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模拟演练并再次考核,比较两次成绩的差异;并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满意度。结果:培训后再次考核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初步测试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98.3%喜欢该教学法,95.1%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结论: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36.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医师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并经DSA证实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CTA、MRI的表现.结果:CCF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搏动性突眼、复视、视力障碍、眼球活动障碍,临床体征为颅内杂音、结膜水肿和充血等.CT及MRI平扫表现为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外肌增粗,眼球边缘模糊、眼睑肿胀.CTA及MRA可观察其瘘口所在位置、大小及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DSA表现为造影剂从颈内动脉沿瘘口进入海绵窭,形成该处造影剂浓聚,静脉系统旱显而动脉系统充盈不佳造成"盗血现象".结论:根据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确诊颈动脉海绵窦瘘,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相关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与其他组学数据结合起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在酶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引入“酶量倍数因子”能够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如果反应动力学方程中酶的量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相应的酶量倍数因子的数值。为了观察酿酒酵母糖酵解途径中酶量变化对乙醇浓度的影响,设定了高低两个酶量水平进行计算机模拟,对应的酶量倍数因子分别为10和0.1。基于计算机模拟结果,使用聚类分析方法,12种酶被分为两类。属于第一大类的四种酶ADH、HK、PFK和PDC,均催化不可逆反应。第二大类8种酶中的6种,ALD、GAPDH、GlcTrans、lpPEP、PGI和TIM均催化可逆反应。第二大类中另外两种酶lpGlyc和PK催化不可逆反应。按照这种方法,代谢组和蛋白质组数据能较容易地结合起来对系统作出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8.
生物三维电子显微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电子晶体学、单颗粒技术和电子断层成像术,其结构解析对象的尺度范围介于x射线晶体学与光学显微镜之间,适合从蛋白质分子结构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解析。以冷冻电镜技术与三维重构技术为基础的低温电子显微学代表了生物电子显微学的前沿。低温单颗粒技术对于高度对称的病毒颗粒的解析最近已达到3.8A分辨率,正在成为解析分子量很大的蛋白质复合体高分辨结构的有效技术手段。低温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目前对于真核细胞样品的结构解析已达到约40A的分辨率,在今后5年有望达到20A。这样,把x射线晶体学、NMR以及电镜三维重构获得的蛋白质分子及复合体的高分辨率的结构,锚定到较低分辨率的电子断层成像图像中,从而在细胞水平上获得高精确的蛋白质空间定位和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信息。这将成为把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与细胞水平的生命活动衔接起来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脑栓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脑栓塞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影像学研究提供可靠实用的工具。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3只,为空白对照组;B组5只,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22只,为栓塞组。分离右侧颈部血管,经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注入直径约0.5~1.0 mm的SiO2颗粒10枚左右,栓塞后30 min行CT灌注检查,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各组动物的脑缺血情况进行观察。24 h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研究。结果A、B组CT灌注及病理均未见异常。C组栓塞过程中3只兔死亡。16只兔CT灌注异常,表现为右侧局部CBF降低、MTT延长、CBV无明显变化或轻度上升、下降。3只兔灌注未见异常。HE染色可见8只兔脑梗塞,7只兔脑缺血,4只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采用该方法和技术能够建立稳定的兔脑栓塞模型,结果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大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是胸部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