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凹形隐叶吸虫生活史各期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3—9月压片解剖检查采自雅安市郊10个乡的9种淡水螺11838只,在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体内查到凹形隐叶吸虫(Cryptocotyle concavum)的幼虫期,阳性率为1.8%(88/4957)。用分离自赤豆螺体内的成熟尾蚴感染鲤鱼(Cyrinus carpio)用鱼体内的囊蚴感染家鸭获得成功,并对凹形隐叶吸虫生活史各期形态作了初步观察(测量单位以mm计)。1雷蚴(图,1)寄生于赤豆螺的肝脏,淡黄色,长囊状,0.425—1.200×0.100—0.250。无运动附肢。咽显著,直径为0.025—0.038,肠管较短0.050,形状变化较大,内含许多褐色的色素颗粒。雷蚴体内有3—10个正在发育的尾…  相似文献   
22.
蝙蝠寄生长吸盘属一新种(吸虫纲:枝腺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长吸盘属Longitrema一新种——杭州长吸盘吸虫,新种Longilremahangz-houensissp.Nov.,模式标本采自浙江省桐庐县大足鼠耳蝠的小肠中。对新种与近似种梨形长吸盘吸虫Longitremapiriforme(Yamaguti,1939)Chen,1954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3.
野牛平腹吸虫虫卵和尾蚴的扫描电镜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小明  汪涤邦 《动物学报》1991,37(4):452-453
近年来随着电镜技术的发展,寄生虫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资料已相当丰富,但有关同盘类吸虫蚴期超微结构的资料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8—1989年在野牛平腹吸虫的生活史研究(另文发表)的同时,对本虫虫卵和成熟尾蚴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48 h、18d和35 d,取肠内容物进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的培养及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48 h,大鼠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后18 d(童虫期),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P<0.01),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在感染后35 d(成虫期),四种肠道菌与童虫期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致大鼠肠道菌群发生失调,其中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多,尤以童虫期、成虫期较重.  相似文献   
25.
乙酰胆碱酯酶(ACh E)被证明存在于多种吸虫体内,但是关于ACh E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情况却少有报道。本实验以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分别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比处于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正常结构及乙酰胆碱酯酶分布特征,了解乙酰胆碱酯酶在吸虫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河蚌(Anodonta woodiana)体内获得的虫体根据内部器官的发育程度,可以分为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幼虫阶段Ⅰ、幼虫阶段Ⅱ、成虫阶段Ⅰ、成虫阶段Ⅱ。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着明显差异,幼虫阶段Ⅰ的睾丸及阴茎囊基部最先出现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幼虫阶段Ⅱ在子宫末段膨大部位出现阳性反应;成虫阶段Ⅰ的卵黄腺、输卵管出现阳性反应,并且随着虫体的发育上述部位的阳性反应逐渐加强。而该吸虫的附着、消化、排泄器官在发育早期即出现较强的阳性反应,并伴随虫体发育全过程。该吸虫的神经系统在幼虫早期既已具备脑神经节、主要神经干等结构,而完整、复杂的中枢神经结构至成虫阶段才得以清晰显现。结果表明,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区域及反应程度随着虫体的发育而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26.
重盘科Diplodiscidae Cohn, 1904复殖吸虫是两栖动物最为常见的寄生虫,形态多样,目前未见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记述并分析了寄生于滇蛙Dianrana pleuraden肠道的重盘科重盘属Diplodiscus Diesing, 1836黑斑蛙重盘吸虫D.nigromaculati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开展此类吸虫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黑斑蛙重盘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 697 bp(GenBank登录号:MW698822),由22个tRNA基因、12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组成;AT含量(60%)高于GC含量(40%),但AT含量为目前已报道同盘总科Paramphistomoidea Fischoeder, 1901中最低;trnG基因和trnE基因的互换成为同盘总科吸虫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结构的重要特征。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支持重盘属隶属于重盘科。本研究中,滇蛙为黑斑蛙重盘吸虫的宿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复殖吸虫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中的两新种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细长椭囊吸虫Elliptobursaattenuatussp.nov作为拟原穴亚科PseudoproctotrematinaeElliptobursa属的新种,巨穴孤睾吸虫Lasiotocusmarotremasp.nov作为孤睾亚科LasiotocinaeLasiotocus属  相似文献   
28.
后唇科吸虫三新种(吸虫纲:复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后唇科吸虫3新种,即东山后唇吸虫Opistholebesdongshanensis.sp.nov.东山异唇吸虫Heterolebesdongshanensis.nov.和兔头异唇吸虫Helterolebeslagocehpalisp.nov模式标本式采自福建省东山县沿的棕斑兔头TunLagoceophaluslunaris spadiceus肠道内。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了在中间宿主赤豆螺体内发育的中华下弯吸虫雷蚴和尾蚴形态,并用其尾蚴形成的囊蚴感染鸭和鸡,从试验动物体内检得不同虫龄的童虫和成虫,5日龄童虫出现龙骨样突出的中间列腹腺,9日龄虫体成熟,大小为2.50─3.30×0.675─0.950mm,出现发育完全的生殖腺,子宫内已含有成熟的虫卵。虫体两侧列腹腺数为9─13个,多为12个,中列腹腺起自内贮精囊的后部,止于卵巢后缘。  相似文献   
30.
武汉近郊集贸市场淡水鱼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采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分别对武汉近郊厂埠屯,马房山集贸市场5种常见小型淡水鱼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进行了调查,其总感染率为73.2%,麦穗鱼感染率最高90.8%,鲫鱼,中华旁旁皮鱼,银飘鱼,黄幼鱼的感染率分别为19.4%,16.7%,9.1%,5.9%;每克鱼肉含囊蚴最高的也是麦穗鱼,经统计学检验,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