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维生素K2(MK-7)高产菌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体在静置培养状态下比在摇瓶培养状态下能够合成更多的维生素K2;同时发现玉米粉经过高温淀粉酶液化之后非常适合作为合成维生素K2的碳源。最后利用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中主要因素的最适宜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优化后维生素K2产量由7.09 mg·L-1提高到了67.22mg·L-1,高于文献报道值。  相似文献   
12.
以芒草的10个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不同品系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采用TGA研究了芒草的热解过程、通过反应动力学计算比较了各样品表观活化能,结果显示,不同品系芒草的热解活化能具有明显的差异,奇岗、南荻、W819、南荻四倍体具有较高的活化能。从这些品系的能源用途品质性状表现看,它们可能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转化途径和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使用半纤维素平板法从土壤分离菌中筛选到产半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真菌。将这些菌株在含玉米芯半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发酵,鉴定发酵液中还原糖产量,从中筛选出3株产还原糖较多的菌。将其发酵产物经柱前衍生,HPLC检测,发现其中DHC菌株的发酵产物以木糖和阿拉伯糖为主,而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大部分被利用,可用于发酵法联产阿拉伯糖和木糖。对DHC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孢子形态以及ITS区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初步确定该菌为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对于亮白曲霉产生的半纤维素酶国内外尚较少研究报导,可为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酸性土壤中高效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能够适应南方酸性土壤的高效半纤维素降解菌株,并进行鉴定,确定菌株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半纤维素平板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测定法进行菌株筛选,通过拮抗实验构建复合微生物菌系。利用培养特征、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结果】筛选出效果稳定,互不拮抗的高效半纤维素降解放线菌4株(NA9、NA10、NA12和NA13),半纤维素酶活分别为:217.6、229.8、221.1和211.8 U/mL。真菌2株NF1和NF7,半纤维素酶活为217.7和244.2 U/mL。复合微生物菌系半纤维素酶活可达299.0 U/mL。经鉴定菌株NA9、NA10、NA12和NA13为链霉菌中的哥斯达黎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ostaricanus)。菌株NF1为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菌株NF7为黄蓝状菌(Tarlaromyces flavus)。  相似文献   
15.
从南方酸性水稻土和腐烂秸秆中采集样品,经初筛、复筛获得4株产生明显水解圈且D/d值较大同时传代效果稳定的酸性半纤维素降解细菌。DNS法测定4株细菌半纤维素酶活力,最终结合其产酶速度及酶活大小得到菌株NB8,液体摇瓶发酵72 h其半纤维素酶活达85.12 U/mL。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初步确定该菌为芽胞杆菌属。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可以初步鉴定NB8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淀粉水解液全部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发酵麦白霉素的工艺条件。用正交实验得出摇瓶培养基消毒后的最佳基质浓度为总糖5.0g/100mL,还原糖3.8g/100mL,氨基氮60mg/mL,溶解磷300μg/mL。以50L发酵罐进行实验,得出了麦白霉素的发酵代谢曲线和淀粉的适宜水解条件。经30t发酵罐放大实验结果表明,与葡萄糖作碳源相比,用淀粉水解液作碳源发酵麦白霉素,发酵单位提高23.0%,生产成本降低38.0%。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阿拉伯糖苷酶是降解从而利用半纤维素的一个重要酶 ,有关阿拉伯糖苷酶及其基因的研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主要就阿拉伯糖苷酶的分类、特性、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利用紫外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研究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中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组分(木葡聚糖和木聚糖)在细胞壁分布的动态变化。在形成层及细胞伸展区域,细胞壁具有木葡聚糖的分布,而没有木聚糖和木质素沉积,随着次生壁S1层的形成,木质素出现在细胞角隅和胞间层,木聚糖开始出现在S1层中,此时木葡聚糖则分布在初生壁和胞间层;随着次生,壁S2层及S3层的形成和加厚,木质逐逐步由细胞角隅和胞间层扩展到S1、S2和S3层,其沉积呈现出不均匀的块状或片状沉积模式,在次生壁各层形成与其木质化的同时,木聚糖逐渐分布于整个次生壁中,而木糖聚糖仍局限分布于初生壁和胞间层。结果表明,随着细胞次生壁的形成与木质化,细胞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细胞壁的不同区域,如细胞角隅、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各层,具有不同的半纤维素组成,其与木质等细胞壁组分结构构成不同的细胞壁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糖食和饲料的需求成为当今社会急待解决的大问题。每年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生物量干重约1640亿吨,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结合物(木质纤维素)占地球陆生生物量的95%,其中1/4是木质素,其余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