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井冈山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起源于第三纪或更早期的树种很多。保护区内分布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有190种,其中木本植物130种,草本植物60种,它们当中有许多是以井冈山命名的特有种。井冈山的动植物自然景观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中亚热带的典型特征。井冈山分布的植物种类达3400多种,占江西全省5000多种植物的70%,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中仅维管束植物(不合苔藓、地衣、藻类等),就高达1414个种(含变  相似文献   
42.
广东鼎湖山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称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肇庆。  相似文献   
43.
广东鼎湖山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称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肇庆。  相似文献   
44.
猫儿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站的建站目的就是保护漓江的水。漓江水有两个特点:长流、清澈。后者保护区无法顾及,但对于前者却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保证漓江水能够长年累月的奔流下去。但是,近几十年来,漓江源的水却越来越少。据资料记载,上百年前,猫儿山水源充足,溪流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5.
大美井冈山     
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这里是军旗升起来的地方。崇山峻岭,气势磅礴,这里的自然风光旖旎无限。物种丰富,森林古老而辽阔,这里还是一个绿色的宝库。1981年3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井冈山建立省级保护  相似文献   
46.
峨眉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海燕  李策宏 《植物研究》2006,26(5):618-623
对峨眉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由226种维管束植物组成,其中被子植物73科137属207种, 占总种数的91.6%,是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群落分层现象明显,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层,其中草本层发育情况差;科分布型是以热带—亚热带﹑热带—温带为主,各占22.7%, 在属的水平上则以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52.9%),揭示了峨眉山阔叶混交林的区系性质是以温带为主的亚热带类型;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经过人为干扰后,群落处于稳定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47.
<正>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受拉尼娜现象及大气环流异常等的影响,北方强烈的冷气流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在我国南方交汇,导致湖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等19个省区市遭受大范围的特大冰雪灾害。冻雨在树木等物体上凝结成  相似文献   
48.
采用法瑞地植物学派的样地调查法记录了澜沧江中上游河谷中一独特的硬叶小叶常绿阔叶林类型——锈鳞木樨榄、清香木群丛。该群丛由南向北分布于1300~1900m的河谷下部,对群落外貌、生活型与生长型、植物种类科属的组成、分布区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群落结构简单,物种数平均为18种;(2) 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居多,生长型以草本居多;(3) 群落中计有维管植物116种,隶属于39科,84属;(4) 植物科级、属级水平上均显示出了热带性质,植物区系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性,反映了与古地中海硬叶小叶林的历史渊源。该植物群丛适应澜沧江干热-干暖河谷气候,分布区域狭窄,是一类值得重点保护和深入研究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49.
珍稀濒危植物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珍稀濒危植物长蕊木兰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然而,由于受研究尺度和分析方法的限制,对其种群生态特征等方面仍不清楚。以云南高黎贡山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Ripley的L函数分析了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1)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反"J"型,属稳定型种群。(2)长蕊木兰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关系密切,空间尺度小于75 m时为聚集分布,大于75 m时为随机分布。生境异质性在长蕊木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中树和小树阶段的分布格局在中、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大树阶段在整个空间尺度上均呈现随机分布。(4)长蕊木兰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为中、小尺度上的负相关,在较大尺度上则趋向于无关联。  相似文献   
50.
 土壤氮磷养分对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可通过植被的N∶P化学计量特征来反映。该研究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为对象,将N∶P作为诊断指标,揭示 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的N∶P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限制作用。结果显示:1)物种水平的N∶P大小不一,但演替系列总体的变化特 征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2)在群落水平上,次生演替初期的灌草丛N∶P极小(7.38),远远低于14,当演替进入灌丛阶段,N∶P 显著增高到 19.96,在进入演替中期的针叶林(14.29)和针阔混交林(14.21)时,N∶P显著下降到 14~16之间,演替中后期的木荷(Schima superba)群落 (18.77)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群落(20.13)的N∶P发生了显著的升高过程 。根据以往对N∶P临界值的确定,可以认为,常绿阔叶林次 生演替初期的植物群落生产力主要受到氮素的限制作用;演替中期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主要受氮磷的共同限制,但以氮素的限制作用更为强 烈;演替中后期植物群落主要受到土壤磷素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