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半夏细胞悬浮培养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半夏细胞悬浮培养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半夏幼嫩叶片和叶柄为材料,诱导和筛选愈伤组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细胞悬浮培养。每3d取样,冰浴匀浆,于4℃、10000g离心20min,取上清液进行测定。结果:光照条件利于半夏悬浮细胞的生长,其最佳收获期为24d,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培养液pH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培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出现两个峰值,但出现的时间不同;MDA(丙二醛)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随后又上升。结论:光照有利于半夏细胞的生长并且蛋白质含量和酶活性呈正相关性,MDA含量和细胞的生长、分化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导入水稻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半夏凝集素基因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抗虫基因。利用RACE—PCR技术克隆出半夏凝集素(pta)基因,并将它构建到载体pCAMBIA1305中形成双元载体(含pta基因和hpt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ta基因转入粳稻品种鄂宜105、中花12和籼稻品种E优532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通过PCR检测,从117株To代再生植株中筛选出36株(其中鄂宜105、中花12、E优532分别为19株、7株、10株)转基因植株。对这些转基因后代植株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和RT—PCR分析表明:pta基因已经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得到了有效表达。通过对转基因后代的遗传分析,成功地从T1代表现为1:2:1盂德尔分离的分离群体中筛选出7个独立转基因水稻纯系(其中包括4个鄂宜105、1个中花12和2个E优532转基因纯系)。对这7个独立转基因水稻E代纯系进行褐飞虱生物抗性鉴定和田间隔离喂养实验,结果显示,这些转基因纯系对褐飞虱的存活率和发育进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2~5mg/L的2,4—D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必需条件,而且受体的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转化频率均有显著影响,在同等条件下,粳稻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转化频率均高于籼稻种。  相似文献   
53.
半夏组织培养诱导胚状体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完整试管苗,并进行了半夏叶不同部位诱导胚状体和愈伤组织的试验;以生长率和总生物碱含量作为指标,对不同激素配比进行了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的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诱导胚状体和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是半夏的叶柄基部,诱导率分别为43.6%和100.0%,月生长率达24.43倍;最佳培养基为MS 1.0mg/L6-BA 0.1mg/L IAA。研究结果为半夏人工种子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钙离子对半夏叶柄珠芽位置效应及其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莉  薛建平  王兴 《生物学杂志》2009,26(4):44-46,85
研究Ca2+对半夏叶柄珠芽形成位置的影响.在MS+6-BA 1mg/L+IAA 0.5mg/L+3%蔗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Ca2+,观察正置培养的叶柄形芽形成情况并测定内源生长素(IAA含量).结果表明:对照Ca2+为3mmol/L培养基中,珠芽10.56%在其上端生成,92.22%在下端生成;低浓度和高浓度Ca2+对半夏叶柄珠芽形成位置有影响,Ca2+为1.5 mmoL/L和8 mmol/L时影响最显著,正置叶柄的珠芽大多数在叶柄的上端形成,形成率最高达87.22%.内源IAA测定表明:在Ca2+为3 mmol/L培养基中,叶柄上端的I从浓度高于下端,珠芽在下端生成.在Ca2+为1.5mmol/L和Ca2+为8mmol/L时,叶柄上端的生长素浓度低于叶柄下端,珠芽多在叶柄上端生成.因此,叶柄上下两端的生长素浓度差异影响了半夏珠芽的形成位置.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半夏与清半夏的质量传递关系,并评价新工艺蒸法所得炮制品与清半夏的质量一致性,本研究检测了生半夏及3种炮制品的浸出物、有机酸、多糖、核苷、蛋白质含量,使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3种炮制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半夏相比,浸、煮制清半夏的浸出物减少,而蒸制品浸出物增加了264.76%;总酸、多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蒸制品的增幅最大;核苷、蛋白质含量均大幅降低;综合分析方法均表明蒸制品与传统方法所得清半夏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由此可知,浸、煮制清半夏质量一致性较好,而蒸法炮制品仍需对其加工工艺、药效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半夏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和MS培养基组分中碳源、钙盐、Fe盐及肌醇变化对半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总生物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半夏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 ,细胞的最佳收获时间为 2 1d。在两种碳源中 ,葡萄糖比蔗糖利于细胞的生长和总生物碱的合成 ,最适浓度为 2 0g L。最适合细胞生长和总生物碱形成的钙盐浓度为 1 8mmol L、Fe盐浓度为 0 0 6mmol L和肌醇浓度为 10 0mg L。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对三叶半夏扩繁和保存方法的研究,为三叶半夏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首先,通过灭菌条件筛选、愈伤诱导及丛生芽诱导等进行扩繁条件探索;其次,通过设置不同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等条件探索合适的种质保存条件;最后,探索了休眠块茎唤醒方式和丛生芽再诱导方法,为种质资源再扩繁提供基础。结果: 以叶柄为外植体,升汞灭菌12 min后,接种至添加2,4-D的培养基中可诱导疏松愈伤组织。外植体接种至MS+2.0 mg/L 6-BA+0.1 mg/L NAA+蔗糖30 g/L +琼脂6.0 g/L,pH 5.8中可进行丛生芽诱导。合适的种质保存基本培养基为MS和N6培养基;合适的蔗糖浓度为30 g/L,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种质保存;在丛生块茎诱导时需要提供足够的温度和光照,低温及避光条件不利于种质保存。待丛生芽自然倒苗休眠后可进行长达1~2年的离体保存。对休眠块茎进行唤醒诱导时可采用切割块茎后再接种的方式。萌发出来的叶柄直接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而块茎则接种至MS+6-BA 1.0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pH 5.8中进行再分化诱导丛生芽。诱导出来的丛生芽进行规模化扩繁或继续进行离体保存。结论: 通过对三叶半夏的种质扩繁,筛选合适的条件得到休眠丛生块茎,可对三叶半夏进行长时间的离体保存,而后唤醒和再次诱导的相关研究,为其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8.
本文报告了胡颓子属的胡颓子、木半夏和牛奶子的果肉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胡颓子属的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索以及糖和有机酸等,且酸甜较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9.
安徽半夏属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0厘米。块茎近球形,直径约1.5—3厘米,上部密被棕色叶基纤维,具须根及小块茎。叶1—4(或更多);叶柄深绿色,带紫色斑,长约12—25厘米,粗约0.2—0.3厘米,基部具鞘;叶片3全裂,有时侧裂片基部再2浅裂;中裂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至长尾尖)基部楔形,几  相似文献   
60.
半夏快速繁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寻找提高半夏繁殖系数和加快生产周期的有效途径,并为半夏的产业化生产和开展人工种子的研究作一些前期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