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91.
四川自贡化石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距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坑0.5~3km处的几株化石木。它们的地质时代与大山铺恐龙动物群相同,地层层位大致相当,属于中侏罗世的下沙溪庙组和新田沟组。根据解剖结构特征,确定它们属于原始的松柏类植物———南洋杉型木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自贡南洋杉型木新种(AraucarioxylonzigongensisDuansp.nov.)。化石木的发现对探讨恐龙的生活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凯里动物群有一些分类位置暂不能确定的疑难化石,Triplexa(gen.nov.)就是其中的一个属,其标本超过300多件。Triplexa由左右两瓣壳组成,体小,最大直径仅几毫米,呈扁球形。壳内被两条纵向弧形沟分成轴部及两个侧叶,形同水字形。Triplexa仅与棘皮动物的某些萼板相似,但Triplexa个体小,呈小扁球体,壳内部构造三分性极为明显,易于区别。Triplexa可能是某一门类动物的部件或器官。小而中空的壳体,显示可以漂浮,并非原地埋藏。  相似文献   
93.
本文研究了南极乔治王岛阿尔蒂卡站(乌拉圭)附近化石山组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型95类,其中新属3个,新种11个,共描述了16种,3个新属为Artigasisporites,Bicingulatisporites和Zonotrisacites;讨论了孢粉组合的植物群性质,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以及所代表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94.
桐柏——大别造山带苏家河群早奥陶世微体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发现的几丁虫Conochitinasp.,C.?sp.,Desmochitinasp.,D.brechyta,Lagenochiti-nacf.obeligis,L.cf.esthonica,Rhabdochitinasp.,Calpichitina?sp.和疑源类Lophosphaeri-diumsp.,Leiosphaeridiaspp.,Micrhytridiumsp.,?Acanthodiaerodiumsp.,Baltisphaeri-diumspp.等微体化石确定河南信阳西双河地区苏家河群浒湾组为早奥陶世。它是桐柏-大别造山带(河南部分)第一次发现的有可靠古生物证据的奥陶纪地层。同时为该造山带区域地层序列的建立积累了资料,并为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提供了新线索。此外还指出浒湾组的几丁虫生物群属于华南古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记述了采自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中的蜗牛化石,经鉴定有12种和1待定种,隶属于6科7属。依据现生蜗牛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相比较,划分蜗牛化石2个组合,即琥珀螺Sucinea属组合和华蜗牛Cathaica属组合及其所反映的生态环境,讨论了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6.
山西大同市郊区发现的恐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ee kinds of dinosaurs were collected from Xinrong District Datong suburb.They belong to Sauropoda indet, Allosaursus sp. and Iguanodontidae indet Thegeological era of this dinosaur bearing stratum perhaps belongs to Late Jurassic.  相似文献   
97.
基于骨碎补科(Davalliaceae)植物属的界定和属下等级的划分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首次对骨碎补科6属39种(秦仁昌系统)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骨碎补科有9种类型的角质层,其中,阴石蕨属(Humata)的角质层有密集的孔状凹陷结构;Wibelia条纹突起较厚,排列整齐且细密紧致;广义钻毛蕨属(Davallodes)内存在多种角质层类型,需要在属下进一步细分。本研究还根据角质层特征讨论了骨碎补科与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角质层特征是骨碎补科内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保卫细胞形状和气孔密度,均不能用来界定骨碎补科的属和种。本研究按角质层分类的结果与Kato和Tsutsumi的分子系统学分类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98.
正张文堂教授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以来,他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他主要的成就和贡献是早古生代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研究。在叶肢介化石研究方面亦有重要的贡献。他第一篇毕业论文是《河北开平盆地奥陶纪三叶虫》,发表于1949年《中国地质学会志》24期。文中报导和研究了我国华北奥陶纪重要的三叶虫属种,如古等称虫Eoisoletus,小栉虫Asaphellus等,广泛被后世  相似文献   
99.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生物学通报》2014,(10):57-57
<正>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根据在中国发现的6件1.6亿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命名了神兽、仙兽2个新属的3个新种,分别是陆氏神兽、玲珑仙兽和宋氏仙兽。这些属种均属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贼兽目"。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贼兽化石最早出现于晚三叠纪,在过去的170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