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81.
本文综述了贻贝、扇贝废弃物的营养价值,包括基本组成成份及其氨基酸、油脂脂肪酸的组成。分析了贻贝和扇贝废弃物深加工综合利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182.
水产加工下脚料资源综合开发潜在价值分析易瑞灶,郑邦锭(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随着水产养殖业及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以水产品为对象的加工产业队伍目前已在沿海地区形成,且近几年的发展异常迅速,伴随水产加工业的兴起,如何消化水产加工过程大量的下脚料,增加产业的经济效益,并防止下脚料成为环境公害亦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3.
蝎毒的采集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蝎毒是由蝎尾部毒腺分泌的一种成份复杂的有毒蛋白质。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蝎毒进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蝎毒中具有生物活性很高的蝎毒素,不但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我国中医历来认为,全蝎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必不可少的良药,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蝎毒。可见,蝎毒是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动物毒素。我国蝎资源极为丰富,仅东亚钳蝎一个种类就分布在长江以北到辽宁铁岭以南的宽广区域。提取蝎毒,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必将成为我国广大产蝎区农民的新的经济来源。提取蝎毒主要有三种方…  相似文献   
184.
本文以玫瑰香、俄罗斯康可、康可、白香焦、大宝、红富士、波鲁克斯为试材,通过对它们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生理测定和品质分析的比较,为选育优质高产多用途的葡萄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5.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凭借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广泛种植。采用不同基质(杂木屑、甘蔗渣和棉籽壳)栽培黑木耳,研究黑木耳产品营养成分、质构特性以及稳定同位素之间的特征差异。利用国家标准、质地多面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和稳定同位素进行特征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的氨基酸、灰分含量最高,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蛋白质、粗多糖、总糖含量最高,以杂木屑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粗纤维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黑木耳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以甘蔗渣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黑木耳最优。不同培养基质黑木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差异显著,其中甘蔗渣基质栽培黑木耳中δ13C、δ15N、δ2H和δ18O最高,棉籽壳基质栽培黑木耳中δ34S最高。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的黑木耳营养及质构特性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试图阐明不同栽培基质的黑木耳子实体的稳定同位素、营养及品质的差异,可为黑木耳地域和品质鉴别提供有利的数...  相似文献   
186.
杨莹  陈宇晟  孙宝发  杨运桂 《遗传》2018,40(11):964-976
表观遗传学修饰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的化学修饰,基于非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和功能水平变化。近年来,在DNA和蛋白质修饰基础上,可逆RNA甲基化修饰研究引领了第3次表观遗传学修饰研究的浪潮。RNA存在100余种化学修饰,甲基化是最主要的修饰形式。鉴定RNA甲基化修饰酶及研发其转录组水平高通量检测技术,是揭示RNA化学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功能规律的基础。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本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及国内外同行在RNA甲基化表观转录组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前沿进展,包括发现了RNA去甲基酶、甲基转移酶和结合蛋白,揭示RNA甲基化修饰调控RNA加工代谢,及其调控正常生理和异常病理等重要生命进程。这些系列研究成果证明RNA甲基化修饰类似于DNA甲基化,具有可逆性,拓展了RNA甲基化表观转录组学研究新领域,完善了中心法则表观遗传学规律。  相似文献   
187.
探讨了在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进行无抗养殖生猪的可行性,考察了发酵中药渣对生猪生长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选用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结果表明:发酵中药渣组生猪可以正常生长,发酵中药渣组生猪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部分替代的发酵高湿药渣(高、低剂量组)可显著改善肉质,尤其是在硬度上,明显嫩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总之,在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进行无抗养殖生猪是可行的,而且饲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猪的生长与提高猪肉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8.
不同地理来源的泥炭地植物残体在同一环境中的分解速率一直缺乏比较研究。该研究沿纬度梯度, 选择大九湖、哈泥和满归3处泥炭地, 以三地的10种植物为分解材料, 使用分解袋包装, 埋藏于长白山哈泥泥炭地, 开展为期1年的分解实验, 研究地理来源及生物化学属性对泥炭地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如不考虑物种差异, 从总体上看, 随着纬度增加, 3处泥炭地植物残体的初始氮(N)含量下降, 初始木质素含量、碳氮比(C/N)和木质素/N上升。经一年分解后残体分解速率因植物类群不同而不同, 桦木属(Betula)和薹草属(Carex)植物残体的干质量损失率均接近50%, 远大于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约为10%)。3处来源地植物残体干质量损失率总体上无差异, 但比较同种植物残体发现, 来自中纬度泥炭地哈泥的中位泥炭藓(S. magellanicum)的干质量损失率(19%)远高于来自高纬度泥炭地满归的(9%)。制约残体分解的因素因植物类群不同而不同, 残体初始总酚/N是决定属间残体干质量损失率差异的重要指标。薹草属植物初始N含量和C/N与残体分解速率、泥炭藓属植物初始Klason木质素含量和总酚/N与残体分解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一定程度上表明, 若以纬度降低指代气候变暖, 当前持续的气候变暖可能通过改变高纬度泥炭地的植物组成和植物的生物化学属性, 来改变植物残体分解速率, 进而影响泥炭地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89.
针对切花红掌日光温室冬季生产时CO2亏缺严重的现象,以不增施CO2为对照,研究了增施700、1000、1300 μmol·mol-1浓度CO2对切花红掌‘火焰’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60 d CO2,红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且以1000 μmol·mol-1处理的增幅最大;而气孔导度则较对照显著下降.增施CO2后,红掌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佛焰苞大小、色泽、花茎长度等切花品质参数,以及叶片发育质量参数和花茎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均以1000 μmol·mol-1浓度最佳.增施1000 μmol·mol-1的CO2可以有效促进日光温室切花红掌的冬季生产.  相似文献   
190.
以盛果期10a生品种‘阿部白’桃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连续2年定位施肥试验,设置放射沟施全量肥(R_(NPK))、放射沟施半量肥(R_(1/2NPK))、注射施全量肥(I_(NPK))和注射施半量肥(I_(1/2NPK))4个处理,分析注射施肥对桃园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注射施肥在桃树生产中的应用,为高效施肥和提高水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桃幼果膨大期(5月15日),0~40cm土层中,试验各处理的总氮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注射施肥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放射沟施肥;果实成熟前期(7月15日),在相同施肥量下,0~4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处理的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以I_(NPK)处理的最高,且分别比放射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6.61%、12.56%和10.15%、23.93%,同时注射施肥处理的0~4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放射沟施肥处理,部分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处理对土壤中磷的影响较小。(2)果实成熟前期,0~6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及0~20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同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3)INPK处理的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且分别比R_(NPK)处理显著增加了12.24%和11.21%;I_(1/2NPK)处理的单株果实产量最高(65.25kg)并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处理,但与INP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注射施肥对桃树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且以NPK全量注射施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