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减压贮藏条件下梨枣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减压贮藏条件下 ,随贮藏时间延长 ,梨枣的Vc损失减少、果肉硬度和好果率下降以及失重率上升 ,均比对照有所延缓 ,果实褐变率降低  相似文献   
22.
CTM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经筋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山东省中医院收治的70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36例和针刺组34例,推拿组给予经筋推拿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头痛积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推拿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针刺组患者82.35%(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头痛积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推拿组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经筋推拿治疗CEH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筋膜切开减压术在挤压综合征家兔模型的治疗中能否起到积极作用,并指导临床救治工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不分雌雄)70只。随机分为未行切开减压的实验对照组(10只)和切开减压组(即减压组60只),2组均在挤压4 h后解压,减压组根据解压后行筋膜切开减压时间将其分为6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即刻切开组(0 h)、2 h后切开组、4 h后切开组、6 h后切开组、8 h后切开组及10 h后切开组,分别标为A-F组,对照组设为G组;测量A-G组挤压4 h后及减压组(A-F组)减压术后第2 h、6 h、12 h的静脉血,检测血BUN、Cr、AST、ALT、CK、CK-MB、K~+、Ca~(2+)、MYO等生化指标;24小时后取挤压处的肌肉、肾脏、肝脏、心肌并立即做切片处理,并在光镜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挤压后4 h血BUN、Cr、AST、ALT、CK、CK-MB、K+、Ca2+、MY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挤压伤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之间在相同时刻生化指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内随时间变动其BUN、Cr、AST、ALT、CK、CK-MB指标均呈上升趋向;而差异K~+、Ca~(2+)、MYO指标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早期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在挤压综合征家兔模型的早期治疗中无明显的疗效;筋膜切开减压术并不可以改善患机体全身多脏器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25.
叶勇 《化石》2007,(2):26-27
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的长颈椎型蜥脚类恐龙.由于这类恐龙具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恐龙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迄今发现的颈椎数最多、脖子最长的恐龙;它是中国个体最大的恐龙;它是中国种类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蜥脚类恐龙;它是中国首次发现皮肤化石的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26.
沈芳华 《蛇志》2016,(3):288-289
目的观察"八风"、"八邪"穴切开减压对蛇伤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毒蛇咬伤肢体肿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八风"、"八邪"穴切开减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最大值时周径差及肿胀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肿胀最大值时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风"、"八邪"穴切开减压对减轻蛇伤肢体肿胀程度、加快肿胀消退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27.
颈榷牵引磁场综合治疗颈椎病2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45例。TLIF组患者给予TLIF治疗,PLIF组患者给予PLIF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根损伤、感染、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小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ODI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TLIF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明显小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LIF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LIF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X~2=3.873,P=0.049)。结论:相比于PLIF,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和比较不同的治疗方式(责任节段治疗与整体治疗)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ion of Mutisegmented 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HM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01年至2013.01在我科明确诊断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且行手术治疗的共计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责任节段组(实验组,42例)和整体治疗组(对照组,36例)。结合手术前后的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VAS)、JOA功能评分及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花费,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6月,12月及36月的VAS疼痛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中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第二日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花费及下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术后1年内,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后,对照组的发生率较好,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找到责任节段并针对责任节段进行治疗较整体治疗来讲,能够在取得相似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花费,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指标,并能有效减少短期并发症的发生。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可以作为一种推荐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