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低乙烯减压处理对柿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 1 0℃± 1℃的条件下 ,研究了低乙烯减压处理对火柿采后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乙烯减压处理使火柿 ACC含量降低 ,EFE活性减弱 ,从而显著抑制了乙烯的产生 ,延迟了乙烯峰出现的时间。该处理能显著延缓火柿硬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比较丝线悬吊和微型钛板两种椎板固定方法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丝线悬吊)和观察组(微型钛板固定),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治疗1年后的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颈椎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和并发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差异(86.36%vs.81.41%)(p>0.05)。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6)。观察组患者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6.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Z=-2.024,p=0.043)。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颈椎曲度分别丢失了1.30%和4.62%,观察组颈椎曲度丢失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本研究说明,在应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与丝线悬吊椎板固定相比,微型钛板固定可明显减少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丢失和轴性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总结面肌痉挛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48名在我院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电话随访或者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总结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血管减压术后痊愈率及明显缓解率分别为92.5%及4.2%。249名(16.09%)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面瘫及术后手术区域皮肤感觉障碍,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患者。听力损害发生率为3.5%。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后组颅神经损伤、外展神经损伤、颅内出血等。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安全有效操作,以手术区域感觉障碍及迟发性面瘫是主要的并发症,持久性的或者严重的并发症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四个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颈椎病患者64例,其中A组33例,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31例,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轴侧植骨Arch钛板内固定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数、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0.7±30.3)min,B组为(90.8±22.2)min,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320±50)m L,B组为(180±45)m L,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出院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出院后6个月时,A组患者的Ishihara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2.2±1.6),而B组无明显改善,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活动度丢失(4.2±3.3)°,B组活动度丢失(4.0±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05)。结论: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四个节段以上伴有椎间不稳颈椎病的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颈后路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是治疗四个节段以上颈椎病伴椎间不稳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5.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退行性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等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进而引起一系列功能性障碍。临床普遍认为,对于已经得到明确诊断,且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的患者,以及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解除压迫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随着融合技术的进步及合成材料的改进,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陈家津  陈蕾 《动物学报》1994,40(3):281-286
大鼠下丘脑前部一侧减压区,采用直流方波或化学刺激、注射微量神经降压素及其抗血清和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神经降压素对刺激该减压区所致减压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或化学刺激该减压区,可出现同其它哺乳动物相似的减压反应;(2)该减压区注射微量神经降压素,可使电刺激该减压区所致的减压反应明显增强;反之,注射抗神经降压素血清,该减压反应明显抑制;(3)电刺激该减压区,可使下丘脑和血浆中的神经降压素免疫活性物含量明显增高。结果提示,神经降压素可能参与电刺激该减压区所致的减压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MVD)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TN患者124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MVD组及PBC组各62例,两组分别行对应手术,随访18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MVD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分别大于PBC组(均P0.05)。MVD组治疗后完全无痛的比例显著高于PBC组,轻度复发的比例显著低于PBC组(均P0.05)。MVD组的麻木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PBC组(均P0.05)。结论:MVD术式与PBC术式在治疗PTN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MVD术后无痛和并发症情况较好,而PBC创伤较小,较适合高龄体弱而无法耐受较大手术者,临床治疗时应合理地选用相关术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的临床救治方法并总结救治体会,以提高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患者的临床救治水平,提高其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年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综合性救治措施对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全组预后:45例恢复良好(20.5%),34例中残(15.5%),41例重残(18.6%),25例植物生存(11.4%),75例死亡(34.1%),其中7例术中死亡,28例术后死于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40例死于脑损伤及继发脑功能严重衰竭。结论:颅脑外伤致脑疝患者致死率高,预后差,采取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救治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以市售苦瓜为原料,研究了减压处理对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总酸、乳酸、多糖及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减压处理可以促进泡菜发酵过程乳酸菌的增殖及乳酸含量的快速积累,并可以有效地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对泡菜多糖的保留有一定的作用。在0.04MPa(真空度)下,发酵终止时,乳酸菌活菌数仍可达到4.1×10~7个/mL,此时泡菜中的总酸含量为24.79mg/mL,其中乳酸含量为2.33%。  相似文献   
110.
高伟达  叶伟  张金伟  刘波  袁清华 《生物磁学》2011,(19):3658-3661
目的:回顾分析枕大孔区减压环枕筋膜松解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CMⅠ—SM)的疗效及其适应症。方法:随访71例行枕大孔区减压环枕筋膜松解术治疗的CMⅠ-SM患者,回顾手术疗效,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病程时间(A)、是否伴有后颅窝畸形(B)、是否有增厚的环枕筋膜(C)及减压后脑脊液搏动情况(D)与疗效的关系,继而推断枕大孔区减压环枕筋膜松解术的适应症。结果:本组患者症状改善49例,占73.1%;稳定15例,占22.4%;恶化3例,占4.5%。A、B与疗效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D与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枕大孔区减压环枕筋膜松解术是治疗CMⅠ-SM较为合理的术式;术中观察有增厚的环枕筋膜和(或)减压后脑脊液搏动改善良好可作为选择该术式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