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2 毫秒
21.
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的广泛运用,活检的组织病例越来越多,对于病理科技术制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和制定出专门针对支气管活检组织微小、组织重要、制片要求高的特点,制片过程中进行精细化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VEGF-C and 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 N)的现患率,并分析该人群年龄与HPV感染及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以及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对553例30岁-78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行宫颈HPV检测及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子宫颈病变的金标准。资料采用EXCEL整理,利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和CI N的关系。结果:553例受检对象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8.0%。hrHPV感染情况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有显著差异,hrHPV病毒载量越高宫颈病变的程度越重。结论:不同年龄段hrHPV感染情况不同,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病理分期在颌颈部淋巴结核治疗中的价值,以期寻找颌颈部淋巴结核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科近5年的临床资料,对颌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作一临床统计,并结合淋巴结核的病理分期对之加以分析,寻找治疗规律。结果:所有颌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按病理分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均达到较佳治疗效果,处于病理初期和中期的患者,临床治疗周期明显小于常规化疗。结论:遵从病理分期治疗颌颈部淋巴结核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1例乳腺增生组和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病灶组织内VEGF-C蛋白的表达,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D2-40标记肿瘤新生淋巴管,计数肿瘤淋巴管的密度(LVD)。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VEGF-C的表达和淋巴管的密度(LVD)都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EGF-C阳性组中淋巴管的密度(11.32±5.78)与VEGF-C阴性组中的淋巴管密度(8.75±3.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EGF-C蛋白的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都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结论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管的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C的高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的升高是促进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研究结肠癌中p63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揭示其在结肠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癌旁组织中和结肠癌组织p63阳性率分别为42%和74%.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p63阳性率在结肠癌组织浸润达粘膜层、肌层中为62%,在结肠癌组织浸润达浆膜层中为91%,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阳性率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为86%.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为59%,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阳性率在A B期结肠癌组织中为57%,在C D期结肠癌组织中为89%,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1);p63阳性率在高分化结肠癌组织中为55%,在中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为87%,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表达上调参与结肠癌发生,并与结肠癌侵袭、淋巴结转移和临床演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7.
环氧化酶-2和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CD44v6蛋白在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ICC、25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COX-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ICC、CIN和NCE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2%(37/45)、40%(10/25)和0%(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9%(40/45)、44%(11/25)和20%(2/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和CD44v6蛋白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COX-2和CD44v6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8.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临床初步诊断为黏膜病的一例死亡麋鹿(Elaphodus davidianus)的消化系统及脾、淋巴结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脾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红髓充血、出血严重,白髓几乎完全消失;淋巴结坏死严重,组织结构被破坏,界限不明显,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分布于整个淋巴结内。病理组织学观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韦燕 《蛇志》2005,17(2):83-83
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发现颈前无痛性肿块20年,伴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5年10月25日入院。无甲亢病史。查体: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7/9.3kPa,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无皮肤潮红、肿胀及溃疡,未见血管曲张,甲状腺右叶触及约8.0cm×6.0cm×6.0cm大小的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颈前区实质性占位。CT:右侧甲状腺癌累及喉及气管上段,诊断为甲状腺癌侵及喉及气管。于2004年11月2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段气管、喉切除术、气管造口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  相似文献   
30.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及保乳病人的增多,相应出现了一些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而切缘阴性或阳性、术后全乳照射与否、年龄、病理类型、病例的选择、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切除范围、SLNB(前哨淋巴结活检)等都与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有关。因此确保严格选择适应症病例、手术切缘阴性、术后全乳照射、病理类型为非EIC(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范围的准确以及提高SLNB的准确率都可降低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本在此就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