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21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熊猫颅骨、下颌骨及牙齿特征在进化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熊猫颅骨形态及牙齿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大熊猫与始熊猫的裔征不同于熊科成员,应单列一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在大熊猫种系进化中,它们的形态与机能是统一的。不同种类的形态特征,又是在适应环境中逐渐产生的。根据这个认识,我们把大熊猫的进化历程可划分为始发期、成长期、鼎盛期和衰败期。  相似文献   
42.
生态系统服务是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提供的供给和维持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过程,是人类通过生态系统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建设规模大、历时长,是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要案例区。已有研究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物质量与价值量估算、权衡与协同关系识别和供需关系评估,但不同结论之间缺少归纳和对比。研究对近2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文献总体特征和主要研究发现分析表明:相关中英文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上主要关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估算,近年来逐渐向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分析和供需关系评估拓展;黄土高原地区自退耕还林以来,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呈现出东南增量较多、西北增量较少的空间格局;黄土高原地区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存在较明显的权衡关系,但在不同尺度上强度分异明显;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均呈增加趋势,供需匹配状况具有明显时空差异。面向当前研究中物质量评估种类不足、价值量估算高度不确定、权衡与协同现象缺乏归因、空间流动性体现不足等问题,未来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有待加强面向生态...  相似文献   
43.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造成了荒漠草原生态学研究与区域生态建设实践之间不同程度的脱节。在分析荒漠草原生态区未来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突出的但是被一定程度上忽视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指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人工植被引入荒漠草原生态工程为案例,分析了人工植被驱动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与机制,归纳了“植被-水文-土壤”互馈作用驱动生态系统层级响应模式,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
张心怡  刘峰  时光 《生命的化学》2023,(9):1469-1474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几乎参与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蛋白质功能也存在多样性,如生物催化、代谢调节、免疫保护、转运储存等作用,这些功能的发挥都与蛋白的结构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章节,涉及到生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具有理论抽象和知识点繁杂等特点。本文以“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发展”为例,探讨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教学的具体设计和实践,希望使“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课程教育更加简明易懂,并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重视度,旨在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以东亚浅海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O2驱动的海水酸化及升温对其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大连近海水温, pCO2 400μatm)、升温组(大连近海水温+3℃, pCO2 400μatm)、酸化组(大连近海水温, pCO2 1100μatm)和酸化升温组(大连近海水温+3℃,pCO2 1100μatm)。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温度升高3℃对刺参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酸化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低,较对照组降低0.19%/d,个体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酸化升温组刺参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较无显著差异,但其摄食率和排粪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升温组和酸化组的刺参能量的分配模式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但酸化升温组刺参的能量分配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其粪便能所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升高。研究表明,海水酸化抑制了刺参的生长但未改变其能量的分配,生长的降低主要取决于摄食减少;而海水酸化与温度升高的共同作用可能会通过...  相似文献   
46.
肿瘤坏死因子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坏死因子是α-肿瘤坏死因子和淋巴毒素的统称,它们具有相同的细胞受体.国内外学者在阐明人肿瘤坏死因子三级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化学修饰,抗 体结构域定位、定点诱变等方法对人肿瘤坏死因子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人肿瘤坏死因子分子中对其活性至关重要的部位,同时也基本阐明了人α-肿瘤坏死因子的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以及它们在人肿瘤坏死因子三、四级结构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47.
龚钰翔  龙欢  黄开耀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0):4308-4321
气囊(gas vesicles,GVs)是一种存在于蓝藻及古菌等微生物中调节浮力的类细胞器纳米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包裹气体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气囊具有作为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潜力。然而,气囊的充放气机制并不明确,限制了生物合成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保存和气体更换。本研究发现环境pH值是调节气囊充放气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不仅可以调节藻细胞内的气囊充放气进而使微囊藻呈现不同的漂浮状态,还可对提纯的气囊充放气进行体外调节,且该调节过程可逆。该机制的阐明为生物合成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大规模生产和保存,特别对气囊中的气体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的诊疗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助力生物合成超声造影剂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结合在大鼠前列腺甾体蛋白C3基因CAAT区的核区结合蛋白在此基因表达活跃的前列腺中和不表达的肝脏中的异同;我们用肝素琼脂糖柱层析将两种组织的核抽提液分别进行分级分离,用DNaseI足迹法和凝胶阻滞法分析表明:(1)所有CAAT区结合蛋白被富集在0.2-0.5mol/L NaCl洗脱液中;(2)在凝胶阻滞谱上的各种蛋白组分能按迁移率的大小分布在不同浓度的NaCl洗脱液中;(3)竞争分析表明:在  相似文献   
49.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以下简称ZEN)被证明具有动物雌性激素的作用(Mirocha等 1967),并且是某些真菌的一种性激素(Mirocha等1968)。李季伦等首次报道ZEN与高等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有关(1980)。现已证实ZEN与植物的春化作用(孟繁静等1986)、短日光周期诱导(韩玉珍和孟繁静1990)、以及花器官的发生、分化乃至开花和受精等(阙月美等1990)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SP)患者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结局并探讨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比值(UCR)、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UAR)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07例SP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S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CR、UAR水平对SP患者临床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107例SP患者痰液标本中培养出1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61.48%),革兰阳性菌39株(31.97%),真菌8株(6.56%)。107例SP患者院内死亡率为40.19%(43/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肺外并发症≥2个和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增加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CR、UAR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SP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SP患者临床结局的辅助评估指标,且二者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