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4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91.
虫花菌(Isaria farinosa(Dicks)Fr.)发酵液经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杂蛋白后,又经Sephadex G-150纯化得到PG。PG经醋酸纤维膜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epharose 4B柱层析,证明是单一均匀的糖蛋白。PG的分子量为11.1万。PG的糖含量为92.35%、蛋白含量为7.61%。PG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含有D-甘露糖、D-半乳糖,其摩尔比是5.93:1。推测PG主要含α-型糖苷键。PG对小鼠实体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22.2%。  相似文献   
92.
中国苏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铁家族溯源 苏铁又名铁树,这里讲的苏铁不只限于狭义的苏铁一个物种,而是指广义的苏铁类植物(CYCADS)。苏铁类是现存地球上最原始的一类种子植物。据化石记录,它最早出现在地球上是在古生代二迭纪约2.5亿年前,到侏罗纪约1.5—1.9亿年时期,苏铁类植物发展达到顶峰,多种多样的古苏铁植物类群遍布于世界各大陆,与当时动物界的兽王——恐龙并驾称霸地球。至今发现的苏铁类化石至少有30属,  相似文献   
93.
薛景珍  沈音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1):60-60
一种观察小单孢菌的制片方法薛景珍,沈音(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沈阳110161)小单孢菌在放线菌中是菌丝纤细、大部分无气生菌丝,菌落湿润的一群。用一般印片法制片,往往印不上或印上很少的孢子和菌丝片断;用涂抹法,虽然可以涂上较多量的孢子和菌丝,但菌...  相似文献   
94.
中国苏铁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苏铁属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花粉中等大,极轴长26.5-35.7μm,赤道轴长20.6-26.4μm;极面观椭圆形至近圆形,赤道面观船形或肾形,具远极单沟,达两端,其开闭和形状随花粉干燥或潮湿而变化,内部具多种不规则突起,两端具皱纹;远极面外壁光滑或稀具微突起,近极面具穿孔,孔穴或蜂窝状纹饰。  相似文献   
95.
96.
韦发南  梁健英  何顺清   《广西植物》1997,(3):206-212
本文除了对已发表的锈毛苏铁(CycasferrugineaF.N.Wei)作补充描述外,还报道了两个新种,即长孢苏铁(C.longisporophylaF.N.Wei)和剌孢苏铁(C.spiniformisJ.Y.Liang)。  相似文献   
97.
球孢白僵菌胞内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98.
宁夏中卫上石炭统羊虎沟组的一个孢粉学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卫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中,小一头沉孢(Torispora securis)高含量异常所揭示的孢粉学事件,可视为确定晚石炭世维斯发C期地层的标志之一。这一事件表明,从维斯发C期开始,真蕨类植物有了较大发展,并取代了种子蕨类一度占优势的地位,成为当时植被中的重要类群,开始了其后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
1980—1981年自北京、福州、三明、泉州、漳州、厦门和昆明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Lange)Sing]病菇上和不出蘑菇的培养料内,分离到一种真菌。在 PDA 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肉眼观察与蘑菇轮枝菌(Verticillium psalliotae Tresch.)极难区别。根据其分生孢子和瓶梗的形态及其在匐匍气丝上的排列情况等,鉴定为珠网丝枝霉。因具短棒状原瓶梗,认为是一新变种,定名为珠网丝枝霉中国变种 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W.Gams var.sinense J.D.Chen var.nov.它是双孢蘑菇的重要害菌之一。这个“属”和“种”都是我国的新记录。在猴头(Hericium erinaceus)、香菇(Lentinus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上和水稻土中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报道了我国鼎湖山牛肝菌20个种,其中4个新种,1个新变种以及15个国内新记录。褐小牛肝菌属Fuscoboletimus Pomerleau et Smith和南方牛肝菌属Austroboletug(Corner) Wolf 为新纪录属。4个新种是:辐射状条孢牛肝菌Bolelellus radiatus Bi sp. Nov.,亚黄褐牛肝菌 Bolettty sublulvus Bi sp.nov., 变红褐色牛肝菌Boletus rufo-brunnesgens Bi sp.Nov. 以及近浅灰色牛肝菌Boletus subgriseus Bi sp.nov., 1个新变种为小近自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subleueophaeum Dick et Smell var. msnimum Bi var. nov. 文中有分属和分种的检 索表。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