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境分析与预测是受威胁物种有效保护的基础。本研究通过ArcGIS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野外调查获得的海南臭蛙(Odorrana hainanensis)66个分布点数据和17个30 m×30 m分辨率的环境变量数据,对该物种在海南岛内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海南臭蛙的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海拔200~1 200 m的地区,最适宜的海拔范围是600~1 000 m,总分布面积约2 179 km2。海南臭蛙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性,其分布区分为三个斑块,尖峰岭所在地为斑块Ⅰ,霸王岭、鹦哥岭和黎母山所在地为斑块Ⅱ,五指山和吊罗山所在地为斑块Ⅲ。适宜生境分析显示,斑块Ⅰ适宜生境面积为218.4 km2,主要分布在尖峰岭中部的三分区、五分区和南部的南崖;斑块Ⅱ适宜生境面积为963.5 km2,主要分布在霸王岭北部的牙琼、南美岭以及鹦哥岭东部的鹦哥嘴、什寒、秀寨岭和黎母山主峰西侧的四分场;斑块Ⅲ适宜生境面积为997.1 km2,主要分布在五指山西部的那罗岭、南部的好定岭和吊罗山中部的度假村、白水岭以及研究区东部的牛上岭。环境变量分析显示,海拔是影响海南臭蛙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度、距水源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年降水量,温度、湿度和日照对海南臭蛙的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2.
2010年到2013年间分别在广西大瑶山、广东南昆山、江西九连山和江西三百山共采集到8个红吸盘棱皮树蛙(Theloderma rhododiscus)标本,为江西省的新纪录。结合已有的资料,红吸盘棱皮树蛙已知分布点共有10个,红吸盘棱皮树蛙的分布区域可从原先的广西金秀、龙胜和南宁,向南扩展至越南北部和云南东南部,向东沿南岭山脉扩展至福建武夷山中段的广大连片的区域。  相似文献   
33.
海南、贵州和四川三省翼手类新纪录——褐扁颅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对翼手目动物的调查和研究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发现3种蝙蝠新种(Zhang et al., 2007; Feng et al., 2008; Wu et al., 2008),5种中国新纪录(何晓瑞和杨白仑,1991;赵辉华等,2002; 吴毅等,2004;张礼标等,2004,2005;张劲硕等,2005;冯庆等,2006),以及10种省级新纪录(胡锦矗和吴毅,1993;吴毅和李操1997;吴毅等,1999;吴毅等,2001;刘颖等,2005;罗键和高红英,2006;江廷磊等,2007).  相似文献   
34.
台湾苏铁是我国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目前仅在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马坑林场、霞客自然村等地发现野生种 ,而且数量极少。本文根据上述地点的自然地理条件 ,提出了建立台湾苏铁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为保护以濒临灭绝物种 ,保护其生长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物种分布区范围地理格局的Rapoport法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poport法则最初是关于物种分布的纬度位置与纬度分布宽度的关系的假说, 被认为是宏观生态学的重要假说之一。Rapoport法则提出以后引发了广泛的实证检验和理论探讨, 并扩展到海拔和海洋深度梯度的分析。对Rapoport法则的检验发展了多种算法, 包括基于中域效应模型的比较分析法, 提出了气候变异性等多种机理解释, 并建立了物种分布区范围格局与物种丰富度格局、分布边界限制等重要宏观生态学现象之间的联系。关于该法则的普适性仍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 但分析和检验方法被认为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方法的改进将是这一领域今后研究的关键。本文主要从Rapoport法则的概念、检验方法、机理性解释, 关于其普适性的争论及其与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关系等方面, 综述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云南哀牢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采集的4 000余份标本及馆藏标本的整理和鉴定,云南哀牢山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99科945属2 238种215变种(亚种).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是云南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种子植物区系总体上是亚热带性质,其热带科占70.47%,热带属占63.89%,热带成分虽多于温带成份,但相当数量温带成分的存在反映了该区系具有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质.该植物区系缺少典型热带成分,但具有不少东亚特征科属.因此,该植物区系在区划上仍属于东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云南高原地区,属于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7.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4科、578属、1197种;根据地史资料和自然条件,通过对种子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认为该区系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珍稀特有植物多,如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香果树、福建柏、榧树、闽楠、花榈木等大量古老树种,并且绝大多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区内578属可分为14个类型,热带和温带分布的属分别占48.6%和49.2%(不包括世界分布类型),具较明显的南北过渡的现象,与世界各地有广泛的联系。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香港东平洲岛的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1997和2008年间赴香港东平洲岛进行实地调查,记录该岛共有维管植物207种,隶属于65科173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植物地理成分为优势,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植被类型主要有次生林常绿阔叶林、灌丛群落和海边沙滩植物群落以及人工林等。该岛的植物区系与临近岛屿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9.
自1991年以来,我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文献中的“分布区类型”一词广泛英译为“areal type”。这一译法从英语语言上来说是错误的,可能自德文“Arealtyp”一词生造而出。 “分布区类型”以译为“area type”或“distribution type” 为宜。  相似文献   
40.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参考,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7科, 96属, 293种。分析表明:(1)热带、亚热带分布性质的科为主(31科),占66.0%,非热带性分布科(16科),占34.4%。(2)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64属,占66.7%),其中泛热带分布属(24,25.0%)和热带亚洲分布属(19, 19.8%)是最重要的分布类型。世界分布属占26.4%,温带分布属很不明显,占7.3%。属的这种分布格局,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成分向亚热带成分的渗透和过渡。(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39种)所占比例最大(47.4%),其中以热带亚洲性质的占优势(103, 35.2%);温带成分占较大的比例(34.1%)。种的分析结果与属的分析结果相差很大,出现区系相互渗透的现象。(4)在种的相似性比较上,与东部车八岭的相似性最高(38.5/59.2);与西部大瑶山种的相似性最低(21.5/35.6)。该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