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运用 PCR 法扩增湛江沿海海域7种龙虾的线粒体 CO玉和 Cyt b 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以分析7种龙虾的分子系统关系.从 7种龙虾中扩增到的 CO玉基因片段长度均为650 bp,共存在224个核苷酸位点变异,变异率为35.22%,简约信息位点161个;扩增到的 Cyt b 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36 bp,共存在148个核苷酸位点变异,变异率为29.48%,简约信息位点66个.所有的扩增序列中,没有发现碱基的缺失以及插入,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且碱基替换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3位.以帝加洛真龙虾(Palinurus delagoae)、普通真龙虾(Palinurus elephas)、吉氏真龙虾(Palinurus gilchristi)为外群,对 CO玉和 Cyt b 两个基因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P)和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 BI)构建龙虾类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日本龙虾和密毛龙虾亲缘关系比较近,而其它5种龙虾与真龙虾属的3种关系较近,与传统的分类存在一定分歧.  相似文献   
62.
航天诱导凤仙花SP4代三种不同花色突变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航天诱变凤仙花院3株系SP4代中的三种不同花色(粉花、红花、紫花)突变系为材料,对其雄配子体染色体数目、排列方式和花粉活力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了四分孢子时期的分裂情况.将观察结果同SP1、SP2和SP3的观察结果进行跟踪比较.结果发现SP4代粉花和红花突变系的小孢子染色体数目趋向正常.紫花突变系花粉染色体数目正常比例仅为2.88%,平均为10.46条,并且紫色花突变系出现多分孢子、畸形花粉和花粉染色体排列不规则现象.TIC染色统计分析发现,紫花突变系花粉活力较低,而粉花及红花突变系的花粉活力较高.研究结果表明红花和粉花突变系已经趋于稳定,但紫花突变系远未达到稳定.本研究为凤仙花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3.
进化猜想     
徐娜 《生命世界》2008,(3):106-107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首次提出了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假说。自此以后,这个结论一直有不少科学家在争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疑问是:猿猴的体毛很密很长,而人类的体毛为什么十分稀疏?为此,不少科学家又提出了一些十分奇特的猜想,其中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64.
1971年,福克曼提出了癌症发育过程中血管形成假说,从而开创了癌症发生机理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30多年的研究表明,抗血管形成药物在癌症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取得了巨大的优势成功,而福克曼也成为该领域的大师级的科学家.对福克曼的生平及贡献进行阐述,从而了解癌症抗血管疗法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5.
白杨派杂种无性系生根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白杨无性系生根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无性系在最早生根时间、主侧根总数量、主侧根总长度等指标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各无性系的生根能力具有显著差异。主根平均根数和侧根平均根数两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均大于环境方差,其重复力分别可达95%和87%。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易生根的无性系根原基数量最多,平均每段插穗约14.7~7.3个.而较难生根的无性系平均每段插穗约5.5~6.8个,难生根的毛白杨根原基数量最少,平均每段插穗约3.3个。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无性系生根特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606、9603、9608、9607、9614、9610、9602等7个无性系生根能力均优于其亲本和毛白杨。  相似文献   
66.
芦丁-锗配合物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丁是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天然多羟基黄酮苷,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度法考察了芦丁与锗离子的配位作用,并研究了芦丁-锗配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结果显示在KH2PO4-NaOH(pH6.70)的缓冲液中,芦丁与锗离子能形成1:1的配合物,其K稳=10^7.46,同时配合物显示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67.
柿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组分代谢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柿果实采后果胶酯酶活性迅速上升,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增加缓慢,但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无明显相关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迅速增加,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纤维素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果实硬度的下降也呈明显的负相关。伴随着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增加,果实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迅速下降,而水溶性果胶含量则迅速上升。柿果刚采收时细胞壁结构完整,3d后细胞壁中胶层基本被溶解,甚至初生壁也局部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68.
王江  方盛国 《兽类学报》2005,25(2):105-114
原羚属物种在羚羊亚科中的分类地位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测定了原羚属的黄羊和藏原羚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bp),并与牛科其它属31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似然法(ML)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黄羊和藏原羚的序列差异为3.78%,颠换数目近乎为0,其突变远未饱和;原羚属内黄羊和藏原羚为不同种,单系发生;原羚属与赛加羚羊属、犬羚属及跳羚属等并系发生,原羚属隶属于羚羊亚科,应为独立属;羚羊亚科组成属间多为并系起源。根据序列差异值2%/百万年的细胞色素6分子钟,推测黄羊和藏原羚分歧时间大约为1~2百万年;原羚属与羚羊亚科其它属分歧时间大约在5.7~8百万年。  相似文献   
69.
被子植物花的起源:假说和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永  傅德志  王祺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2):2366-2380
达尔文的 令人讨厌之谜 ,即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一直是植物系统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被子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类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花 ,因此 ,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研究 .对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详尽研究已经在形态、解剖、古植物、形态发生、分子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 ,植物学家基于这些证据为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起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综述了迄今为止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主要学说流派 ,如 :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生殖叶学说、生殖茎节学说、生花植物学说、新假花学说、古草本学说和 ANITA学说等 .根据研究手段和获得证据的方式 ,作者将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研究划分为 5个阶段 ,并简要阐述了各个阶段的代表学说和主要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70.
达尔文的“令人讨厌之谜”,即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植物系统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被子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类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花,因此,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研究,对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详尽研究已经在形态、解剖、古植物、形态发生、分子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植物学家基于这些证据为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起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综述了迄今为止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主要学说流派,如: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生殖叶学说、生殖茎节学说、生花植物学说、新假花学说、古草本学说和ANITA学说等。根据研究手段和获得证据的方式。作者将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研究划分为5个阶段,并简要阐述了各个阶段的代表学说和主要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