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凝血理论的修正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凝血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包括内在途径、外在途径与共同通路。经典凝血理论认为内在途径是生理性止血中凝血过程的主要途径,外在途径是次要的或辅助性的,现代凝血理论认为体内凝血过程的启动是通过组织因子途径(外在途径)实现的。但由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存在,外在途径只能形成微量凝血酶,然后是放大阶段微量凝血酶通过“截短的”内在途径生成中量凝血酶,以完成正常凝血过程。现代凝血理论对于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2.
93.
丁乡客  丁格林 《蛇志》1997,9(4):60-60
清栓酶为主治疗外伤性黄斑出血丁乡客丁格林(湖南省桃江县丁乡客眼科诊所413400)(湖南桃江县人民中医院眼科)外伤性黄斑出血,临床常见,以往让其自行吸收,如超过半个月不吸收,则可引起黄斑囊肿或穿孔,将遗留永久性视力损害,我们采用首先止血,然后用清栓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坏死及继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n=20)、单纯SAH组(n=20)、SAH+安慰剂治疗组(n=20)和SAH+褪黑素治疗组(n=20),经大鼠自体尾动脉(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在20 s内注入视交叉池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褪黑素注射剂量为150 mg/kg,1次/12 h,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建模后48h处死各组部分大鼠,取血凝块周围的皮层脑组织(额颞底)做标本,通过TUNEL荧光染色及Fluoro-Jade B荧光染色测定神经元凋亡及坏死的情况,各组剩余大鼠在SAH后48小时开始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其认知功能。结果:SAH组大鼠的活动功能评分、Morris水迷宫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及总路程、神经元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而褪黑素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安慰剂治疗组(P0.05),但SAH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病例共256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两组,治疗组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并于治疗72小时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胃内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各指标改善情况、胃内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镇静、给予氨甲环酸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德国拜尔公司)持续微泵静脉注射20 mg·d-1,连用14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qid,至第21天,根据监测血压调整剂量。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内脑血管发病情况、CT评价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73.9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占8.7%;对照组发生脑血管痉挛26例,占56.5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脑血管再出血具有积极防治作用,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城市中杀鼠药中毒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其引起消化道出血也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分析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至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25例杀鼠药中毒并出现消化道出血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病例均以维生素K1抗凝血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出血时间(TT)等出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例因抗凝血杀鼠药物中毒并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维生素K1等抗凝血方法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消化道出血停止,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凝血法对杀鼠药中毒导致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再次出血与血压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研究条件严格遴选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221例,依据其血压控制水平,将其分为〈140/80mmHg,140/80mmHg.160/100mmHg两个组别,分别总结两组发生再出血的病例数,对其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个组中,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出血部位、首次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状等因素完全匹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血压控制水平与再出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血压控制水平〈140/80mmHg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5.64%,明显低于140/80mmHg-160/100mmHg组的27.1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有望降低患者发生再次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
100.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中的重点章节。通过对"产后出血"的说课设计,阐述了说课教学研究形式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