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脑干是呼吸、循环等生命中枢所在地,对维持意识状态和呼吸循环、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探讨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对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妇患者,根据第一产程时间并通过PSM法匹配分组,第一产程时间<8 h和≥8 h产妇各771例;分析一般资料、产程时间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间关系。结果:两组年龄、孕次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组及各亚组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组、16~20 h组及≥20 h组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8 h组(P<0.05);接受或未接受产程干预情况下≥8 h组第二产程时间和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和<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结论: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升高,同时第二产程时间往往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5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MR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489/500),术后出血发生例数为17例,出血发生率为3.40%(17/500)。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其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息肉分叶均与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息肉部位以及病理类型均与术后出血无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切除息肉数≥4枚、术后48 h内进食、息肉外观潮红/糜烂以及息肉分叶均是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其中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以及息肉分叶均和术后出血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135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ESD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变化,根据患者ESD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将其进一步分为术后出血组12例和术后未出血组123例,分析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89±8.79)min,平均术后进食时间为(3.05±0.98)d,平均住院时间为(6.11±0.95)d,完整切除率为96.30%,术后出血发生率为8.89%,术后穿孔发生率为5.19%,术后感染发生率为9.6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ESD治疗胃间质瘤术后出血与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PLT)、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有关(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明显下降,而CD8+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PCT>2.73 ng/mL以及CRP>62.19 ng/mL(P<0.05),而保护因素则为PLT>151.38×109/L(P<0.05)。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但其会引起胃间质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分泌下降。同时,高血压、糖尿病、PCT>2.73 ng/mL和CRP>62.19 ng/mL是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并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颅内压监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监测组39例。对比对照组、监测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对比对照组、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组甘露醇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甘露醇使用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纳入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再出血纳为再出血组,再出血发生率为18.57%(13/70);剩余的57例未再出血患者纳为未出血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入院时收缩压(SBP)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凝血机制异常、术前血肿量>60 mL、入院时SBP≥200 mmHg均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较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入院时SBP相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干预,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6.
韦乂宁 《蛇志》2011,23(1):43-44
目的 探讨降低异位妊娠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 41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协助医生及早诊断. 结果 41例异位妊娠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急、病情重,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MRI图像特征。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肝动脉血管造影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图像特征。结果:6例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肝被膜下出血4例,腹腔内出血2例。出血表现为T1WI呈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肿瘤破口。结论:MR诊断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及时、准确,T1WI及延迟扫描冠状位图像对诊断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宫血宁胶囊用于治疗宫内放置节育器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0例宫内置器后异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与对照组(17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宫血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抗菌止血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异常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00%和92.57%,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25.71%和75.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过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经间点滴出血等症状例数分别减少至9例、7例和1例,对照组减少至34例、30例和15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平均月经持续时间从11.74±4.69d减少至6.92±2.34d,对照组从12.11±5.25d减少至9.28±3.1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血宁胶囊可有效治疗因宫内放置节育器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且疗效优于抗菌止血西药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3):4601-4604
《科学》:两基因变异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两个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一成果或许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种肿瘤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少突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恶性脑瘤之一,医学界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主要致病基因变异,尽管已有研究确定了相关变异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改良Cabrol分流在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9月至2009年12月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共72例,其中行改良Cabrol分流为39例(GroupⅠ)、瘤壁包裹人工血管不分流和完全剔除瘤壁不分流为31例为31例(GroupⅡ)。计算两组术后24h、48h的心包纵隔引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Cabrol分流的病人在术后1周和3月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是否有分流存在。结果:术后24h、48h心包纵隔引流量引流量GroupⅠ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