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摘要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对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5%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心理状态、斑块面积的变化,记录两组毳毛长出时间、毳毛变黑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reg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均缩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毳毛长出时间、毳毛变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青少年治疗过程心理干预对患儿语言能力恢复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共收治的80例7~18岁听力障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儿应用人工耳蜗植入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言语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全治疗过程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语言能力恢复,心境状态,ABC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兴奋、易激怒、刻板行为以及不恰当语言等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各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听力障碍青少年在常规治疗与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提升语言能力恢复情况,减少负面情绪,提升患儿的心境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3.
需氧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少数为致病菌,大多数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其生存方式除了细菌营养型的正常分裂繁殖以外,还有几种特殊的生存与繁殖方式:如芽胞型的休眠状态存活,菌丛的孵育点繁殖,细菌的L型生存繁殖,以及可能还有活的非可培养的生存方式等。研究了解芽胞杆菌的这些特殊的生存方式,具有重要的细菌学理论意义和医学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单胺类递质水平与PV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结果PVS患者血浆中多巴胺(DA)的含量(μmol/L)为1.95±0.99,较对照组(1.16±0.47)显著升高(P<0.05),而5-羟色胺(5-HT)、酪氨酸(TYR)、色氨酸(TRP)、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μmol/L)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脑脊液中,A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5-HT的含量(μmol/L)为(0.49±0.32),较对照组(1.02±0.35)显著降低(P<0.05);而TYR(1.36±0.11)、TRP(0.63±0.40)、GABA(1.15±0.61)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0.40±0.24、0.29±0.22、0.37±0.45)有显著升高(P<0.05、P<0.05、P<0.01).血浆中GABA与DA的含量呈相关性(P<0.05).脑脊液中GABA与DA的含量也呈相关性(P<0.01).结论CSF中5-HT下降和血浆中DA升高可能与PV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5.
凝血系统的瀑布机制揭示了凝血因子间的酶促级联反应过程。在级联反应中,各个因子间明显地存在着序关系,而这种序关系的全体构成了系统的序结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系统的结构是系统性质与功能的基础,因此,通过模型化方法以及利用凝血因子序结构图建立的序结构分析方法,是分析凝血系统各因子相互作用的有用的工具。对蛋白C及TFPI进行序结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这两种抑制剂对外源途径凝血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56.
动物世界告急:居住在四川山林中的大熊猫仅有1000余只,只10余年时间因箭竹死亡,饿死的大熊猫达140只。 70年代生存在亚洲的老虎有6000余只,近三分之一生活在印度。现仅存1000余只。20年中减少了80%。原来称为“老虎的乐园”的印尼爪哇岛只剩下5只老虎。 亚洲大型类人猿唯一的代表——大猩猩如今只剩下2500只。非洲的黑犀牛70年代有2万多头,仅20年时间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了90%。 18世纪北非的野牛约7500万头,如今只剩下  相似文献   
57.
流速对红鳍银鲫幼鱼游泳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8℃水温下,采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研究体重(125.94±13.87)g的红鳍银鲫(Barbodes schwanenfeldi)幼鱼在0.0m/s(对照组)和0.1m/s、0.3m/s、0.5m/s3种流速下的游泳行为。结果表明,从0.0~0.3m/s,红鳍银鲫幼鱼平均趋流率和摆尾频率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而0.5m/s组在90min内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红鳍银鲫游泳状态明显受到所处流速的影响,在静水对照组以"逆流前进"和"顺流而下"为主,两者共占总观察时间的98%以上;各流速组均以逆流静止为主,且随着流速的增大,逆流静止所占时间比例从45.8%增加至81.3%,而逆流前进所占时间比例由24.1%减至5%以下;逆流后退所占时间比例以0.1m/s组最大,为16.4%;顺流而下的比例随着流速增大先减小后增大,3个流速组依次为13.7%、2.1%和10.9%。红鳍银鲫幼鱼的游泳速度(V)和摆尾频率(TBF)在逆流前进及逆流静止两种游泳状态下呈线性正相关,而在逆流后退和顺流而下两种状态下两者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8.
张世  张根葆  包丽丽  吴娟  王海华 《蛇志》2010,22(4):332-33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H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右侧颈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浆50μl,于-20℃冰冻保存,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活性;余血浆2 h内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结果 IR组大鼠蛋白C活性较NC组及SH组明显降低(P0.01),SH组PC活性较NC组也降低(P0.05);IR组较NC组及SH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C活性明显改变,检测血浆PC活性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产生胚的一种无性繁殖, 因此是胚的克隆, 母系繁殖.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是通过二倍体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和四倍体白花甜菜(B. corolliflora)种间杂交、进而回交, 选育出的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甜菜品系. 我们利用GISH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无融合生殖甜菜M14中的染色体情况, 在不封阻的情况下, 附加的外源染色体清晰可见, 这说明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基因组间种属特异序列的差异明显. 利用无融合生殖甜菜M14和有性生殖栽培甜菜的花期mRNA对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的BAC芯片进行了差异杂交分析, 发现2个BAC克隆16-M11, 26-L15含有M14花期特异表达的基因. 选用这2个BAC克隆作为探针, 对具有无融合生殖甜菜M14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供试探针均被定位于附加的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长臂末端, 呈半合子状态. 本研究BAC芯片的杂交结果结合两种生殖途径中胚和胚乳发育表达方式的保守性可推断, 甜菜中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可能共享某些调节因子的相关路径, 正是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才使甜菜M14中无融合生殖特性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60.
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是南极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和组成部分,其长期生长在极地环境中,有着特殊的生理机制。在生存环境和生长条件发生变化时,冰藻的膜脂系统和蛋白含量都会发生变化,而在受到重金属胁迫时,冰藻的超微结构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目的】研究Chlorophyceae L-4在重金属离子Hg2+胁迫条件下的状态和Hg2+富集以及对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南极环境监测提供依据。【方法】绘制南极冰藻细胞在重金属离子Hg2+不同浓度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观察其超微结构;测定丙二醛含量和SOD酶活性变化;ICP-MS法研究藻体富集Hg2+规律。【结果】Hg2+在低浓度时(≤100μg/L),细胞个数较正常条件明显偏少;在高浓度时(≥250μg/L),出现细胞死亡。丙二醛含量随Hg2+浓度升高而升高,SOD酶活性则先增强再减弱。藻体富集Hg2+在1 h达到峰值,而在Hg2+浓度持续升高时,富集量轻微降低。【结论】Hg2+离子对冰藻生长有抑制毒害作用;对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系统有明显不利影响;L-4富集Hg2+在1 h内饱和,Hg2+过高时,富集量稍微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