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以小鼠C2C12成肌细胞为对象开展血友病B基因治疗研究.除已有的XLIX,LNCIX和GlNaCIX反转录病毒载体外,又首次将微小MCK(muscle creatinekinase)增强子顺序构建到hCMV(human cytomegalovirus)启动子上游,共同控制FIXcDAN的转录.用带有上述4种载体的病毒悬液分别感染C2C12细胞后,ELISA检测结果发现,FIX蛋白离体表达水平为:G1NaMCIX>GlNaCIX>LNCIX>XLIX.其中C2C12/G1NaMCIX混合克隆高达640ng/(10~6细胞·24h).C2C12/G1NaMCIX细胞注射C3H小鼠后肢骨骼肌肉组织,人FIX蛋白持续表达35d,其中最高表达峰达206ng/mL血浆.此结果对于研究FIX cDNA在脱细胞中的表达调控以及采用成肌细胞移植途径开展血友病B基因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探讨FⅩⅢ A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凝胶阻滞实验(EMSA)结果证明,FⅩⅢ A基因第1内含子5′区的前12碱基与转录因子结合并由此调控基因表达.FⅩⅢ A基因第1内含子第12位碱基由C突变为A(内含子1 (+12)C→A)导致与转录因子结合能力降低.构建不同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Luc 1、Luc 2、Luc 3、Luc 4、Luc 5、Luc 6,并转染U937细胞和HepG2细胞.结果显示,如果Luc 5(具有最高表达活性)的内含子1(+12)由C突变为A,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与Luc 5相比,突变后的Luc 5的活性分别下降了52.9%(U937, P<0.01)和47.6%(HepG2, P<0.01).将Luc 5与PN3 Sp1共同转染U937细胞和HepG2细胞后,Luc 5的荧光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2.4%(U937,与Luc 5单独转染比较P<0.01)和54.9%(HepG2, 与Luc 5单独转染比较P<0.01),而突变后的Luc 5(Mut)与PN3 Sp1共同转染则没有明显的改变.表明转录因子Sp1在FⅩⅢ A基因表达的重要性.这些结果也表明,内含子在FⅩⅢ A基因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遗传性凝血因子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3.
尖吻蝮蛇毒内一种新抗凝血因子ACFⅡ的纯化及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及阳离子交换层析三步方法,从皖南尖吻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到一个新的抗凝血因子ACFⅡ(anticoagulation factorⅡ)。纯化的ACFⅡ在PAGE、SDS-PAGE和IEF-PAGE图谱上均呈单一区带。ACFⅡ由两条分子量为14.6kD的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其等电点为7.0。ACFⅡ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在体外延长PPT时间的最终浓度为0.4mg/L。A  相似文献   
84.
目的:有毒动物毒腺分泌大量结构多样和功能丰富的活性多肽,是多肽药物开发的天然宝库。目前仅有一小部分有毒动物活性多肽被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更加高效的活性多肽挖掘方法。方法:以指形龙隙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毒腺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与多肽挑选,多肽重组表达制备,体外活性筛选和动物模型体内活性评价等方法,进行抗凝活性多肽的开发。结果:筛选到一种凝血因子Xa抑制剂PDBPE-001,多肽分子量为9 889.82 Da,由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4对二硫键。该多肽可通过重组表达的方式高效制备,对凝血因子Xa的抑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其半抑制浓度约为0.807μmol/L。在体内血栓模型中,30 mg/kg PDBPE-001能起到良好的抗血栓效果。结论:首次从指形龙隙蛛中获得了一个新型Factor Xa抑制剂,为新型抗凝血药物开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先导多肽分子。  相似文献   
85.
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与活化凝血因子X的结合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ACFⅡ)与活化凝血因子Ⅹ(FXa)在钙离子作用下形成了1:1的复合物,从而延长凝血时间。这个复合反应是依赖于钙离子的,ACFⅡ在没有钙离子存在条件下不能与FXa形成复合物。ACFⅡ是凝血因子Ⅸ或凝血因子Ⅹ结合蛋白家族中一个新发现的成员,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9468.1。ACFⅡ分子中含有251个氨基酸残基,其氨基酸组成与这一家族中其他成员十分相似。ACFⅡ在抗凝血反应中  相似文献   
86.
凝血因子Ⅸ/Ⅹ结合蛋白家族是近来发现的C型动物凝集素超家族中一个亚家族.它们存在于蝰科蛇毒中,不具有酶活性,通过与凝血因子Ⅸ或凝血因子Ⅹ结合来延长凝血时间.在钙离子存在下结合在凝血因子Ⅸ/Ⅹ分子中γ-羧基谷氨酸区域.它们彼此之间具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都是由两条同源的肽链通过一对二硫键相连.两条肽链都具有C型糖识别区的二硫键构型,各含一个钙离子结合位点.其中habu凝血因子Ⅸ/Ⅹ结合蛋白的晶体结构已经测定,除掉相互交叠的中心环外,两条肽链都具有类似于鼠甘露糖结合蛋白的结构.  相似文献   
87.
AAV介导的hFⅨ基因在血友病B小鼠骨骼肌中特异性表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人凝血因子Ⅸ(hFⅨ)微基因在Ⅸ因子基因剔除小鼠骨骼肌中有效表达.在构建的质粒中,rAAV两侧反转重复末端顺序中插入肌酸肌酶增强子(MCK)和β肌动蛋白启动子(βA)调控下的hFⅨ微基因(hFⅨm1).直接肌肉注射高滴度rAAV(2.5×1011/mL),血友病B小鼠血浆hFⅨ最高表达量256ng/mL,凝血活性明显改善.从hFⅨ表达时效曲线来看,hFⅨ水平在第15天达到高峰,随后因血循环中抗hFⅨ抗体的出现而渐次下降.该结果提示采用rAAV系统,体内直接途径开展血友病B基因治疗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8.
线虫抗凝肽(NAP)是自犬钩口线虫成虫分离得到的一系列具有抗凝作用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含有约75~85个氨基酸,拥有22%的共同序列。NAP抗凝作用强,药效持久,成本低,临床应用前号好。现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评估阶段。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式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α1,3 FucT-Ⅶ的过量表达使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caspase-3的活性和细胞骨架F-actin的破坏均增高,抑制剂DEVD-CHO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但F-actin的破坏程度并未得到改善.通过caspase-3通路转染α1,3 FucT-Ⅶ增加了肝癌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凋亡的敏感性,从而为肝癌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0.
香鱼凝血因子X基因表达与鳗利斯顿氏菌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ang ZA  Chen J  Lu XJ  Shi YH  Li MY 《动物学研究》2011,32(5):492-498
凝血途径的关键因子——凝血因子X(coagulation factor X,FX),是一种与免疫调控密切相关的维生素K依赖型丝氨酸蛋白酶.该研究克隆了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 FX基因全长cDNA序列,它由1817个核苷酸组成,包含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453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7×104的蛋白.香鱼FX与已知的哺乳动物FX的结构相似,N端24个残基为信号肽序列.序列比较表明,香鱼FX与斑马鱼FX的氨基酸同一性最高,为53%.在健康香鱼中,FX基因mRNA主要在肝组织中表达,脑和鳃中也有少量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揭示,鳗利斯顿氏菌感染后香鱼肝组织中FX基因mRNA表达显著上调,16h时达到5.43倍.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香鱼FX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并制备了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鳗利斯顿氏菌感染后香鱼血清中FX含量显著增加,并随着时间延长上调倍数不断增大,在36h时达到3.68倍.据此,FX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鳗利斯顿氏菌感染香鱼的过程紧密相关,揭示它可能在鱼类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