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6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羌塘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实测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藏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植被 气候综合模型和CASA模型模拟分析了藏北草地潜在和现实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955—2004年间,羌塘高原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37 ℃,降水量增加了63 mm,中、东部区域的气候趋于暖湿化,西部区域趋于暖干化,目前气候变化尚未引起草地退化.草地潜在NPP平均值为东部 > 中部 > 西部.1982—2004年,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中部区域的潜在NPP增加值最高,达0.55 t·hm-2·a1,东部和西部分别为0.51和0.21 t·hm-2·a-1;东、中、西部现实NPP增量分别为-0.19、-0.03 和0.20 t·hm-2·a-1.超载过牧是东、中部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中部是草地保护恢复工程的最佳实施区域.  相似文献   
892.
采用同化箱法测定了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不同退化程度天然草地及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光合作用、暗呼吸及CO2净交换量。结果表明,天然草地植物群落光合作用过程CO2吸收量与暗呼吸作用C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为: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未退化草地;未退化、中度及重度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净吸收CO2,而极度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净释放CO2。对"黑土滩"型极度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恢复后,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增加;2000和2004年建植的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单播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净吸收CO2量分别为1.33和2.3μmolCO2.m-2.s-1,大于2002和2005年混播人工草地;对单播或混播人工草地而言,随着建植年限增加,草地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CO2净吸收量也逐渐下降。从青藏高原碳管理的角度,中、重度退化草地要防止退化为"黑土滩"型极度退化草地,使其恢复到未退化程度;极度退化草地要及时进行人工恢复,有效增加碳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893.
用4种不同粗蛋白含量的日粮饲喂60条2~3岁Beagle犬种犬(♀48,♂12)和200条(♀,♂各半)1~8月龄生长犬,对种母犬2~3胎的主要繁殖性能和生长犬的生长性能(体重月平均增加)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饲喂粗蛋白含量水平为28.6%的日粮,受试母犬表现出优良的繁殖性能:配怀率98.5%、平均产仔数6.3条/胎、仔犬成活率90.3%;1~8月龄生长Beagle犬饲喂粗蛋白含量水平为32.8%为最佳,平均月增重为1.41 kg.说明不同粗蛋白含量日粮对Beagle犬生产力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4.
中国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影响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DLS模型模拟了未来情景下中国耕地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ESLP估算了栅格尺度上的耕地生产力水平,分析了不同农业生态区耕地生产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以上两个模型的估算结果,分析了2000—2020中国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提炼了影响耕地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耕地生产力有较大增长空间的地域,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生产力比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显著;但对于耕地生产力增长空间较小的地域,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显著.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合理控制耕地转移,保证中国1.2×108hm2耕地红线,又要增加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895.
羌塘高原寒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测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藏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植被-气候综合模型和CASA模型模拟分析了藏北草地潜在和现实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955-2004年间,羌塘高原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37 ℃,降水量增加了63 mm,中、东部区域的气候趋于暖湿化,西部区域趋于暖干化,目前气候变化尚未引起草地退化.草地潜在NPP平均值为东部>中部>西部.1982-2004年,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中部区域的潜在NPP增加值最高,达0.55 t·hm-2·a-1,东部和西部分别为0.51和0.21 t·hm-2·a-1;东、中、西部现实NPP增量分别为-0.19、-0.03和0.20 t·hm-2·a-1.超载过牧是东、中部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中部是草地保护恢复工程的最佳实施区域.  相似文献   
896.
Wang Y  Zhang N  Yu GR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656-1666
应用改进后的碳水循环过程模型——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过程模型(ecosystem productivity process model for landscape,EPPML)模拟了2003和2004年千烟洲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并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PPML可用于模拟千烟洲马尾松人工林的碳循环过程,不仅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和生态系统总呼吸(Re)的年总值和季节变化与实测值十分吻合,而且也能反映极端天气对碳流的重要影响;千烟洲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碳吸收能力,但2003年生长最旺季的高温和重旱天气的耦合作用使其碳吸收能力明显低于2004年,2003和2004年平均NEP分别为481.8和516.6gC.m-2.a-1;马尾松生长初期的光照、生长旺期的干旱、生长末期的降水量是改变碳循环季节变化的关键气象条件;自养呼吸(Ra)与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季节进程一致;异养呼吸(Rh)在年尺度上受土壤温度控制,而在月尺度上则受土壤含水量波动的影响;在生长季的丰水期,土壤含水量越大,Rh越小;而在生长季的枯水期,前两个月的降雨量越大,Rh也越大.EPPML参数中,25℃时的最大RuBP羧化速率(Vm25)、比叶面积(SLA)、最大叶N含量(LNm)、平均叶含N量(LN)、生物量与碳的转换率(C/B)对年NEP的影响最大;不同碳循环过程变量对敏感参数变化的响应也不尽相同,其中,Vm25和LN的增加能有效促进植物的碳吸收和呼吸;LN/LNm越小,对碳吸收和呼吸的抑制作用越强;C/B和SLA的增大会促进碳吸收,抑制呼吸.将全年区分为生长季与非生长季时得到的最敏感参数的结论与全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97.
谷子抗除草剂基因的发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田间除草一直是阻碍谷子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谷子抗除草剂品种的出现,解决了谷子田间除草难的问题,有利于谷子大面积的栽培,使谷子产业化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围绕谷子抗除草剂基因的发现、类型和机理以及抗除草剂品种在谷子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谷子抗除草剂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并对谷子抗除草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8.
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的重要因子.为认识辐射变化对杉木人工林碳交换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和气象梯度观测系统测得的CO2通量和气象因子长期定位监测数据,用晴空指数(kt)表示太阳辐射情况,分析了kt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长季(4-10月)净C02交换(NEE)的影响.结果 表明:晴天时的太阳总辐...  相似文献   
899.
本研究评估了亚致死浓度的林丹(1/2的60dLC50,0.935mg/L)和阿特拉津(1/2的60dLC50,3.585mg/L)对海洋性贝类影响的生理学反应。林丹和阿特拉津是已被公认的环境污染物质。56d的实验表明,这两种农药在贝类体内具有积累作用,而且在体内各器官的积累程度与其作用的靶器官相一致。林丹在体内的积累浓度(每克干重372μg)比阿特拉津(每克干重137μg)更高。该贝类在林丹中暴露56d,其氧的消耗比对照组降低10%,而在阿特拉津中则比对照组提高了29%。经林丹和阿特拉津暴露后,增加了氨排泄物。但是,两种农药均使贝类的取食率和吸收率下降。林丹会降低贝类的取食率、氧消耗、氨排泄、食物吸收率以及生长范围。在形式上,阿特拉津对贝类的影响与林丹的影响有不同之处,它会降低贝类的取食率和食物吸收率,但与林丹不同的是,它会提高贝类的氧消耗和氨排泄。总之,阿特拉津会明显地减小贝类繁殖净能。因此,阿特拉津暴露与林丹暴露的毒性症状是一致的。结合组织化学分析,贝类的生理学反应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环境监测工具。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分之一的半致死浓度下暴露两个月,不仅能有效地证明林丹和阿特拉津在贝类组织内具有积累作用,而且对这些积累能产生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900.
以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各类草场生境特点及生态条件,探讨了该地区草场草种组成及生产力变化因素,根据典型样区草场物种及生镜,将本区草场资源划分为低湿地草甸草场、农田隙地草场、干草原草场、草甸草原草场及人工灌木草丛草场5个类型,并对其产量及载畜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低湿地草甸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最高,牧草质量好,但仅占总土地面积的0.5%左右。只能作为辅助草场;干草原草场面积最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1%左右,但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而人工灌木草丛草场群落总盖度70%左右,产草量3500kg/hm^2,载畜量最大,是该区主要草场。同时本文对天然草场的更新能力及人工改良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草补种、轮封轮收、固定草场使用权等草场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