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考查速度增量(△v)和持续时间(△t)2个参数变化对鱼类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crit)的影响,于25℃条件下,首先以15%临界游泳速度作为△v,设置不同的持续时间(△t:5,10,15,30,60min);再以20min作为△t,设置不同的速度增量(△v:5%,10%,15%,20%,30%Ucrit),测定瓦氏黄颡鱼(Pelteobag vachelli)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结果表明:随△t的增加Ucrit整体呈下降趋势,△t由5min增加至60min,绝对游泳速度(absolute swimming speed,Ua)由(47.4±0.7)cm.s-1下降至(39.1±1.5)cm.s-1(P<0.05),除15和30min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v由5%提高至10%Ucrit,Ua由(44.1±0.6)cm.s-1显著增加至(47.0±0.4)cm.s-1(P<0.05),15%和20%Ucrit的Ua分别为(45.2±0.2)cm.s-1和(46.3±0.8)cm.s-1,与10%Ucrit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v增...  相似文献   
92.
香菇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10个香菇杂交菌株16个数量性状进行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单菇鲜重与有关单菇的其他5个性状在表型、遗传和环境等3个方面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菇数存在3种极显著的负相关,与CMC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遗传负相关。鲜菇总重与出菇期和原基期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与菇数、两种菌丝生长速度及菌盖厚度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结果表明,在香菇育种工作中,菌丝生长速度和酶活性,可以作为对单菇性状和鲜菇总重进行选择的间接指标之一。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性状可以缩减为6个主成分,按方差贡献率大小分别命名为单菇、发育、产量、酶活、原基和转色因子,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0.75%。在香菇育种中,可以按照育种目标对上述主成分因子或其分量进行单独选择。  相似文献   
93.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轮虫是常用于污染物毒性检测的模式生物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轮虫各生态毒理学指标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归纳了现有的轮虫生态毒理学测试指标,综述了各生态毒理学检测指标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轮虫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对重金属污染通常更敏感;在检测持久性有机...  相似文献   
94.
95.
安徽虫瘟霉菌株的强毒杀蚜效应与侵染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菌株F97028对挑蚜(Myzuspersicae)的强毒杀蚜活性。以7个孢子剂量(0.4~10.4个孢子/mm2)接种2~3龄若蚜(52~86头/剂量),连续观察7d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接种后第3~7d的LD50分别为34.8、8.7、1.5、0.7和0.4个孢子/mm2。在所用剂量范围内LT50为29~6.0d,随剂量增大而缩短。在接种后不同时段用0.1%百菌清水溶液处理被接种蚜体表面,结果显示,在15~20℃下,在0.7~1.8个孢子/mm2的剂量下接种后2h内的有效侵染率为42~58%,4h内为44%~74%,6h时达90%以上;在69~9.0个孢于/mm2的剂量下接种后1h,有效侵染率为57%~67%,2h内为77%~86%,4h内为78%~90%;高剂量(499~54.8个孢子/mm2)下接种后1h即达90%以上。与虫瘟霉属其它菌种或菌株对蚜虫的毒力比较,F97028菌株的毒力高28~117倍,为罕见的强毒杀蚜菌株。  相似文献   
96.
自交选育秀珍菇新菌株“申秀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自交子代群体主要栽培和商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秀珍菇新菌株。【方法】以秀珍菇商业菌株“3108”为亲本进行自交,综合分析其自交子代群体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菇型、抗杂、抗逆性和栽培周期等性状以选育新菌株,利用ISSR (Inter-sample sequence repeat)鉴定新菌株和亲本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性。【结果】自交子代中,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别有19.5%和8.9%的菌株优于亲本;子代群体中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之间无相关性(R=0.102,P>0.05);37%的菌株栽培周期比亲本短;菇盖平展、厚且不易碎分别占53%、11%,菌柄直径和长度变化幅度分别为5?13 mm和21?75 mm;发生黄枯病,出现萎缩、死菇现象以及畸形分别占23%、19%、5%。【结论】通过对子代群体各性状综合分析,从中选育出生长快、产量高、菇盖厚且不易碎、柄粗长、抗杂和抗逆性强、栽培周期短等优良性状的秀珍菇新菌株“申秀1号”,前三潮菇平均单袋产量334 g,生物学效率高达74%,比亲本菌株增产7.1%,且种性稳定。经ISSR鉴定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特异性。  相似文献   
97.
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对人体无创、任意方向断层扫描三维图像且分辨率较高、提供形态与功能两方面诊断评价等突出优点,成为了临床上用于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使用磁共振造影剂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提高图像质量,增强对比度和可读性。但是,各种成像技术由于实现原理不同,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靠传统单一的诊断模式无法提供疾病的全面信息,因而在对各种复杂疾病进行诊断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将磁共振成像与其他成像技术如CT成像、超声成像等联合起来使用,则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能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快捷精确的信息,同时可将磁共振成像与各种治疗方式结合在一起,即开发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治疗一体化试剂,以实现对疾病的即时治疗和实时监控。本文主要介绍了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原理和种类,并且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功能造影剂/诊疗制剂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就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危害严重,而大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以致延误了早期诊断,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目前DPN的筛查方法众多,但尚无确定有效的筛查方法.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筛查,但目前国内很少应用.本文旨在探讨VPT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128 Hz音叉检测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36例非糖尿病老年人(对照组)的VPT和音叉震动觉,与神经传导速度(NC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DM组中有周围神经病症状18 人(45%),音叉震动觉减弱17例(42.5%),VPT异常21例(52.5%),NCV异常24例(60%).以NCV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VPT的敏感性79.2%,特异性87.5%.结论:VPT检查是一种特异、敏感、有效、简便的DPN早期筛查方法,能及早发现严重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适合常规的门诊筛查.VPT检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能更方便、可靠地诊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DPN的疾病风险、早期干预、评价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居民共122例,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非糖尿病及高血压组(A组,25例),糖尿病组(为B组,22例),高血压组(C组,46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D组,29例).记录各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IVSd)、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射血分数(EF).并检测肌酐(Scr)、尿酸(UA)、血糖(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酷(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各组之间Scr、UA、BG、TC、LDL、HbA1c、LAD、LVIDd、IVSd、LVIDs、SPAP、IMT、SBP、DBP、EF和BaPW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各组之间年龄、BMI、TG、HDL、餐后血糖、IMT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G、TC和SBP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结论:BaPWV在心血管高危因素患者中显著增加,年龄、BG、TC和SBP与BaPW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吸烟对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内皮功能和baPWV的影响.方法: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n=60)和不吸烟组(n=60),所有患者服用氨氯地平(5 mg,Qd)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治疗前后NO、ET-1、baPWV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53%、6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吸烟组与不吸烟组NO浓度分别为272.96± 48.62 (μmol/L)、318.42± 44.17 (μmol/L),ET-1浓度分别为432.22± 50.78(μg/L)、342.75± 43.81 (μg/L),baPWV分别为1857.9± 214.2 (cm/s)、1630.3± 110.0 (cm/s),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经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不吸烟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NO 318.42± 44.17 (μmol/L) vs 385.37± 58.45 (μmol/L);ET-1342.75± 43.81(μg/L) vs 258.49± 43.19 (μg/L);baPWV 1630.3±110.0(cm/s)vs 1573.9± 140.4 (cm/s)),而吸烟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NO 272.96± 48.62 (μmol/L) vs 289.87±48.63 (μmol/L);ET-1 432.22±50.78(μg/L)vs 423.31±47.43 (μg/L); baPWV1857.9±214.2(cm/s) vs 1804.5± 226.1 (cm/s)).结论:吸烟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吸烟影响氨氯地平改善内皮功能及baPWV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