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夏四友  赵媛  文琦  许昕  崔盼盼  唐文敏 《生态学报》2019,39(18):6869-6879
贵州省属于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与集中连片特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贫困化的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以贫困发生率为指标,采用ESTDA框架对2003—2015年贵州省贫困化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贫困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出现了贫困化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局部趋势上两级分化趋势明显,空间结构呈典型的"核心边缘"模式。(2)贫困化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出现协同增长型的县域有53个,表明贫困化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整合性。(3)贫困化具有较强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空间转移惰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4)各因素对贫困化的影响力存在一定差异,农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贫困化主要因素,海拔、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任意两个因素交互探测后对贫困化的影响均强于单个因素的影响,且解释力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线性增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2.
细菌表面展示是将靶标蛋白质表达于细菌表面以更好地实现其功能的一种技术,它在重组细菌疫苗、生物燃料电池、全细胞催化剂和生物修复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表面展示系统的各种性能被不断地改良,同时新的表面展示系统也陆续被开发和应用,使该技术得到持续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重点关注近年研究得较多的细菌表面展示系统,主要对各类细菌表面展示系统的开发、改造和修饰,以及该技术在生物修复和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宋楠  李新蓉  狄林楠 《生态学报》2019,39(7):2462-2469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少有的第三纪孑遗物种,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其自然种群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子扩散作为植物生活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对物种生存及其多样性至关重要,还影响物种分布范围和局部丰度。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新疆哈密地区,采用布设种子收集器的方法,对其自然种群种子扩散的时空动态进行了定点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该物种于当年6月上旬开始扩散,2015年略早于2016年。每年种子扩散持续时间约两个月,扩散趋势为单峰曲线,且呈集中大量扩散的模式,扩散高峰期与当年初次月降水高峰期吻合;在顺风的正南和东南方向上,种子扩散密度大且距离远;种子扩散主要集中在母株冠幅下,随着距母株距离的增加,种子扩散密度减少,二者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由于裸果木枝条繁多,对风力强度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可能是造成种子集中扩散在母株下的原因。裸果木种子扩散受外界环境(降水、风向)和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当种子在大量降水前完成扩散,将有利于种子在适宜的微生境萌发,是对多风、干旱的恶劣生境的一种长期适应。  相似文献   
44.
魏家星  宋轶  王云才  象伟宁 《生态学报》2019,39(4):1178-1188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由自然区域和其他开放空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在城市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识别那些具关键性景观生态功能的网络要素显得极为重要。为了给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的建模与分析理念,以快速城市化的南京市浦口区为例,采用MSPA方法并结合景观连通性指数,遴选出了对维持景观连通性贡献最大的生境斑块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中心,进而采用最小路径方法构建了研究区潜在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尝试利用空间句法分析,基于结构优化视角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进行优先级的识别,从而使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更科学。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提供一种研究思路与方法,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的优先级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菌感染,尤其是免疫低下患者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使真菌病的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种新的抗真菌药物纷纷涌现。临床实践中,人们需要规范快速、易于应用的药敏试验来指导用药和判断预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在结构化电子病历上实现计算机化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进一步评价该方法的试用结果,为辅助临床医生治疗决策、规范治疗行为,并借此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有效的手段。方法:选取最新的、具有权威性的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作为制定治疗决策方案及编写临床路径的依据;通过程序设计将临床路径编写入医学知识库系统,并将医学知识库系统与结构化电子病历进行无缝连接;将2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推行计算机化临床路径,在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以及医生对该系统的评价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普遍提高(p<0.05);该系统得到所有被调查医生的认可。结论:运用计算机化临床路径管理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在维持甚至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行为的满意度,增强医生对治疗指南的顺从性。  相似文献   
48.
森林可燃物载量分布格局是植被与地形等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野外实测赣南地区主要7种森林类型地表死可燃物载量数据,依据时滞可燃物分类标准,构建了地表可燃物载量与地形、植被等环境因子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了各因子的影响路径及其直接、间接和总效应。结果表明: 7种不同森林类型中,1、10和100 h时滞可燃物载量均是针阔混交林内最高,毛竹林内最低。对1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度(影响系数为0.40)>树冠高度(0.07)>树种(-0.03)>郁闭度(0.01);对10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胸径(0.15)>树种(-0.09)>坡向(-0.08)>郁闭度(-0.06);对100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向(0.25)>胸径(0.19)>郁闭度(-0.08)>树种(0.02);对可燃物总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度(0.22)>树种(-0.04)、郁闭度(-0.04)>树冠高度(-0.01)。  相似文献   
49.
随着街道两侧建筑群向高密度、高层化发展,传统“树越多越好”的绿化模式在应对城市街谷空气污染时是否适用受到广泛关注。明晰街谷绿化植物特征及其种植设计模式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消减的调控机理是发挥其提升街谷空气品质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比较分析了现场观测、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3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及局限性,详细剖析了行道树、绿篱两类绿化模式对街谷空气污染物扩散与沉降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一套面向空气质量提升的街谷绿化适应性设计工作框架。最后,分别从典型街谷绿化设计图示语言研制、街谷空气污染暴露评估技术指南编制、计算机流体力学模型中街谷绿化效应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0.
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个体或者种群在进化的过程中, 其基因或者性状、行为策略的选择一定是能够提高其适合度或者达到某个可期的“目标”。然而, 随着某个突变基因或者性状特征、行为策略在种群中扩散, 其期望收益将随着其在种群中分布的密度变化或环境改变而发生改变, 这就是适合度景观的悖论, 即静态的、固定可期望的收益可能因此而不存在。基于动态而非静态适合度景观的概念, 我们提出路径依赖的自然选择概念。路径依赖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一个突变的基因或表型在某种环境下随机产生, 但是该基因或表型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产生正反馈。尤其是在正反馈与随机漂变的共同作用下, 多条路径的演化就可能发生, 并且其路径的形成将同时受到其种群进化历史过程和空间特征分布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在不同路径下, 由于观测维度、角度和尺度的不同, 适合度意义将因此而存在不同。在此意义下, 自然选择更可能选择路径频率而不是适合度大小。基于上述概念, 我们借鉴现代物理学中复函数的方法, 来描述多重动力对物种形成或者生物特征、种群进化等路径依赖的演化过程, 以期为同域物种、隐存种形成以及生物多样性演化提供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