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sTim-3)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行TACE治疗2个月,采用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疗效,根据不同疗效分为疗效不良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2)。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治疗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经TACE治疗,62例患者疗效良好、32例患者疗效不良,治疗有效率为65.96%。疗效良好组术前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等增强开始时间显著长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显著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联合血清AFP、VEGFR-2、sTim-3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疗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82.12%,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血清AFP、VEGFR-2、sTim-3水平可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的疗效,且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脑CT灌注成像特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检者脑CT灌注成像检查数据,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脑CT灌注成像特征,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CT灌注成像对抑郁症的诊断效能。随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均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其中包括连线检测(TMT)、视觉再生测验(VRT)、言语流畅性测验(VF)、数字广度测验(DST)以及数字符号测验(SDMT),并分析脑CT灌注成像与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rCBV、rCBF、MTT、TIP、右枕叶、左枕叶、右颞叶、左颞叶、右顶叶、左顶叶CT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右额叶、左额叶CT值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90例抑郁症患者经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后分数均>20分,确定存在抑郁症状,脑CT灌注成像与HAMD评分诊断抑郁症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脑CT灌注成像的曲线下面积为83.89,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2.53%,HAMD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84.26,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7.57%;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连线提笔数、连线错误数、视觉再生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连线、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连线提笔数、连线错误数、视觉再生与脑CT灌注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连线、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与rCBV、rCBF、MTT、TIP、右枕叶、左枕叶、右颞叶、左颞叶、右顶叶、左顶叶CT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连线与右额叶、左额叶CT值呈负相关(P<0.05),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与右额叶、左额叶CT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脑CT灌注成像与健康群体呈现差异,其中右额叶、左额叶差异情况最为显著,提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大脑额叶功能改变,另外,抑郁症患者的大脑额叶功能与认知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55岁以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55岁以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性别将其区分为男性组(101例)和女性组(79例)。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尿酸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再发病率。结果:(1)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男性组,女性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比率高于男性组,男性组吸烟史比率高于女性组(P<0.05),两组BMI、心血管病家族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组TC、TG、LDL-C、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P<0.05);(3)对比5年预后,男性组MACE发生率为9.90%(10/101),女性组MACE发生率为11.39%(9/79),男性组死亡率为1.98%(2/101),女性组为1.27%(1/79),再发病率男性组为5.94%(6/101),女性组为6.33%(5/79),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ACS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对女性患者影响更为明显,而吸烟则对男性影响更大,女性ACS患者血脂、血尿酸等指标异常程度甚于男性患者,但女性与男性患者远期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到1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检查与CT血管成像,记录成像特征与相关血流储备分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20例,非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空泡征等CT征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的肺动脉BF、BV值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MTT值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在60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MTT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BF、BV值成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能反映患者的血流储备分数状况,有利于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不同时长持续时间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6例,扩张时间20 s)、B组(46例,扩张时间40 s),对比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12 h血淀粉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对比显示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12 h血淀粉酶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A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2/46),B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 %(8/4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不同气囊扩张时间不会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等指标造成影响,但长时间扩张存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建议在能够正常实施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CT联合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78例已知或疑似肝癌患者,分别对其实施CT及MRI检测,以病灶部位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50例确诊为早期肝癌,28例为良性病变),分别评估CT、MRI、CT联合MRI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将确诊为肝癌的50例患者按照病灶大小区分为直径≤3 cm组(21例)和>3 cm组(29例),对比CT与MRI对不同直径肝癌诊断率。结果:(1)检测发现,CT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73.08 %,灵敏度为72.00 %,特异度为75.00 %;(2)MRI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82.05 %,灵敏度为82.00 %,特异度为82.14 %;(3)CT联合MRI检测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93.59 %,灵敏度为92.00 %,特异度为96.43 %;(4)对比发现,对直径≤3 cm的早期肝癌患者,MRI诊断率明显高于CT(95.24 % vs 76.19 %,P<0.05)。结论:CT及MRI对早期肝癌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联合检测明显优于任一单独检测,同时对病灶直径≤3 cm的早期肝癌患者,MRI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9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下拟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11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诊断,记录影像学特征与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118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98例,无骨折20例,其中腕关节骨折34例,踝关节骨折22例,膝关节骨折15例,肘关节骨折15例,肩关节骨折8例,髋关节骨折4例。在98例确诊的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MRI三维重建显示双边征、骨质破坏、充气征、软组织影等比例显著都高于CT (P<0.05)。CT与MRI三维重建诊断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9.8 %和99.0 %,特异性为95.0 %和100.0 %,误诊率分别为9.3 %和0.8 %,MRI三维重建诊断的敏感性高于CT ,漏诊率低于CT。结论: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特别是MRI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特征,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能减少漏诊率,可作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稳定期冠心病患者220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和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水平。研究组根据冠脉造影情况进行SYNTAX评分评价,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确定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研究组SYNTAX低分组(1~22分)、中分组(23~32分)和高分组(≥33分)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并分析研究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其血清NT-proBNP 水平、SYNTAX评分和LVEF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升高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SYNTAX评分和LVEF分别为(28.76±6.58)分和(47.33±8.66)%,SYNTAX中分和高分患者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高于SYNTAX低分患者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LVEF则低于SYNTAX低分患者,SYNTAX高分患者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高于SYNTAX中分患者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LVEF则低于SYNTAX中分患者(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Hcy水平与其血清NT-proBNP 水平、SYNTAX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1,0.793,P<0.05),与其LVEF则呈负相关(r=-0.876,P<0.05);而其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其血清NT-proBNP 水平、SYNTAX评分均呈负相关(叶酸:r=-0.786,-0.825;维生素B12:r=-0.884,-0.818,P<0.05),与其LVEF则呈正相关(r=0.893,0.859,P<0.05)。结论:血清Hcy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其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8例,两组分别在低剂量扫描、常规剂扫描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比较两组扫描范围、X射线剂量、图像质量、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扫描范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图像质量1级1例、2级1例、3级46例;常规剂量组1级0例、2级1例、3级47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穿刺成功率87.50%,常规剂量组穿刺成功率89.58%,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常规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应用低剂量扫描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但不影响图像质量和穿刺成功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我科住院的496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93例,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03例。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1∶1校正2组的年龄、性别、是否为不完全型川崎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方法和阿司匹林初始剂量,比较2组患儿的总发热天数、冠状动脉直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和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结果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男性患儿多,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和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川崎病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血钾、血钙、高密度脂蛋白和白蛋白低于川崎病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1∶1配对后发现,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总发热时间更长[8(6~10)d vs 7(6~9)d,Z=-2.089,P<0.05),冠状动脉直径值更大[(2.81±0.81)mm vs(2.63±0.45)mm,t=2.532,P<0.05],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更高(5.5% vs 1.1%,χ2=5.516,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川崎病患儿脂质代谢及电解质的紊乱,其炎症反应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对冠状动脉损伤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