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01.
《生物技术世界》2008,(6):57-57
采用肝细胞核因子4a对肝肿瘤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通过基因疗法可使肝癌细胞“弃恶从善”.变成正常细胞。二军医大附属长征医院谢渭芬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首次提出肝细胞核因子4a(HNF4a)可诱导肝肿瘤细胞转化的思想.在治疗肝癌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2.
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以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据WHO不完全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45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病。由此可见。腹泻病不仅是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原因.也是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因素。儿童腹泻病病因十分复杂,诸如社会、环境因素。个体因素.饮食与感染等。但近20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正常菌群.尤其是双歧杆菌与腹泻的关系密切。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与机体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机体为双歧杆菌提供定植的条件。双歧杆菌又为机体防治疾病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就肠道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磁处理党参药液对小白鼠碳粒廓清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生物磁学》2004,4(4):1-4
  相似文献   
104.
乳酸杆菌是人体的正常茵群,可作为安全的疫苗载体。其本身可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维持正常茵群中起免疫调节作用。作为辅助微生物制剂,乳酸杆菌可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泌尿生殖道感染、先天性过敏症,甚至抗肿瘤,是一种有应用前途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5.
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造血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肠道菌群失调后小鼠造血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抗生素脱污染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模型,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菌群失调后小鼠血清IL-3和GM-CSF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数量与IL-3和GM-CSF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机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对10只幼猴粪便正常菌群的测定,了解幼猴肠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为猕猴肠道疾病的治疗和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微生态学检测方法,对10只健康幼猴粪便中正常菌群(9种细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健康幼猴肠道中,双歧杆菌(10.02±0.25)、类杆菌(10.00±0.09)、韦荣球菌(9.96±0.31)、肠球菌(9.98±0.43)和梭杆菌(9.90±0.24)为优势菌群,而肠杆菌(7.32±1.49)、葡萄球菌(5.74±0.49)和酵母菌(5.42±1.47)含量则较少.结论该实验测出健康幼猴粪便内正常菌群值可作为健康幼猴肠道内正常菌群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存在于人体消化道的菌数可达100万亿个,菌体总重量约1.0~1.5kg,占人体总重量的1/50~1/60,与人体肝脏的重量相当,而产生酶的量却远远超过肝脏所产生的量.这些菌大多数与人和平共处有益而无害,称为正常菌群.其中95%以上是活菌,因此人体的营养、消化、生物拮抗、免疫、抗肿瘤、药物效能和抗衰老等离不开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108.
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缝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于左室前外侧壁形成缺血区域,约占左室壁面积的20%~50%。结果完成85例动物模型制作,存活74只,其中60只据术中所见、心电图、及病理检查证实有明确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结论该方法制作简单可行,动物存活率满意;但模型欠稳定,需标本量较大以充分筛选。  相似文献   
109.
张志文 《生物学通报》2004,39(10):51-51
我们体内的每个细胞都需要能量以行使功能,机体内供能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就是葡萄糖.是食物经消化后吸收入血的。大脑是完全依靠血糖供能的。在各种不同情况,如睡眠、运动、考试时,每小时需要消耗5g的葡萄糖,相当于血液巾含有的全部葡萄糖的总量。因此存正常情况下.仅大脑1h的活动就能将血巾全部的糖消耗殆尽.但令人惊叹的是.血糖总是维持存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仅在小范围内变动。这种恒定状态是靠什么维持的呢?答案是:胰腺分泌两种激素的密切相互作用造成的。它们分别称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前者是由胰腺  相似文献   
110.
人的正常上皮细胞在一般的体外培养情况下很难分化成类似于机体的上皮样结构。为了得到上皮结构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外建立了Raft(船式)培养方法。本文在长期从事细胞培养的工作中,摸索出了适合国内一般实验室条件的Raft细胞培养操作方案,模拟体内人皮肤结构的分化层次,以纤维细胞与胶原作为混合基质(作为上皮细胞的滋养物),同时加入一些生长因子、激素和必需的蛋白等成分。将纤维细胞、胶原和添加成分做为基层过夜培养,次日将培养好的上皮细胞种到上面,过夜培养后即为“skin equivalent”(皮肤等价物),将“皮肤等价物”移到一种网状金属架上以使细胞在气-液状态下培养,在这种条件下,培养中的上皮细胞与体内上皮细胞自然生长的状态、环境非常类似,在体外导致上皮细胞分化成清晰可见的层次。此项技术在临床治疗烧伤以及其它皮肤损伤的疾病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也为研究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