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选择素(P-selectin)联合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心电图STR分为STR不良组和STR良好组,另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P-selectin、IMA水平对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TEMI组PCI术前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P<0.05)。根据心电图STR将ASTEMI患者分为STR不良组35例和STR良好组65例。STR不良组与STR良好组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低于PCI术前(P<0.05);STR不良组PCI术前和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高于STR良好组(P<0.05)。STR不良组Killip分级≥2级比例和肌钙蛋白I高于STR良好组,ST段偏差总和低于STR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和NT-proBNP、P-selectin、IMA升高为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P-selectin联合IMA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T-proBNP、P-selectin和IMA单独预测。结论: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与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独立相关,三者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NR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NRF分为NRF组和血流正常组,另选取同期12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AMI组与对照组血清UA、sdLDL、sST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NR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A、sdLDL、sST2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NRF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UA、sdLDL、sST2水平升高(P<0.05)。196例AMI患者PCI术后NRF发生率为34.69%,NRF组年龄大于血流正常组,糖尿病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sdLDL、sST2水平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和UA、sdLDL、sST2升高为AMI患者PCI术后NR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A、sdLDL、sST2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NRF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分别为0.707(0.481~0.934)、0.742(0.513~0.955)、0.737(0.480~0.970)、0.863(0.737~0.960),联合预测大于单独预测指标。结论:血清UA、sdLDL、sST2水平升高为AMI患者PCI术后NRF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UA、sdLDL、sST2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NRF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3.
三种麦蚜在温度梯度中活动行为的临界高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罡  马春森 《生态学报》2007,27(6):2449-2459
利用自制的温度梯度产生装置,研究了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寄主植物叶片温度梯度上栖息、爬行和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温度梯度内,麦蚜在小于等于温度T的温度区域内的累积栖息分布量占温度梯度场内蚜虫栖息总量的百分比Pa=90%时,则把T记为栖息躲避临界高温。将蚜虫在温度梯度内从低温端向高温端爬行的过程中,受到热刺激后调转运动方向时的温度定义为蚜虫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将蚜虫在温度逐渐升高的叶片上取食时拔出口针开始挣扎逃跑时的温度定义为蚜虫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为研究麦蚜栖息和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在盛有水的搪瓷托盘一端下方置一盏白炽灯加热水温,在漂浮于水面的小麦叶片上产生了叶片温度梯度,用照相机记录蚜虫在温度梯度内栖息时的分布状态。为研究麦蚜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在盛有水的塑料培养皿的下方设置一盏白炽灯用于加热水温,在漂浮于水面的小麦叶片上产生逐渐升高的温度。两个装置的温度设置均可通过调节白炽灯泡顶端与托盘或培养皿底部的距离来控制,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叶片上的温度。试验明确了3种麦蚜的栖息躲避临界高温,在26-43℃的叶片温度梯度内,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成蚜累积栖息分布达90%的临界高温分别为30.2、28.8℃和27.3℃,用Sigmoidal函数模型描述了麦蚜在温度梯度内的累积分布百分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定了3种麦蚜爬行和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分别为42.0、39.1℃和38.5℃;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分别为39.3、40.2℃和39.0℃。试验表明,3种蚜虫中禾谷缢管蚜较耐高温。讨论了温度梯度本身的设置、湿度控制、供试蚜虫种群的不同对麦蚜在温度梯度内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指出在温度梯度中,研究麦蚜若蚜蜕皮、成蚜生殖及有翅蚜和无翅蚜对适宜温度的选择将是今后继续开展的工作内容。本研究的结果为提高麦蚜田间调查取样及预测预报的准确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昆虫对环境高温的行为对策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4.
张怡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07,27(3):1161-1167
在(22.0±0.5)℃条件下,将人工孵化的南方鲇仔鱼分别于出膜后4、5、6、7天进行首次投喂(其中4d的为对照组),首次投喂前(出膜后4d)取样测量体长、体重、身体含能量作为初始值,于出膜后7d(延迟投喂实验)和21d(继续喂养实验)分别测定体长、体重、身体所含能量和临界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延迟投喂实验结束时各处理组的体重、身体含能量和体长随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均呈下降趋势,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表现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在延迟投喂2d以内无显著差异;继续喂养实验结束时处理组各指标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两种临界游泳速度表现为同步变化趋势;另外,体长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SGRL%)的变化幅度小于身体含能量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SGRE%)的变化幅度,而绝对临界游泳速度相对百分比(Ucrit%)的变化又小于体长特定生长率相对百分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期食物资源的短缺会导致南方鲇仔鱼体重、身体含能量产生明显变化,体长生长速度的变化则相对较小,而短期饥饿不会显著降低南方鲇仔鱼的游泳能力。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肾脏和主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8周龄SD大鼠高脂、高糖饮食一个月后给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于成模后4周及8周观察血管功能指标和肾脏功能指标,并对肾脏和血管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于成模后4周及8周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肾功能改变和血管功能改变。肾脏光镜下见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水肿,管腔内有大量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肾盂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动脉血管电镜下见内皮细胞局部损伤严重;内皮细胞与内弹力板连接处空隙增加等。结论用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4周及8周后观察肾脏及大血管相继出现病变,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急性酶分离的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性瞬时外向电流(spontaneous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s, STOCs)的基本特性及其调节, 采用全细胞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STOCs的变化. 结果发现, STOCs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 随机地叠加在全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a2+-activated-K+ channels, BKCa)电流上, BKCa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卡律蝎毒素(charybdotoxin, ChTX) 200 nmol/L可完全抑制STOCs的活性. 逐步降低细胞外Ca2+浓度可明显抑制STOCs活性直至完全消失, 而钙离子载体A23187(10 μmol/L)可明显增强STOCs的活性. 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L-type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 L-VDCCs)阻断剂维拉帕米(20 μmol/L)和氯化镉(200 μmol/L)对STOCs的活性却没有明显影响. 兰诺定受体(ryanodine receptors, RyRs)的特异性激动剂咖啡因(5 mmol/L)能够明显激活STOCs, 而其阻断剂兰诺定(ryanodine, 50 μmol/L)却可以使其不可逆性完全抑制; 随后再应用咖啡因(5 mmol/L)不能再次激活STOCs. 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s, IP3Rs)阻断剂2APB(40 μmol/L)也可明显抑制STOCs的活性, 继而使用咖啡因(5 mmol/L)仍可激活STOCs. 结果表明: 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STOCs是由BKCa通道介导的, 细胞外Ca2+对于STOCs的产生是必需的, 而L-VDCCs介导的Ca2+内流不影响STOCs的活性, RyRs是STOCs产生的最终通路, IP3Rs也可能参与了STOCs的调控.  相似文献   
87.
目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85例临床疑诊冠心病超声检查左心室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充盈速度E、A两峰峰值,计算E/A比值,其结果分为舒张功能正常和降低两组。全部病人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冠脉造影均正常24例,均异常53例,共77例,符合率90.59%,不符合8例,占9.41%;本文依据冠脉造影提出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值;并发现冠心病早期舒张功能降低,且随年龄与病程长短不同。结论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与冠脉造影符合率高,舒张功能于冠心病早期可降低,随病程长短不同,为临床对冠心病诊治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和分析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125例患者分为3组:M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病变)75例,A组(冠脉病变及主动脉瓣病变)34例,D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16例。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纯顺灌、顺灌逆灌结合、顺灌桥灌结合、顺逆灌和桥灌结合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水分和植被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水分和植被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0-5 cm和5-10 cm土壤水分符合指数模型,10-15 cm土壤水分和植物群落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密度都符合球状模型;0-5 cm土壤水分、植物群落物种数和植被盖度都具有强空间自相关性,5-10 cm、10-15 cm土壤水分和植被密度都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从牛枝子群落到黑沙蒿群落,各层土壤水分与植物群落物种数之间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植被盖度和植被密度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0-5 cm土壤水分与植物群落物种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是制约植被物种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0.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建立动物模型能更好的研究其发病机理,从而进行防治。本文就PVR动物模型的所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评价和分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