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01.
李潇潇  刘新强  陈杰  杨建军  孟迪 《生物磁学》2014,(3):511-514,496
目的:比较前方牵引器及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两种正畸牵引方式矫治上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疗效。方法:选择10例患者10颗埋伏倒置阻生上领中切牙,在三维CT片上的位置、三维方向和埋伏阻生的程度均相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前方牵引器牵引和颌间牵引,对两组的牵引时间和成功率进行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前方牵引组牵引时间长于颌间牵引组,有显著差异(P〈0.05),前方牵引组成功率为100%,颌间牵引组为6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埋伏倒置阻生的上中切牙外科开窗术后,通过前方牵引器牵引的时间显著长于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但成功率显著高于颌间牵引。  相似文献   
102.
陈林  刘磊 《生物磁学》2011,(23):4580-4582
再生医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开启了治疗由于老化,损伤及一些先天性缺陷所造成的缺损畸形的新途径。其临床应用已涉及到各种组织的修复,包括血液,皮肤,角膜,软骨和骨等。在口腔领域,目前治疗牙缺失主要依靠修复体,种植体和牙移植。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通过再生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实现牙再生治疗可以为机体提供有生命的,有功能的,相容性好的组织结构。种子细胞是牙再生的基础与关键。在牙再生研究中,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牙乳头细胞,牙周膜间充质细胞,牙囊细胞及牙源性上皮细胞等牙源性干细胞常通过诱导分化为成釉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在临床上却难以获取,近来研究也有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等非牙源性干细胞者,但其牙向分化能力及分化调控机制还不明确。跻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新近的研究中较其它非牙源性干细胞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更原始、具有更高可塑性、更大扩增分化潜能。在此,本文就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牙细胞系分化的可能性做一论述,并对其可能实现的牙向分化给出可能的方法和策略,为牙再生种子细胞的选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通过比较上海地区Angle Ⅱ1类及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弓及基骨形态,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上海地区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50例(男女各25例)为对照组 以Angle Ⅱ^1类50例(男女各25例)为实验组.分别测量牙量,牙弓宽度及长度,基骨宽度及长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弓形态:实验组上颌中段和后段牙弓宽度显著减小,上颌前段,下颌各段牙弓宽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下颌各段牙弓长度显著增加.(2)基骨形态:实验组上颌基骨宽度显著减小,基骨长度显著增加 下颌基骨形态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牙量:实验组上下颌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1)Angle Ⅱ^1类患者未发现尖牙区和下颌牙弓狭窄,提示临床上尽量不要轻易扩展上颌尖牙区和下颌牙弓宽度.(2)Angle Ⅱ^1类患者上颌牙弓和基骨均显狭长.  相似文献   
104.
贵州罗甸边阳镇关刀剖面三叠纪牙形石序列及阶的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刀剖面可初步划分15个牙形石带和动物群,自下而上为:Hindeodus parvus- H. anterodentatus组合带,Neospathodus dieneri延限带,Ns. pakistanensis间隔带( ?) ,Ns. waageni- Parachirognathus动物群,Ns.crassatus延限带,Ns.symmetricus- Ns .homeri间隔带,Chiosellati morensis延限带,Nicoraella germanicus- Nic .kockeli间隔带,Paragondolella bulgarica延限带,Neogondolella constricta间隔带,Ng. constricta cornuda间隔带,Budurovignathus truempyi延限带,Bv. hungaricus间隔带,Bv. mungoensis间隔带,Metapolygnathus polyg-nathiformis动物群。根据牙形石对比划分了阶。安尼阶(或青岩阶)底界年龄可能为247 Ma。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夸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06.
二叶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叶獐牙菜(Swertia bifolia Batal.)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5种口山酮和2种甾醇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Ⅱ)、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Ⅲ)、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Ⅳ)、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  相似文献   
107.
重要藏药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比较了温度、生长素(赤霉素GA3)和储藏条件对川西獐牙菜(SwertiamussotiiFranch)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和低海拔栽培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未经任何处理的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低海拔栽培种群。无论是赤霉素处理还是低温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都有显著提高。经过处理后,两种来源的种子最终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i)野生的或栽培的川西獐牙菜种子都存在休眠现象;(ii)通过引种栽培不能打破川西獐牙菜种子的休眠,该机制可能是受遗传因素的控制;(iii)赤霉素处理和4℃低温冷藏对打破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山东省青州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山东省青州地区尧王山剖面的寒武 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该剖面的炒米店组灰岩建立了 9个牙形石带,其中下奥陶统为 3个带,上寒武统凤山阶为 6个带;并与国内外研究较详细的寒武 奥陶系界线地层进行了对比。在该剖面首次发现了界线牙形石分子Iapetognathusfluctivagus,这也是在整个华北地区的首次报道,这一发现为山东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寒武 奥陶系的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标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用成年杂种犬建立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增高犬牙槽嵴动物模型,为下一步利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行下颌后牙牙槽嵴增高术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只。全麻下拔除双侧下颌4个前磨牙和第一磨牙,1个月后拍摄双侧后牙区X线光片,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采用4种类型的牵张器随机在4只犬的下颌两侧行牵张手术并观察牵张后1周和1月牙槽嵴增高的情况。结果拔牙后1个月,牙槽嵴黏膜愈合良好。X线片示下颌神经管清晰可见,其上方牙槽窝内有较低密度骨质存在。放置4种牵张器牵张术后1周、1月后牙槽嵴增高的高度分别为3.24 mm、3.76 mm、4.58 mm、5.09 mm;3.15 mm、3.67 mm、4.64 mm、5.01mm,术后一周X线可见后有明显的牵张间隙,1月时牵张区有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结论犬耐受力强,后牙区下颌骨体积大,手术易操作,是理想的牙槽嵴萎缩动物模型。拔牙后1个月,拔牙创愈合良好,可以进行牵张手术。D组"S"形牵张器牵张后的高度比较理想,能满足后期种植体的植入。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一年内Xive种植体周常见致病菌的变化情况,为种植体的定期维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临床选取32名种植患者的44枚种植体,记录了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四个时段,入选种植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1),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深度(PD);采用产黑菌、放线菌、具核梭杆菌及厌氧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随时间延长,种植体周几种龈下菌的检出量除牯放菌外不断增加,1个月到3个月时增加的趋势最为明显,到6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厌氧菌总数、产黑菌、核梭菌、粘放菌的统计值在1个月和3个月、3个月和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在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临床指标和X-线指标随时问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修复后3个月时种植患者的口腔维护,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提高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