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 var. papillosa Fang et Soong was reduced as a new synonym of H. japonica (Thunb.) Dietr. var. hypoleuca Hemsl. ex Rehd. Helwingia zhejiangensis Fang et Soong was combined into H. japonica (Thunb.) Dietr. and renamed H. japonica (Thunb.) Dietr. var. zhejiangensis (Fang et Soong) M. B. Deng et Y. Zhang.  相似文献   
992.
声源定位是听觉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下丘作为听觉中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源定位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胞外记录方法研究小鼠下丘神经元对自由声场内不同方位声刺激的调谐特性。实验记录了100个下丘神经元,根据神经脉冲发放数与声源方位角关系曲线、最佳方位角(best azimuth, BA)位置和优势方位角范围(preferred azimuth range, PAR),可将其分为4类:对侧极大型神经元占79%,PAR为52.3°;双峰型神经元占14% ,PAR为68.0°;全向型神经元占5%,PAR为169.6°;同侧极大型神经元占2%,PAR为66.5°。实验结果说明,小鼠下丘神经元对方位角有很好的表达,对声源方位有选择性,并表明声音的方位信息在下丘进行了加工整合。本文还就下丘神经元方位编码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下辽河平原农业生态系统不同施肥制度的土壤养分收支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试验是在潮棕壤上进行了10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在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采取不同施肥制度下作物养分移出量,并结合施肥量计算出土壤中N,P,K养分收支。结果表明,在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养分供给力设计化肥施用量,不仅可实现作物主产,而且可平衡土壤养分收支,避免土壤中肥料养分过剩(主要是N)进入环境,并揭示了我国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面积农田土壤缺P和80年代农田土壤大面积缺K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4.
ICU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学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1999年6月3间ICU收住的98例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检出致病毒128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6.4%(85株),革兰阳性细菌(G^ 菌)占25.8%(33株),真菌占7.8%(10株);前四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4株),革兰阳性细菌(G^ 菌)占25.8%(33株),真菌占7.8%(10株);前四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不动杆菌属(21株),肠杆菌属(18株),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ICU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以G^-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95.
对叶下珠属Phyllanthus Linn.13种植物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表明,本属花粉虽然在大小、形状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差异最大的还是在于萌发孔类型上。可以把本属花粉分为3孔沟,4-5孔沟,多孔沟,散沟(沟短而纺锤形或近圆形)和散孔等类型。这些萌发孔类型虽然与李秉滔在中国植物志第44卷中所划分的组不很吻合,但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于属下的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外壁纹饰方面,均为网状纹饰,可分为具粗网眼,细网眼和中等网眼等几种类型。但纹饰类型在组间或种间的差异不大明显。  相似文献   
996.
沙氏下(鱼*)鱼仔鱼的摄食能力和营养代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6月18日14:20时在35°00′N、121°00′E海域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的沙氏下(鱼*)鱼天然受精卵,将受精卵置于新鲜的海水中进行人工孵化,7月1日8时仔鱼开始孵出,0.5 h后收集大约500尾初孵仔鱼条进行饥饿试验.在培养水温为24.2~24.8℃条件下,沙氏下(鱼*)鱼仔鱼孵化后1 h就建立起巡游模式,4 h就具有非常高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仔鱼的混合营养期为2 d,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3 d,饥饿不可逆转点发生在孵化后大约3.5 d,不可逆点(PNR)期仔鱼没有出现胸角这一形态学特征.沙氏下(鱼*)鱼仔鱼这么短的时间建立巡游模式,对仔鱼在混合营养期这一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地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关系,在时间上取得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对种群的繁衍策略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说明在仔鱼的初次摄食阶段,自然海区中适合于仔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的种类、分布与数量对其早期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PNR期仔鱼是否具有胸角以及胸角是否为仔鱼的饥饿体征因种而异,在渔业资源生态调查的仔鱼样品的鉴别工作中,应用仔鱼的胸角鉴别健康仔鱼和饥饿仔鱼时应因种而论[动物学报 49(4):466~472,2003].  相似文献   
997.
网络环境下的《植物生理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的主干专业基础课,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其授课学时一再压缩,但学习者却越来越多,班级规模也不断扩大,加之课程内容丰富而抽象,学生学习时感到很吃力,因此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为此,我们从2000年起开始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以我校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的内容为依托,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山东兖州煤田太原组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类化石12属103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三个亚带:Schwagerina带:3)Triticitesparvus-Quasifusulinalongissima亚带,2)Schwagerinagregaria-Boultoniawillsi亚带,1)Quasifusulinapseudocayeuxi-Rugosofusulinavalida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太原组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山东兖州煤田太原组[竹蜓]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竹蜓]类化石12属103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竹蜓]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竹蜓]带三个亚带:Schwagerina带:3)Triticites parvus-Quasi fusulina longissima亚带,2)Schwagerina gregaria-Boultonia willsi亚带,1)Quasi fusulina pseudocayeuxi-Rugoso fusulina valida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太原组[竹蜓]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000.
下寒武统澄江生物群、中寒武统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及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均产有Crumillospongiabi-porosa,由于产C.biporosa的牛蹄塘生物群下部层位低于澄江生物群,贵州遵义松林可能是C.biporosa的最低层位及发源地。本文描述了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的C.biporosa,为C.biporosa的发生、演化及古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