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3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244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61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对哺乳动物的实验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晋如 《微生物学报》1989,29(6):470-473
The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mammals (such as mouse, golden hamster and nude mouse) was conducted with Pieris rapae Granulosis Virus (PrGV) of baculoviridae of insect virus by way of peritonal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per os and inhalation. 7-50 days after injection, target insects were reinoculated with the visceral extracts of infected mammals and killed by 5-100%, displaying typical symptom infected by granulosis virus. GV and its latticed structure of inclusion body were found in the ultrathin section of spleen which took out from infected nude mouse via peritoneal injection under electronmicroscope.  相似文献   
112.
实验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有着密切关系。约有80%的宫颈癌组织中含有人乳头状瘤病毒第16型(HPV 16)及18型(HPV 18)的DNA,因此,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HPV DNA对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宫颈癌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HPV DNA的手段都采用DNA探针杂交技术,该方法要有高比活的同位素,而且费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  相似文献   
113.
兔的一种新病毒:Ⅱ.一株兔出血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红  赵林 《微生物学报》1992,32(3):198-203
In this paper a strain of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diseased rabbit livers with a method of using chloroform, two-phase of polyethylene-glycol-dextran sulfate sodium and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Purified virus was nonenveloped, icosahedeal symmetry with a triangulation number of 3, and 33-37 nm in diameter. The capsid was composed of 32 capsomeres with central holes in an outer diameter of about 9nm. Two types of viral particles having different 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130s and 166s could be identified after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Probably no less than four virion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66.4, 65.0, 63.5, 41.0 x 10(3) dalton were detected by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Viral nucleic acid was extracted from purified virus by using SDS-proteinase K-phenol. Tests with diphenylamine, formaldehyde, and staining with acridine orange as well as the curves of thermal denaturation showed that this kind of virus had a single-stranded DNA.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ssDNA was approx 2.1 x 10(6) dalton as deter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Data indicate that the RHDV may like the parvovirus of the family Parvoviridae.  相似文献   
114.
协同凝集试验诊断葡萄扇叶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5.
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仅能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而且还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形成。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尚无有效的办法来防治HBV的感染。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加速了HBV的研究进程,HBV的基因结构,转录及增殖特性已基本弄清,并且整合在原发性肝癌细胞染色体上的HBV DNA序列亦被证实。同时采用多种载体系统重组HBV DNA片段,在体外已成功地表达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相似文献   
116.
草莓花药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花粉发育为单核期的花药接种,在MS附加IAA 4ppm、K 2ppm、BA 2ppm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可直接分化出“沙尔普斯”、“红岗利德”、“春香”3个品种的花药植株。稍加调整附加激素成分和浓度,可在“索非亚”、“宝交早生”、“戈雷拉”、“红衣”、“丽红”等品种的花药上直接经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其中有“沙尔普斯”、“红岗利德”、“春香”、“宝交早生”、“索非亚”等5个品种的花药植株经过病毒检测确认不带SMoV、SCrV、SMYEV和SVBV4种病毒。对无病毒植株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植株生长势和果实产量都明显超过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17.
温度对草鱼出血病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鱼呼肠孤病毒(FRV)感染的草鱼饲养在人工控温的水族箱内,水温在24—30℃恒温时其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20℃和33℃恒温时死亡率则明显降低,与24℃—30℃恒温相比死亡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人工感染恒温饲养期间,死亡高峰期随水温降低而推迟,缓慢改变水温能降低死亡率,在低于20℃攻毒并维持一星期左右,即使逐步升温至30℃也不会导致感染鱼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14株实验感染家兔,用免疫荧光法及病毒培养技术研究了家兔病毒血症动态,发现感染后第6天,病毒抗原首先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出现;次日,亦可见于粒细胞中,第10—12天的抗原反应较强,第15天则明显减弱至消失。而在红细胞及血小板中始终未见明显的抗原反应。从感染后第3—13天的血浆中分离出病毒;感染后第6—15天,外周血单核细胞病毒分离阳性。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接种局部增殖后,侵入血液,并在白细胞中复制增殖,可能使病毒随血循环播散至全身其它组织脏器,造成因血传播引起的靶器官感染。  相似文献   
119.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角体计数、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及火箭免疫电泳测定的结果表明:26℃适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增殖。多角体含量或其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渐趋于平稳,两者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单位体重或单头幼虫所含的多角体数量(y_1或y_2)、扩散环直径(y_3)和火箭峰值(y_4)与时间(t)的关系式分别为:y_1=(8.1481)/(1 EXP(9.4210-0.0608t))×10~9PIB/克;y_2=(6.1596)/(1 EXP(5.4809-0.0376t))×10~8PIB/头,y_3=(1.4)/(1 EXP(2.710-0.015t))cm;y_4=(3.52)/(1 EXP(4.580-0.040t))cm。但30℃下,EoNPV增殖严重受抑制,饲毒后24~168小时内难以测出多角体,其后多角体含量也极显著低于26℃,乃至难以被三种免疫测定法测出。  相似文献   
120.
巨细胞病毒(CMV)属疱疹病毒β亚科,分布广泛,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感染非常普遍。在人类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约为40—100%,但多数为隐性感染。新生儿中,平均有1%受感染,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国家,感染率更高(2—3%)。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先天性HCMV感染,都可造成婴儿不同程度的损害。免疫损害的病人可发生严重的或致死性的HCMV感染。目前,随着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H{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就显得愈加重要。由于HCMV在人纤维母细胞中产生细胞病变(CPE)慢,病毒分离不符合临床早期诊断的要求,需要有新的、快速、敏感的方法取代。本文就HCMV感染的实验诊断及新近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