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观察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生后24h内入住本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随机分配成2组,其中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以新鲜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早期开奶喂养,对照组以早产儿配方奶早期开奶喂养,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的发生率及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速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体重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喂养母乳联合鼠李糖乳杆菌能够较早建立全胃肠道营养,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体重增长,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降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2.
DNA疫苗技术从1990年代发现到至今,已经创造成功了4个临床兽用疫苗或产品,并仍然有数十个产品正在临床验证的不同阶段。通过不断提高DNA质粒进入体细胞的效率,DNA疫苗将具有更强的免疫应答效率,从而使得DNA疫苗走向更多和更广泛的临床应用。DNA疫苗不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反应,利用其与蛋白质疫苗共免疫的方式也可以产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反应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基于DNA疫苗的诱导免疫耐受的疫苗技术开辟了全新的过敏性疾病和自主免疫疾病的干预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3.
《生命的化学》2014,(4):590-590
<正>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实验室近年来一直专注于研究宿主细胞质中感知细菌和病原细菌的分子免疫机制。2014年8月6日,该研究组最新的研究成果在Nature在线发表,他们发现人和小鼠的炎症性Caspase-4/5/11为胞内内毒素(Lipopolysac charide,LPS,脂多糖,俗称内毒素)的受体,直接结合LPS发生寡聚化而被激活,导致细胞炎症性坏死。在该项研究中,邵峰实验室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一个可以将LPS高效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转染  相似文献   
134.
祁静  刘涛  李珍  贡成良  吴海苹  张春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0):1594-1601
鲎C因子是鲎血细胞中一种对内毒素具有高亲和力的丝氨酸蛋白酶,被内毒素激活后可水解人工合成的三肽底物,因而能替代传统的鲎试剂用于内毒素检测。通过RT-PCR从东方鲎血细胞中扩增出鲎C因子基因(factor C)序列,利用Bac-to-Bac/BmNPV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幼虫中表达该蛋白,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被感染的家蚕血清稀释后能检测到Factor C活性,稀释500倍的血清可以用于内毒素检测,且其灵敏度能达到0.2 EU/mL,有望开发新型的、低成本的内毒素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脂多糖(LPS)进行8-48h干预,MTT及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EGFR中和抗体或COX.2抑制剂与LPS联合干预,检测其对A549细胞增殖及PGE2的影响。结果iLPS可引发A549细胞MTT活性和细胞计数显著增加,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LPS还可诱发PGE2水平显著升高。药物干预结果显示,抑制COX-2或EGFR可明显逆转LPS所引发的细胞增殖和PGE2水平升高趋势。结论:LPS可能通过激活EGFR和COX-2信号途径,诱导体外培养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分化。肺部感染可能会加速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并可能造成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36.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能够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当细菌释放大量的内毒素到血液,即可引起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可以伴随多种疾病出现,引起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循环功能衰竭,其病死率极高。内毒素耐受是指机体接受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对后续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降低,表现为促炎因子释放减少而抗炎因子释放增加,机体发热,缺氧,低血压,休克的症状减轻。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受机体内多种因素的调节,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近年来,有关其机制的研究有许多报道,其中,对内毒素耐受的信号机制的研究最为广泛,大量的研究表明内毒素的主要受体,细胞内的信号蛋白,负调控因子以及转录因子可能在内毒素耐受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有报道表明免疫细胞的凋亡,染色体修饰和基因重排以及小RNA的参与可能诱导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本文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拟对炎症性疾病如内毒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高浓度IL-6和肠黏膜低表达的紧密连接蛋白可促进内毒素移位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水平对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12例在患病早期因结肠受累合并腹胀,对12例结肠受累患者应用结肠镜行结肠灌洗进行腹腔减压,同时取结肠黏膜进行活组织检查。所有病人在治疗的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鲎试验(LAL)方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含量,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P患者血清IL-6和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早期SAP患者血清IL-6和内毒素水平高于晚期(P值均0.05)。SAP早期血清高浓度的IL-6与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低表达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35,P0.05)。结论:血清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IL-6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程有相关性,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38.
Toll样受体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缺血后存在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很多机制。包括离子稳态的破坏,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免疫炎症作用和细凋亡等机制。TOLL样受体即TLR(Toll-like receptor TLR),是一类介导天然免疫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家族,在细胞活化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联系天然免疫和后天性免疫的桥梁。现在共发现了13中TOLL样体,最近发现Toll样受体能诱发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释放,与全身多种重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研究表明部分TOLL样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LR的结构、分布、配体、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脑缺血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9.
摘要目的:研究内毒素对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脂多糖(LPS) 进行8-48h 干预,MTT 及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EGFR中和抗体或COX-2 抑制剂与LPS联合干预,检测其 对A549 细胞增殖及PGE2 的影响。结果:LPS 可引发A549 细胞MTT 活性和细胞计数显著增加,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LPS 还可诱发PGE2 水平显著升高。药物干预结果显示,抑制COX-2 或EGFR 可明显逆转LPS 所引发的细胞增殖和PGE2 水平升高 趋势。结论:LPS 可能通过激活EGFR 和COX-2 信号途径,诱导体外培养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分化。肺部感染可能会加速非 小细胞肺癌进展,并可能造成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0.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钙、锌依赖性内肽酶。MMPs共有28个成员,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胶原成分,参与调控不同类型细胞的迁移、应激反应等。近年发现,MMP-9和MMP-2分别参与慢性神经损伤早期和后期痛觉高敏的形成和维持,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痛的重要机制。此外,急性和慢性吗啡应用后也诱发MMP-9和MMP-2生成,减弱其镇痛作用,参与导致吗啡药物耐受。这些发现不但促进了疼痛机制理论的阐明,而且为治疗疼痛和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