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中药早期治疗对兔实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参照Okazaki等[1]伸膝制动OA动物模型法造模,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骨痹消组(C组),于治疗6周、10周后测各组兔血清NO水平变化;软骨电镜结构及TUNEL法软骨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B组血清NO水平逐渐升高,C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组电镜下6周时可见凋亡细胞,10周可见凋亡小体;TUNEL法细胞凋亡原位检测:B组软骨细胞AI明显增高。治疗后C组下降明显,10周时与B组相比具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痹消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软骨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凋亡数量,促进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讨几种天然产物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通过对wistar大鼠踝关节注射尿酸钠结晶,制作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预先对实验大鼠灌胃给药褐藻糖胶、柠檬酸钾和东哥阿里提取物,通过检测踝关节肿胀度、步态积分及血清样本中炎症因子变化,研究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和缓解作用。结果发现,三种活性物质均可显著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实验大鼠造模24 h踝关节肿胀度;东哥阿里提取物对实验大鼠步态积分有降低作用;褐藻糖胶与东哥阿里提取物对髓过氧化物酶有显著降低作用;东哥阿里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8、NO和5-HT的血清浓度;因而推测,三种活性物质均对尿酸钠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有预防和缓解作用,其中东哥阿里提取物在减轻关节肿胀、缓解痛感及抑制炎症发展方面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分期及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将74例81膝骨性关节炎应用自行设计的关节镜下分级方法分为4级,并分别手术进行术后疗效观察。结果:1级21膝,优良率100%;2级23膝,优良率78.26%;3级25膝,优良率56%;4级12膝,优良率33.33%。结果 Wilcoxon秩检验,T=4.84,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分级,对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差异显著。有助于手术适应症掌握,规范程序,避免手术盲目性及不必要损伤。  相似文献   
44.
目的:改良体外分离、培养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取关节镜手术中获得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机械分离、胶原酶消化后直接将所有消化产物置于细胞培养皿两次贴壁培养,差速消化法纯化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胶原酶消化后直接贴壁结合差速消化纯化法分离获得的原代滑膜细胞中呈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占98%以上,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偶见少量圆形的滑膜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显示98%以上的滑膜细胞具有vimeintin+CD68的成纤维细胞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提示滑膜细胞vimentin表达阳性、CD68不表达。结论:成功分离获得了纯度和活性很高的人滑膜成纤维样细胞,方法更简便,效率更高,为后续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侵袭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对62例81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优28膝,良39膝,可10膝,差4膝,优良率82.7%。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的以关节的炎症损害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包括TNF-α、IL-1、MMPS、IL-6、IL-17、IL-18等,这些细胞因子在RA的发病进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治疗RA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8.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类以滑膜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可累及全身多组织器官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针对其治疗虽有药物、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甚理想。运用口服免疫耐受机制(OT),通过口服相应抗原来治疗RA,方法简便有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现将近年来应用口服抗原治疗R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李妍  康辉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5):98-101
探讨Th1、Th2和Th17型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37例RA患者、25例SLE患者和34例健康人的抗凝血,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10和IL-17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和SLE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IL-10水平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5);而RA患者IL-17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Th1、Th2和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研究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免疫活性的影响,探讨SAS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分离18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在DC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加入SASP,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的改变;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L-12的表达.实验发现SASP不影响PBMC经GM-CSF和IL-4诱导向未成熟DC的分化;但影响未成熟DC在TNF-α刺激下的成熟;抑制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的能力.结果提示SASP的抗风湿作用可能与其抑制DC成熟及IL-12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