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5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4年8月13日,于陕西省蒲城县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晒碱池内(34°48′N,109°24′E)发现1只阔嘴鹬(Calidris falcinellus),但当时并未获得清晰的照片记录。2019年8月31日和9月6日于相同地点又分别发现1只阔嘴鹬,并于8月31日拍下清晰的照片(图1)。该鸟形态特征为喙黑色,长且宽,前端稍向下弯曲;贯眼纹和头顶黑褐色,眼上部有下粗上细的两道白色眉纹;背侧覆羽和三级飞羽中央黑色,边缘为白色或棕色;颊部、颈部、胸部和胁部具纵纹,腹部、臀部和尾下覆羽白色。参考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赵正阶2001)的描述,确定该鸟为阔嘴鹬。  相似文献   
52.
2018年9月19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民徐卫强在村寨附近(24°28′05″N,97°34′15″E)用手机拍摄到一段杜鹃类惊飞的视频;2019年7月19日,赵泽恒等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洱海月湿地公园的树林内(25°36′36.05″N,100°13′51.96″E,海拔1967 m)拍摄到一只鸟类(图1)。  相似文献   
53.
[背景] 人体能量稳态失衡表现为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肠道菌群与人体能量稳态的维持有关,但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仍需进一步探究。[目的] 基于美国肠道计划公开数据库,解析4类BMI人群肠道菌群的特征,并探究4类BMI人群肠道菌群共存网络特征及差异,为基于肠道菌群来干预肥胖及体重过轻等不健康状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从美国肠道计划数据集中筛选具有BMI信息的肠道菌群样本,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BMI划分标准将筛选后的样本分为4类:体重过轻(BMI<18.5 kg/m2),正常体重(18.5 kg/m22),超重(25 kg/m22),肥胖(BMI>30 kg/m2);通过计算和比较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探究4类BMI人群肠道菌群的整体结构特征及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BMI分类与肠道菌群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将地域、年龄、性别因素作为混杂因素加入到模型中进行校正;采用SparCC分别计算4类BMI人群肠道菌群中菌属相关性,并分别构建肠道菌群共存网络。[结果] 经过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体重过轻、超重、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都显著低于正常体重人群;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类BMI人群肠道菌群的整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4类BMI人群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通过MaAsLin分析,并且将地域、年龄、性别因素作为混杂因素加入到模型中进行校正,共得到49个与BMI类型显著相关的物种;4类BMI人群肠道菌群共存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一定差异,体重过轻和正常体重人群肠道菌群共存网络的复杂度较高,超重和肥胖人群肠道菌群共存网络的复杂度较低。[结论] 4类BMI人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整体结构和共存网络间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4.
闽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军  严有龙  王金满  应凌霄  唐倩 《生态学报》2021,41(14):5837-5848
流域生境是生物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环境保障,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地利用与区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构建CA-Markov模型模拟2025-2040年现有发展与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分析2000-2040年生境质量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较高,现状条件下水田、旱地、针阔混交林、灌木林、草地与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草地减幅最大,达44.64%,针叶林、阔叶林、水域、建设用地、交通用地、采矿场与裸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交通用地涨幅最大,达到227.27%;模拟的土地利用Kappa系数达89.09%,模拟结果较好,生态保护情景在未来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上优势明显。(2)研究期内闽江流域总体呈现较高的生境质量,基本维持在0.82的水平,城乡建设用地区域是生境质量低值的主要分布区,福州与长乐分布有最大的生境质量低值聚集区;生境质量分布与地形条件存在一定相关性,低值区多为海拔较低的区域。(3)2000-2015年闽江流域生境质量总体呈现衰退趋势,且降幅逐期升高,最高达0.24%;现有发展情景下降的趋势未得到有效缓解,生态保护情景下降趋势逐步有效缓解,同时生境质量为优等的栅格数量占比最大,最高达87.42%。(4)闽江流域上中游区域生境水平较下游高,现有发展情景下这种差距出现扩张趋势,生态保护情景下各区域则基本维持住2015年的生境质量水平。研究结果可为闽江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
张轶群  吴迪  李嘉珣  付晓  吴钢 《生态学报》2021,41(18):7417-7424
草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中,土壤基线是重要的评价标准。如何确定土壤基线,寻找适宜的基线判定方法,进而判定草原土壤的受损害程度,已成为草原生态系统损害评估鉴定、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工作中的关键。基于科学、务实、准确的原则,对内蒙古2个草原矿区土壤的总有机质(TOM)、N、P、K含量进行采样分析,采用历史数据法、参考点位法和统计点位法来判定土壤基线。结果表明,胜利矿区土壤养分均值与参考点位法基线值差异较小,采矿对胜利矿区土壤养分含量未见直接的影响。宝日希勒矿区土壤中TOM含量均值明显低于3种方法得出的基线值,N、K均值与参考点位法基线值相似,P均值位于3种基线值之间。可见采矿对宝日希勒矿区土壤中TOM的含量造成了直接影响,对N、P、K含量未见直接的影响。最适宜该地区的方法取决于样本质量和评估尺度,建议以参考点位法为主,历史数据法和统计点位法作为验证工具,3种方法共同使用。  相似文献   
56.
江伟康  吴隽宇 《生态学报》2021,41(5):1747-1757
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显著,生境质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分析地区生境质量与社会经济、人口密度的关系,能够为区域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运用InVEST模型,以粤港澳大湾区2005、2010、2015、2018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分布数据探究各地区城市发展与生境质量的权衡关系,并预测2030年大湾区不同情景下生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1)2005-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生境质量逐年降低,呈现出中部低、四周高的环状分布,生境破碎、建设用地增加是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珠三角九市生境质量与地区总GDP呈弱负相关,与第一产业产值呈中等正相关,与第二产业产值呈中等负相关,与第三产业产值呈弱正相关。(3)粤港澳大湾区生境质量与人口密度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最主要的空间为高生境质量-低人口密度、低生境质量-高人口密度两种类型。(4)通过空间管制分区,预测2030年大湾区规划保护情景下大湾区平均生境质量较2018上升0.04,达到0.599,生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7.
首次将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引入到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课程《细胞工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课堂评价体系,将成长记录袋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分为4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演练阶段、实施阶段和作品展示阶段。并从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及事项分别展开论述。结果表明:通过该评价法的施行,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专业问题的能力,执行效果良好。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为高校同类性质的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讨阿霉素 (Adriamycin,ADM) 对4T1乳腺癌荷瘤鼠BALB/c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 (TMT) 标记技术检测ADM对4T1乳腺癌差异蛋白的影响,利用多重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蛋白质组学结果,寻找差异蛋白中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靶点,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观察ADM对乳腺癌组织中Th1细胞 (Helper T cells 1,Th1) 和Th2细胞 (Helper T cells 2,Th2) 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ADM对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 的影响;HE染色观察ADM对4T1乳腺癌荷瘤鼠胸腺的改变。ADM上调170种差异蛋白,下调58种差异蛋白。有73种差异蛋白与免疫调控过程相关,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 富集于细胞因子及受体相关的重要蛋白通路、白介素17 (Interleukin 17,IL-17) 通路和癌症的转录调控通路。与免疫功能相关的差异蛋白与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Tregs细胞的功能有关,而这些细胞的分型影响乳腺癌的预后。ADM极显著升高白介素2 (Interleukin 2,IL-2),CD4+ T细胞、CD8+ T淋巴细胞含量 (P<0.01),显著降低Tregs细胞含量 (P<0.05)。ADM抗乳腺癌的免疫调节蛋白有Ighm、Igkc、S100A8、S100A9和Tmsb4x。  相似文献   
59.
中老铁路经济廊带生态质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质量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强度影响,制约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中老铁路经济廊带为对象,重点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1999、2009、2019年遥感影像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采用空间自相关及局域G统计量探测研究区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并结合同期人口密度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引起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 1999—2019年,区内生态质量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RSEI均值由1999年的0.645升为2009年的0.738,随后又降为2019年的0.721,中部地区生态质量波动较大;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拟合人口密度与生态质量的效果明显好于最小二乘法,基于GWR的不同时期R2均高于0.7且拟合效果稳定,2019年拟合度最好(R2为0.785),1999、2009年R2分别为0.726、0.754;中老铁路沿线南部万象一带的生态质量对人类活动较敏感,以中度敏感区为主。对高、中、低度敏感区而言,人口密度每增长10、100、1000倍将相应导致RSEI均值降低0.2、0.4、0.6。经济廊带发展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在规划布局过程中应控制人类活动,防止潜在敏感区及现有敏感区生态质量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0例,入选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例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结果:术后2周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劳、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和经济困难6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