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目的】研究水稻土淹水培养过程中Fe-氢酶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揭示Fe-氢酶微生物的群落演替规律和产氢微生物的生化代谢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基于梭菌属Fe-氢酶基因的多样性和丰度的分析。【结果】水稻土淹水培养过程中Fe-氢酶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培养1-5 d时Fe-氢酶基因条带数增加,10 d时Fe-氢酶基因条带数减少,20-40 d时Fe-氢酶基因条带数再次增加并保持稳定,对应的含Fe-氢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发生了显著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1 d与20 d、5 d与10 d、30 d与40 d的含Fe-氢酶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含Fe-氢酶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1 d和10 d的丰富度指数(R)、Shannon-Weaver指数(H’)、Simpson指数(DS)与其他时间点相比较小,说明这2个时间点的Fe-氢酶多样性低,对应的含Fe-氢酶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演替变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图谱15个Fe-氢酶的优势条带测序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培养前期的优势条带与梭菌属的Fe-氢酶关系较近,培养后期出现了非梭菌属的Fe-氢酶。淹水培养过程中Fe-氢酶基因的拷贝数在106/g干土的水平,占细菌的相对比例为1‰–2‰。【结论】水稻土淹水培养过程中发现了4种梭菌属Fe-氢酶和3种非梭菌属Fe-氢酶基因,对应的含Fe-氢酶微生物在培养前期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演替变化,培养后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耐盐机理,对条斑紫菜叶状体进行了高盐胁迫处理,继而采用氧电极法测量了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量了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命名为PySAM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藻体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均受到高盐度海水的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增加,光合放氧率逐渐降低,呼吸耗氧率也逐渐降低。高盐度海水对PySAMS基因表达量也产生了显著影响,40和50盐度的海水诱导了PySAMS表达,但60至80盐度的海水却不同程度地抑制了PySAMS表达。据此推测,在面对较高盐度胁迫时条斑紫菜叶状体将逐步降低体内新陈代谢以度过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83.
5-氨基乙酰丙酸 (ALA) 是生物体内四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前体,在农业及医药领域应用广泛,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高附加值生物基化学品。目前利用外源C4途径的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ALA的研究主要利用LB培养基并添加葡萄糖和琥珀酸、甘氨酸等合成前体,成本较高。琥珀酸在C4途径中以琥珀酰辅酶A的形式直接参与ALA的合成。文中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研究了琥珀酰辅酶A下游代谢途径琥珀酸脱氢酶编码基因sdhAB和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编码基因sucCD缺失对ALA积累的影响。与仅表达异源ALA合成酶的对照菌株相比,sdhAB和sucCD缺失菌株ALA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5.59%和12.40%,且ALA的积累不依赖于琥珀酸的添加和LB培养基的使用,从而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显示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并采用连苯三酚法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邻二氮菲-Fe2+/H2 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法,在酶标仪上检测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藤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杨梅素对DPPH·的清除作用最强DPPH·IC50 (2.91±0.28) mg/L,二氢杨梅素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强IC50 (3.88±0.99) mg/L,对·OH的清除效果是杨梅素>二氢杨梅素>藤茶总黄酮.确定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为藤茶的主要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5.
采用改良CTAB法从月季(Rosa hybrida)花瓣中成功提取出总RNA,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模板。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其他植物CHS基因序列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法进行克隆,获得RhCHS片段序列,并分析该片段的生物学信息,利用半定量RT-PCR对不同花发育时期进行表达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的cDNA片段长度为860 bp,编码287个氨基酸残基,GenBank登录号KC145553。同源序列比对发现,月季RhCHS与其他植物的同源性很高,说明CHS在进化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表达谱分析表明,CHS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86.
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及其在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罗丹明平板法、橄榄油乳化法、对硝基苯酚法测脂肪酶水解酶活和对硝基苯酚法测脂肪酶酯合成酶活4种常用的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罗丹明平板法只适合脂肪酶活力的定性和初步定量判断,后3种方法适合于脂肪酶活力的定量检测,但只有对硝基苯酚法有较好的重现性。而且,脂肪酶水解酶活力和其合成活力无对应关系,所以在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时要选择合适的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也即,筛选产水解酶活的菌株应选择水解酶活测定方法,否则,选择酯合成酶活力测定方法。基于这一原则筛选到了预期产脂肪酶微生物。  相似文献   
87.
采用DDRT—PCR技术,对低温(4℃)胁迫处理不同时间(0、8、12、24和48h)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O.Ktze.]抗寒品种‘紫阳圆叶’(‘Ziyangyuanye’)叶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离和测序,并采用半定量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12个引物对扩增出有明显差异的cDNA片段,其中3个片段是与抗寒性相关的差异片段,分别被命名为Csgsf.Cscafl和Cscaf2,碱基数分别为217、316和232bp。比对结果显示:Cscaf与茶树品种‘安吉白茶’(‘Anjibaicha’)和‘龙井43’(‘Longjing43’)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和91%,与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inn.)、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油棕(ElaeisguineensisJacq.)、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inn.)和水稻(Oryza sativa Linn.)等植物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0%以上,因此,Cscafl应为茶树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片段;Cscaf2与干旱胁迫条件下茶树表达的cDNA的同源性为100%,为茶树应答干旱和低温胁迫的基因片段;Cscafl未检索出同源序列,推测其为与冷胁迫相关的未知基因片段。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Cscafl和Cscafl在低温胁迫的初始期即开始表达且表达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逐渐下调;而Cscaf2的表达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逐渐上调并在胁迫48h后达到最大,3个片段的表达特性均与差异扩增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88.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72-76
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RH)85%条件下,分别以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和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饲喂捕食螨,研究了猎物对捕食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椭圆食粉螨、八节黄蓟马和柑橘全爪螨为食物时,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时间分别为7.1 d、7.7 d和7.4 d,产卵历期分别为22.7 d、23.2 d和25.1 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3.1粒、34.1粒和37.5粒,表明以八节黄蓟马为食时,胡瓜钝绥螨完成整个世代所需的时间最长,以柑橘全爪螨饲喂时胡瓜钝绥螨的产卵历期最长,产卵量最多;而巴氏钝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时间分别为7.5 d、6.4 d和7.1 d,产卵历期分别为22.2 d、22.5 d和23.4 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0.1粒、30.7粒和31.5粒,表明以椭圆食粉螨为食时巴氏钝绥螨完成整个世代所需时间最长,以柑橘全爪螨为食时,巴氏钝绥螨的产卵历期明显延长,总产卵量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89.
【目的】开发出与铜绿假单胞菌粘肽合成酶PBP3有高亲和力,具有全新结构的先导化合物。【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粘肽合成酶PBP3为靶点,通过分子对接软件DOCK6.5,对含有104万个小分子化合物的数据库进行了大规模虚拟筛选,选取结构相对简单的中选化合物进行合成,得到先导化合物,并验证其抑菌活性。【结果】通过grid score进行第一轮初筛,筛选出grid score分值小于–30 kcal/mol的6万个化合物,接着以amber score进行第二轮筛选,筛出amber score分值小于–20 kcal/mol的化合物约200个。最终,经过观察分析,从中挑选出4种打分高并且结构新颖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出的先导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175–275μg/m L之间,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效,MIC值比作为阳性对照的磺胺嘧啶更低,说明先导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这些先导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新型抗菌药物,用于解决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90.
【目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在植物病原真菌与其寄主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Vm NRPS12基因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将为今后深入研究苹果树腐烂病菌NRPS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苹果树腐烂病菌全基因组数据,得到VmNRPS12基因。运用qRT-PCR技术分析VmNRPS12在侵染初期的表达水平,利用Double-joint PCR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获得该基因抗潮霉素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验证得到敲除突变体,进一步通过重新导入该基因全长片段获得互补突变体,最后对野生型、敲除突变体和互补突变体进行菌落、产孢及致病力观察,对检测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定量分析显示该基因在侵染初期显著上调表达,且接种48 h后的表达量是对照的138.6倍。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在营养生长及产孢方面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显著减弱,且互补突变体致病力近似恢复至野生型水平。【结论】VmNRPS12基因与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