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肠系膜下神经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肠系膜下神经节施加不同浓度(分别为2.5、5、10g/L)的辣椒素或其载体(对照)后,在其中枢端给予能引起反应的方波刺激,记录节后神经外周端的动作电位。结果:虽然实验动物存在个体差异,且辣椒素对其神经作用的阈值也有所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辣椒素浓度为2.5~5g/L、作用3min后,即可使神经的敏感性降低;并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即随着辣椒素浓度的升高,其对神经的脱敏作用也逐渐增强。结论:辣椒素对肠系膜下神经节内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干预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出血以及胆漏、放射痛、肠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索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18例)和硬膜外+全麻组(B组,18例),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手术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HR、MAP、CVP、SVR及CI均明显增加,SV无明显变化;B组除CVP明显上升外,其余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子宫切除术,能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2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肝部分切除术后行8.5%Novamin的肠外营养5 d组10只,肝部分切除术后行10%Hepa的肠外营养5 d组10只。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肝脏NK细胞的百分率;应用4小时51Cr释放法测定肝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8.5%Novamin的肠外营养5 d组比较,10%Hepa的肠外营养5 d组肝脏NK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肝脏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可以增加肝脏NK细胞的百分率和肝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56.
杨学亮  刘阳  张竞  梁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8):1483-1484,1491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第48.72小时胸液量>200m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鸦胆子油乳剂30 ml.夹闭胸管24小时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37例,占92.5%;对照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8例,占20.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38.5℃)2例,胃肠道反应2例.胸痛3例.结论:鸦胆子油乳剂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7.
吴志邦  龚林 《四川动物》2005,24(1):97-97
利用肠系膜铺片制作间皮,传统的方法取材于大白鼠或蛙的肠系膜,用硝酸银染色后显示出细胞界线,但由于肠系膜为双层结构,细胞界线出现重影,影响观察。曾有人改用蟾蜍腹膜壁层制作间皮铺片,均由于间皮不典型,并有大量色素细胞沉着,其结果不理想。我们对犬、猫、兔几种动物的肠系膜制作间皮进行比较,发现兔的肠系膜结构为单层,染色出现的细胞界线清晰,无色素沉着的影响,为较理想的制作间皮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58.
韦燕 《蛇志》2005,17(2):83-83
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发现颈前无痛性肿块20年,伴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5年10月25日入院。无甲亢病史。查体: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7/9.3kPa,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无皮肤潮红、肿胀及溃疡,未见血管曲张,甲状腺右叶触及约8.0cm×6.0cm×6.0cm大小的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颈前区实质性占位。CT:右侧甲状腺癌累及喉及气管上段,诊断为甲状腺癌侵及喉及气管。于2004年11月2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段气管、喉切除术、气管造口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  相似文献   
59.
曹慧茹  周永连  赵雪娟   《生物磁学》2005,5(3):45-46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关系.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按麻醉诱导时血压比基础值下降的程度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SBP比基础血压下降〉30%;B组:SBP比基础血压下降〈30%.术后随访病人48小时,记录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对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影响.结论:麻醉期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能降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胃大部切除与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GED)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测定了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GED情况。Hp的测定采用1min快速尿素酶法14C呼气试验法。结果(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12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60%;20例慢性胃炎中,7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35%。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1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6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60%;在10例慢性胃炎无Hp感染中,只有1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1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8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80%;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4例存在轻度的胃体GED,占4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和Hp感染患者,胃体GED发生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