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51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CDFI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至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对经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引发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患儿图像资料给以回顾、归纳总结。结果:5例患儿下肢深静脉表现血液流速稍减慢,CDFI呈节阶段性红蓝相间血流,频谱多普勒呈节段性基线上下血流频谱。结论:CDFI为儿童急性过敏性紫癜致急性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提供了早期、无创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2.
过去60a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特别是耕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并对其土壤全氮和全磷产生了明显地影响。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全氮、全磷历史数据,采用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价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全磷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60a来,在86×103km2的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33%的面积是耕地类型转化。耕地面积减少18.6%(-16.0×103km2),其中稻田面积减少21.5%(-18.5×103km2),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面积减少1.7%(-1.5×103km2);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5%(3.0×103km2)和2.0%(1.7×103km2)。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其仍是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1940-2002年,有98%的可能性区域耕地0-30cm土壤全氮储量净减少,而其0-30cm土壤全磷储量则无明显变化。区域耕地土壤全氮储量明显减少(-7.2Tg N),主要受稻田土壤全氮储量显著减少(-8.0Tg N)的影响,而稻田面积大幅减少是导致稻田土壤全氮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氮储量减少了0.7Tg N;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分别增加1.3和0.7Tg N。区域耕地土壤全磷储量变化不明显,主要受稻田土壤全磷储量无明显变化的影响。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由于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增加了29%(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6%);加之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变异较大,所以稻田土壤全磷储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净减少的可能性仅为64%。与此同时,有75%的可能性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磷储量净减少,但仅减少了0.3Tg P;而种植木本作物的水浇地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土壤全磷都有少量增加,分别为0.7和0.4Tg P。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土壤历史数据、结合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能够揭示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和全磷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表面展示酶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具备诸如能提高酶的稳定性、省去纯化过程、节约成本等优点。脂肪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业酶之一。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细胞壁蛋白Cwp2作为锚定蛋白,将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Lip2展示在酿酒酵母细胞表面,以制备脂肪酶全细胞催化剂。Lip2被融合到Cwp2的N端,Cwp2通过其C端的GPI锚定信号共价结合到细胞壁上。表面展示的Lip2可以水解三丁酸甘油酯及对硝基苯酚辛酸酯(pNPC),其pNPC水解酶活达到4.6U/g干细胞。作为全细胞催化剂,表面展示的Lip2具备良好的催化特征,其最适温度为40°C,最适pH为8.0,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有机溶剂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查明Asia1型FMDV第Ⅴ群猪源和牛源毒株的序列差异, 采用RT-PCR方法, 对Asia1型FMDV第Ⅴ群猪源分离毒株Asia1/HN/06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并与第Ⅴ群牛源和猪源参考毒株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Asia1/HN/06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约8236 nt [含38个A的poly(A)尾], 其中5'NCR长1116 nt, 前导蛋白(L)编码区长603 nt, 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为6990 nt, 3'NCR长93 nt, 3¢端是至少含有38个A的poly(A)尾巴。猪源毒株和牛源毒株的全基因比较分析表明, 属于第Ⅴ群, 全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98.0%, 主要差别是猪源毒株Asia1/HN/06在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变为RDD和155位置的N变为S或D, 该群毒株3A更具有猪源毒株特征, 有4个特异性氨基酸变异。明确了Asia1型FMDV第Ⅴ群猪源和牛源毒株的序列差异, 为进一步利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猪源和牛源毒株差异位点或基因在病毒表型变异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5.
豚鼠不同部位微动脉平滑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KT  Li XZ  Li L  Zhang ZP  Zhao L  Zhu H  Si JQ 《生理学报》2010,62(5):421-426
本研究应用电生理技术在豚鼠离体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肠系膜动脉(mesenteric artery,MA)和耳蜗螺旋动脉(spiral modiolar artery,SMA)分支(直径小于100μm)上比较微动脉平滑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异同。结果显示:(1)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测得AICA、MA和SMA细胞静息膜电位分别为(-68±1.8)(n=65)、(-71±2.4)(n=80)和(-66±2.9)mV(n=58),各微动脉间无统计学差异。(2)一段血管微动脉标本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平滑肌细胞膜电容和膜电导都远大于单个细胞标本,且微动脉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大小顺序为MAAICASMA。应用缝隙连接阻断剂2-APB(100μmol/L)后记录一段微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容和膜电导与单个细胞十分接近。(3)AICA、MA和SMA单个平滑肌细胞膜电流I/V关系呈明显的外向整流特性,都对1mmol/L4-AP和10mmol/LTEA敏感。当指令电压为+40mV时,AICA、MA和SMA血管平滑肌细胞电流密度分别为(26±2.0)、(24±1.7)和(18±1.3)pA/pF,SMA和AICA、MA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上述结果提示,豚鼠不同部位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在缝隙连接耦联力和电流密度等电生理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6.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遗传学发展的早期,遗传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很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才逐渐地集中到一些特定  相似文献   
997.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本研究对我国首次分离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株China/Ti-bet/07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根据GenBank公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病毒基因组内部序列,通过3′和5′-RACE获得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序列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China/Tib/07株全长15948bp,预测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与已发表小反刍兽疫病毒基因组的长度和结构相似;在系统进化上与西南亚流行毒株有很高的同源性(91.6%~98.1%);与麻疹病毒属的其它成员相比,与牛瘟病毒的同源性最高(64.3%)。  相似文献   
998.
测定浙江地区狂犬病病毒分离株(鼬獾和犬)全基因组序列,从分子水平对病毒进行遗传变异特征分析,了解狂犬病病毒在浙江的流行和变异情况以及目前浙江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以丰富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流行株的全基因组信息。脑内接种1~2日乳鼠分离狂犬病病毒,RT-PCR反应测定浙江地区狂犬病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编码蛋白和序列相似性比较及种系发生分析。测序获得狂犬病病毒浙江淳安鼬獾分离株F02、F04和松阳犬分离株D01、D0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信息:基因组全长11 923和11 925 nts,前导序列Leader长58nts,5个ORF为:NP(1 353 nts);PP(894 nts);MP(609 nts);GP(1 575 nts);LP(6 386 nts),N-P-M-G间隔序列长2、5、5 nts;G-L基因间的伪基因Ψ长423 nts;Trailer尾长70 nts。核酸BLAST及多重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浙江地区4个狂犬病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特征;中国毒株之间特别是浙江同种动物狂犬病病毒之间各个基因区域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浙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于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说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变异大多属于同义突变;浙江病毒负链RNA基因组5个基因编码氨基酸的长度没有变异,5个编码蛋白仅表现较少的序列变化;浙江病毒与本研究选择的代表性引用街毒株或者来自街毒的减毒株的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相似,多重序列相似性的比较和种系发生分析显示所分离的狂犬病病毒浙江街毒株均属于基因1型,具有较独特的中国地域性特点,故本研究中的浙江地区分离株极有可能是自然界中固有的街毒株。  相似文献   
999.
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生物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命表参数及天敌在室内和田间的应用效果来评价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取食苹果全爪螨,能够完成发育历期并产卵,在(25±1)℃条件下一个世代仅需9.54d;其雌螨产卵期(24.85d)和寿命(38.52d)都比猎物的产卵期(15.93d)和寿命(34.79d)长,雌螨的平均产卵量仅为苹果全爪螨的56.1%;苹果全爪螨净增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分别比胡瓜钝绥螨高103.9%和13.2%.室内释放情况下,无论益害比是1:30还是1:150,释放20d后防治效果均可达95%以上;在苹果示范园释放胡瓜钝绥螨,60d后防治效果达91.73%,比化防园高23.77%.表明胡瓜钝绥螨具有优良天敌的重要特征,在每叶苹果全爪螨低于2头时,果园释放胡瓜钝绥螨能有效控制苹果全爪螨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00.
浙江省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全唇苣苔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浙江省苦苣苔科(Gesneriaceae)1新记录属——全唇苣苔属(Deinocheilos W.T.Wang),及1新记录种——江西全唇苣苔(Deinocheilos jiangxiense W.T.Wang)。引证标本存放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