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美国旧金山附近一家小遗传工程公司宣称,他们在国际上竞先生产后天免疫缺陷综合症疫苗和创建此癌的诊断方面取得一项重大进展。这是继今年3月份宣布分离此病病毒之后所取得的第二个重大成就。 这家名叫Chiron公司设在加州维默里维尔。该公司的科学家与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成功地克隆该病毒的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82.
“外源基因全序列结构优化”是依据外源基因序列结构是影响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要因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实现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策略。该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目的基因全序列变异文库的构建;2利用高通量表达筛选载体从变异文库中筛选表达突变体;3表达突变体的鉴定和表达研究。其中,变异文库的构建方法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变异文库的构建可有多种方法,其中低频率的随机突变方法是一重要的类型。为了探索最适合突变的方法,我们以HIV-1gp120-801基因为模型、选用了一组基于PCR技术的基因随机突变技术用来构…  相似文献   
83.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复制及血浆病毒载量,延缓发病进程,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时间。但是,一旦停止治疗就会导致血浆病毒血症迅速反弹,HIV-1以原病毒的形式在静息记忆CD4+T等细胞中的持续存在是清除HIV-1的一个障碍。HIV-1基因转录的激活与阻抑决定了受感染细胞进入产毒性感染或潜伏感染。本文从原病毒整合位置与转录干扰、细胞转录因子与HIV-1启动子相互作用招募RNA聚合酶起始转录、转录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反式激活因子Tat及其相关蛋白促进转录延伸等方面探讨了HIV-1原病毒转录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高危人群中HIV/HCV核酸和抗体的关系.从新疆地区采集吸毒人群的血样,并对其进行HIV/HCV核酸和抗体的检测.320例吸毒人员血浆样品中HCV抗体阳性为80.3%,HIV抗体阳性率为41.9%,HIV和HCV共感染者为38.3%.HIV RNA与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8.8%,在186例HIV抗体阴性样品中可能有2例为HIV感染的窗口期.HCV抗体和HCV RNA的阳性符合率为92.6%,HCV RNA与HCV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0.0%,以上结果说明在HIV/HCV的高流行区进行HIV/HCV核酸检测可以发现病毒感染的窗口期,而约8%的HCV抗体阳性样品为病毒核酸阴性,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染表达CD4表面抗原(CD4+)的T淋巴细胞而引起的.艾滋病病毒进入CD4+T淋巴细胞首先是通过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来完成的.该融合过程涉及到病毒表面膜蛋白(gp120和gp41)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D4和CCR5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对这些蛋白质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的认识,从破坏病毒与细胞的融合入手,设计新型的抗艾滋药物及疫苗,已成为目前药物开发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86.
白念菌病已成为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直接致死原因,是医源性感染的常见病之一,其早期诊断与防治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菌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试验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表达HIV-I CN54株gagpol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不带筛选标记的HIV活载体疫苗,首先构建含有neo基因和lacZ基因双重筛选标记的pVI75转移质粒,并将HIV-I中国主要流行株B'/C重组株CN54 gagpol基因置于pVI75的启动子pE/L下,构建重组质粒pVI75-Gagpol.重组质粒与痘苗病毒天坛株共转染鸡胚细胞.前三轮通过G418加压,噬斑纯化,得到既含目的基因又含筛选标记的蓝色重组痘苗病毒;后三轮在无G418选择压力下,筛选只含目的基因而缺失了筛选标记的白色重组痘苗病毒.结果表明筛选到了一株重组病毒,经PCR和Dot blot检测确认该株重组痘苗病毒的neo基因和lacZ基因已丢失;PCR鉴定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痘苗病毒中;抗体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该重组病毒能很好地表达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88.
HIV相关性口腔念珠菌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RAPD技术对60株分离自HIV感染者口腔的念珠菌进行分析, 其中P2随机引物扩增条带数量0~5条, 大小300 bp~2 kb, 白色念珠菌以300 bp、400 bp和600 bp 3个主条带为主, 非白色念珠菌也存在类似条带。采用SPSS13.0聚类分析, 分为5个基因群, 14个基因型, 白色念珠菌主要为B群。其中P385和P403对5-氟孢嘧啶耐药, 聚为C1基因型(欧氏距离平方为0.115), P321和P522对两性霉素B耐药, 聚为D1基因型(欧氏距离平方为0.221)。表明HIV感染者口腔来源的念珠菌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 RAPD技术对于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念珠菌不同种间具有相对特征性的条带, 同种不同株间存在相似的条带特征; 某些条带特征可能与念珠菌的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89.
免疫缺陷动物是研究免疫相关疾病的良好动物模型。Beige-Nude小鼠是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同时缺陷的小鼠,其T细胞和NK细胞活性很低,最初为肿瘤的研究而培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学者们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90.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是固有免疫系统中的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巨噬细胞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TLR3特异性识别双链RNA,诱导细胞内多重信号传导,引发巨噬细胞产生抗病毒活性。本研究以TLR3激活剂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e:polycytidylic acid,Polyl:C)刺激人类巨噬细胞,发现能显著抑制胞内HIV病毒感染和复制。Poly I:C刺激后,巨噬细胞I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抗HIV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A3G)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具有抗HIV作用的MicroRNA(miRNA-28,125b,150,223,and382)的表达也显著上调。本研究初步揭示了TLR3激活后抗HIV感染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