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8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186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我们在原地测量了840米和2150米两地种植的冬小麦“凤麦13”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初期的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光合作用速率对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反应和CO_2补偿点。结果表明生育前期(苗期和拔节期)和后期(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光合作用速率的一日内变化形式相反,而且低地种植的冬小麦其光合速率在前期高于高地种植的,后期高地种植的冬小麦有比低地高的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基本相同。光补偿点在生育前期高地小麦比低地小麦低,而后期低地小麦的的光补偿点减低,并低于高地小麦的。高地小麦的光补偿点比较稳定。CO_2补偿点高地小麦比低地的较低。并就两地气候条件讨论了上述差异。  相似文献   
72.
山黧豆属(又名香豌豆属)(Lathyrus Linn.)全世界共约140种,已做过染色体计数者72种。我国约16种,大部分产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区。近年来皖南农学院朱玉简等同志在安徽宣城发现一新种,命名为安徽山黧豆(Lathyrus anhuiensis Y.J.Zhu et R.X.Meng)。鉴于该新种分布区非常局限,个体数也不多,为了及时掌握其细胞学情况,特通过该院叶如欣同志取得部分种子进行了染色体的计数和核型的描述。  相似文献   
73.
明适应条件下鲤属鱼L-型外水平细胞反应的给光-瞬变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雄里 《生理学报》1985,37(4):316-322
在明适应条件下鲤属鱼 L-型外水平细胞的反应显示明显的给光-瞬变成分(on-transient)、它与刺激波长有关——对蓝、绿光的反应比对红光的反应有更明显的瞬变成分,其光谱特性提示它与绿敏锥细胞的输入信号有关。与已报道的其它动物 L 型水平细胞的给光-瞬变成分不同,它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内与网膜受照射的面积无关。绿色(502nm)和红色(706nm)闪光同时照射所引起反应的给光-瞬变成分比各自单独刺激时要显著得多,提示它也与绿敏锥细胞和红敏锥细胞输入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
十字花科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
76.
鲜盾叶薯蓣中原始皂甙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Wright)新鲜根茎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到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纤细皂甙(gracillin)、原纤细皂甙(protogracillin)和原盾叶皂甙(protozingiberemissaponin),后者为一新甾体皂甙,结构推定为3-O-{α-L-鼠李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26-O-{β-D-葡萄吡喃糖}-薯蓣皂甙元(3-O-{α-L-rhamnopyran0syl(1→3)-[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diosgenin)。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贵州产小柴胡(B.tenue Buch.-Ham.ex D.Don)黄酮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浸膏的水溶性物质中分离出四种黄酮醇类成分。根据光谱分析、衍生物制备、酸水解及理化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芸香甙(槲皮素-3-芸香糖甙)、水仙甙(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山萘酚和槲皮素。此类成分在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8.
水稻黄化幼苗用白光照射3~5小时后可诱导出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绿色水稻幼苗在黑暗中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以至消失,再给以照光又恢复酶活性。亚胺环己酮对光的诱导及再诱导均有抑制作用。在黑暗中真空渗入乙醇酸于黄化幼苗可诱导出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渗入乙醇酸加FMN能使酶活性迅速增强。弱的白光以及红、绿,蓝光均有诱导作用。因此认为光的诱导作用是使黄化幼苗形成乙醇酸——作为诱导物,以诱导乙醇酸氧化酶的新合成。光也可以加速叶组织内FMN的合成,从而提高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9.
水浮莲种子是一种奇特的需光种子。在黑暗中,GA_2或BA均不能代替光照诱导萌发,可是0.1μl/l乙烯却能引起部分种子萌发,在1000μ1/1乙烯的作用下,发芽率可达80%,接近全光照处理的萌发水平(91%发芽率)。ACC也能诱导水浮莲种子的萌发,0.1 mM浓度可获30%发芽率。在较短光照下,ACC对种子萌发有增效作用。在光照前应用ACC,其诱导效应大于两者同时施用。在照光萌发中,种子的内源ACC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显著增加。CoCl_2和AOA均能抑制光的诱导萌发。推论光打破休眠诱导萌发的作用是与乙烯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道了我国地下真菌3个新种和2个新记录,它们是:太原块菌Tuber taiyuanense Liu sp.nov.,苍岩山层腹菌Hymenogaster cangyan-shanensis Liu sp.nov.,山西须腹菌Rhizopogon shanxiensis Liu sp.nov.,棱孢层腹菌Hymenogaster fusisporus(Massee et Rodway)G.H.Cunningham以及小硬皮腹菌Sclerogaster minor Coker et Cou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