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9年收治的46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GIST病例,以探讨GIST的主要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GIST主要发生在胃(60.87%)和小肠(26.09%);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71.74%),腹痛不适(19.57%),腹部包块(15.22%)等;诊断首选B超(阳性率45.65%)、CT(阳性率100%)和内窥镜检查(阳性率81.09%)。本组手术45例,根治性切除40例,姑息性切除3例,术中活检1例,局部切除1例,1例放弃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42例,复发死亡11例,带瘤生存8例,无瘤生存21例,3例术后口服格列卫(甲磺伊马替尼,ST1571)的病人已生存8月、14月、18月。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分子靶向制剂的应用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与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的关系,及其在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yclinE和Rb基因产物在各级别CIN77例和宫颈鳞癌40例中的表达状况,并以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20例做对照。结果 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中,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强趋势,分别为:0.0%、30.0%、75.0%、65.0%、60.0%。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与各级别CIN和宫颈鳞癌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05),CINⅠ与CINⅡ、CINⅢ、宫颈鳞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或〈0.01);Rb基因蛋白的表达率逐渐下调,分别为:100.0%、55.0%、20.0%、24.3%、23.5%,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与各级别CIN和宫颈鳞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CINI与CINHI、宫颈鳞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O.005)。结论CyclinE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表达阴性,随着发生CIN从轻到重至宫颈鳞癌,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表明CyclinE在子宫颈癌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yclinE参与CIN的进展及子宫颈癌癌变机制。Rb基因蛋白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100%阳性,随着发生CIN从轻到重至宫颈鳞癌,表达呈逐渐下调趋势,甚至消失;表明Rb基因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并且其在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发现CyclinE表达增强和RB基因表达下调或消失,有助于宫颈鳞癌发生的判断及CIN程度和级别的确定。  相似文献   
93.
采用RAPD技术测定分析了河北省皱大球蚧和瘤坚大球蚧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5种引物在8个种群中共产生了65条RAPD标记,各地理种群之间没有产生各自的特征标记;不同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程度与其地理间距呈反比;种群内的遗传相似程度比种间高。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皱大球蚧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于瘤坚大球蚧,分别为0.3456和0.3225说明物种不同,其变异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94.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HPV16)L1全长基因片段,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确认。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L1,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出以非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的表达蛋白,该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7%,免疫印迹检测表明,表达蛋白与宫颈癌病人血清出现特异性反应。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L1,并且在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1蛋白的免疫学活性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重组阳离子抗肿瘤肽AIK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重组抗瘤肽AIK的原核表达体系,建立表达及纯化重组AIK的最优条件,为深入研究和利用AIK奠定基础。首先,设计含AttB重组位点的引物,通过重叠PCR技术扩增出Att B-TEV-FLAG-AIK序列,利用BP重组反应将目的序列TEV-FLAG-AIK克隆到供体载体pDONR223中,构建入门载体,再通过LR重组反应,将目的序列转移到目的载体pDEST15中,构建GST-AIK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随后,在BL21(DE3)工程菌中优化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的条件。以谷胱甘肽磁珠纯化GST-AIK融合蛋白,再以rTEV酶切除GST,获得FLAG-AIK重组蛋白。最后以MTS法检测FLAG-AIK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细胞毒性。菌液PCR验证和测序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抗瘤肽AIK的入门质粒和原核表达质粒。在BL21(DE3)工程菌中实现了GST-AIK融合蛋白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并测得在37℃下以0.1 mmol/L IPTG诱导工程菌(OD600=1.0)4 h,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经GST亲和层析、rTEV酶切除GST标签及二次GST亲和层析获得纯度高于95%的FLAG-AIK蛋白。MTS法测得所制备的FLAG-AIK蛋白抑瘤活性与化学合成的AIK相当。总之,本课题应用Gateway克隆系统成功构建了抗瘤肽AIK的原核表达质粒,实现了GST-AIK融合蛋白的高效可溶性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有生物活性的重组AIK多肽,为后续深入研究和大规模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建立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每只裸鼠瘤周注射斑蝥素酸镁6.26×10-5mmol,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无菌生理盐水瘤周注射。给药22 d后,观察斑蝥素酸镁对皮下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HE染色观察药物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体积变小、胞浆固缩、嗜酸性变,细胞核固缩、碎裂。透射电镜观察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镜下见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核膜基本消失、核染色质聚集成团等改变。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斑蝥素酸镁组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而bax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本实验提示斑蝥素酸镁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并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及其病毒负荷量在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价值,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借鉴。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宫颈癌、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妇女387例,对比分析宫颈癌、上皮内瘤变I、II、III级及正常妇女的HPV感染率及负荷情况。结果 (1)CIN I、II、III级和宫颈癌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70.45%,55.56%,66.33%,84.62%vs 13.19%,P0.05),以高危型HPV为主(各占47.73%,41.67%,59.18%,83.08%),并且单一感染多见(63.64%,47.22%,53.06%,67.69%):(2)CIN I级HPV-DNA负荷量较低,CIN II、III级和宫颈癌组负荷量逐渐增加,尤其是病毒负荷量达500~1000及以上的比例逐步增高(P0.05):(3)Pearson相关分析可见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宫颈癌和CIN多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其病变严重程度与HPV负荷量密切相关,HPV结合负荷量检测能更精确判断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育龄妇女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以及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度来我院妇产科就诊及体检旳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主要检查滴虫、真菌、淋球菌、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前三者采用涂片法,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采用固体培养法,衣原体抗原检查采用乳胶免疫层析法;宫颈刮片标本采用核酸扩增和反向点杂交技术对23种HPV基因型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标本病原体感染率为39.32%(7896/20080),宫颈刮片HPV感染率为35.09%(634/1807)。HPV感染中单一感染23.19%(419/1807),二重感染6.53%(118/1807),三重感染3.21%(58/1807),四重感染1.16%(21/1807),四重以上感染1.00%(18/1807),单一感染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中以HPV52、58、16较为常见,低危中以HPV43、6型较为常见;以25~35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其他次之。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比例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α-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协同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方法选择妇产科门诊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结束后3 d予以重组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1枚/晚,连用10 d,下次月经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α-干扰素1 000 000U肌内注射,1次/隔天,连用10d,下次月经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HPV的转阴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χ2=4.22,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4例和10例,症状均较轻微,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联合组的HPV的转阴率分别为96.88%和90.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和65.38%(χ2=4.98或5.57,P0.05)。结论α-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协同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安全性较佳,且其中远期临床效果亦较佳,能更有效提高HPV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100.
描述尖瘤属Acrocyrtus印度1新种,陈氏尖瘤A.cheni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