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1.
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及水果中分离出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YPD培养基培养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长度为547 bp,与GenBank中近平滑假丝酵母同源率在98.5%~100%之间,进化分析表明与C.parapsilosis(EF193067)、C.parapsilosis UOA/HCPF(FJ872013)属于一单独分支中,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培养成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木糖的乙醇发酵一直被视为木质纤维原料生物转化产生乙醇的关键因素,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shehatae)是木糖发酵性能较好的天然酵母之一。对Candida shehatae HDYXHT-01进行了氦氖激光诱变和NTG诱变,力求选育出发酵木糖产乙醇能力强的菌株。氦氖激光诱变得到的突变株HN-3乙醇产量为17.03g/L,乙醇得率达到0.3393g/g,相比原始菌株提高20.36%。再对HN-3进行NTG诱变,得到的突变株NTG-2乙醇产量为24.20g/L,相比HN-3提高42.10%。进而对NTG-2菌株进行了摇瓶48h连续发酵试验,测得其乙醇产量、木糖利用率、乙醇得率和乙醇产率分别达到24.16g/L,69.26%,0.4360g/g和0.7075g/(L·h)。  相似文献   
73.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假瘤蕨属2系、5亚系的24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曲状。下生气孔,气孔类型有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和不规则型,常伴生出现。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浅波状、少平滑;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T”型加厚;角质膜波状有条纹,有时附有颗粒。叶表皮的一些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如气孔器类型和垂周壁类型特征不能用来界定假瘤蕨属的系和亚系。  相似文献   
74.
国产爵床科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芦莉花族Ruellieae芦莉花亚族Ruelliinae 2属7种、假杜鹃亚族Barlerinae 1属3种和马蓝亚族Strobilanthinae 16属34种植物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芦莉花亚族的地皮消属Pararuellia和喜花草属Eranthemum的花粉均为圆球形,具3孔或3孔沟,外壁为不同的网状结构; 假杜鹃亚族的假杜鹃属Barleria的花粉为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亦为网状结构;马蓝亚族植物(包含广义的马蓝属Strobilanthes s.l.)花粉形态多样,结构复杂.依据花粉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将马蓝亚族16属植物和上述两亚族3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归纳成3大类型: 1. 具3孔类型.其中又有(1)外壁具网状纹饰者,见于地皮消属; (2)外壁具芽胞状纹饰者,见于黄猄草属Championella; (3)外壁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Paragutzlaffia、叉花草属Diflugossa和假蓝属Pteroptychia.2. 具3孔沟及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其中又有(1)具3孔沟和网状纹饰者,见于喜花草属和假杜鹃属; (2)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叉花草属和假蓝属; (3)具3孔沟与假沟,外壁纹饰具节隔、肋条带状或网状,网眼纵向排列成行,网眼内有细网纹者,见于耳叶马蓝属Perilepta、马蓝属Pteracanthus(大部分)、金足草属Goldfussia、紫云菜属Strobilanthes(部分)和合页草属Sympagis; (4)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状,但不具节隔,外壁纹饰网状,网眼不成行或不明显纵向排列,网内无细网纹者,见于尖蕊花属Aechmanthera、板蓝属Baphicacanthus、马蓝属(部分)和糯米香属Semnostachya; (5)具双脊及细网状纹饰者,见于环毛紫云菜Strobilanthes cycla.3. 具(4-)5孔沟及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外壁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见于腺背蓝属Adenacanthus.另外兰嵌马蓝属Parachampionella、山一笼鸡属Gutzlaffia和肖笼鸡属Tarphochlamys的花粉有无萌发孔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是重要的分类性状.利用花粉形态特征能较好地区分高级分类群如亚科、族以及亚族,有时也有助于阐明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也能用于区分属、种和阐明其关系.  相似文献   
75.
本文试图从生理生化的角度对假苍耳(Iva xanthifolia)生活史进程中可溶性糖类、赤霉素、单宁以及黄酮的变化进行探讨。通过对假苍耳在生长发育期间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在假苍耳生活史进程的不同阶段, 其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基本都在种子或芽阶段具有最高含量。此外, 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 芽>花序>苗>成株>种子。除在花序和苗阶段没有测到海藻糖, 其他各阶段海藻糖的含量变化如下: 芽>成株>种子。另外, 只有在种子阶段检测到棉子糖, 其含量为15.43 mg.g-1。赤霉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如下: 种子>芽≈苗≈花序>成株。单宁含量的变化趋势: 种子>成株>苗>芽>花序。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 种子>芽>成株≈花序>苗。值得注意的是, 当单宁/黄酮的比值接近1时, 植物体内需要的单宁和黄酮的含量则相对较低; 相反, 当单宁/黄酮的比值接近0时, 植物体内需要的单宁和黄酮的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76.
假密环菌是一种果树腐病菌,具有较强的分解代谢纤维素的能力。本文根据已克隆出的阿拉伯糖苷酶基因序列(Accession Number AJ620046)设计引物从假密环菌的mRNA中克隆出阿拉伯糖苷酶的ORF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PIC9-AF,与组氨酸标签融合,电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并进行诱导表达。所得到的重组阿拉伯糖苷酶在30-35℃时有较高的酶活,最适反应活性pH值在6.0-8.0之间,而在pH4.0-8.0范围内酶活基本保持在80%以上,比大多已报道的阿拉伯糖苷酶最适pH范围宽。本研究工作对于高效表达重组阿拉伯糖苷酶以及对其进一步的酶学性质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A novel mannose-bindlng aggiutinln was purified from bulbs of Zephyranthes candida Herb by extraction, precipitation with 80% (NH4)2SO4, and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n DEAE-Sepharose followed by gel flitration on Sephscryl S-100. The purified Z. candida agglutlnln (ZCA) migrated as a single band of 12 kDa on sodium dodecyi suifate-poiyecryi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under reducing and non-reducing conditions. The apparent molecular mass of the iectln, as datermlned by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was 48 kD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ZCA was composed of four Identical subunlts of 12 kDa each (homotetramerlc nature). The ZCA agglutlhated rabbit erythrocytes, Escherichla coil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lae ceils at concentrations of 0.95, 1.90, and 31.30 μg/mL, respectively. Bloassays Indicated that ZCA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wheat aphid survival. Mortality after 7 d was 〉 90% at 0.26%. A degenerate primer was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terminal partial sequence of purified ZCA. The full-length cDNA was cloned by 3'- and 5'-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The full-length cDNA had 661 bp and the sequence encod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168 amino acids. The mature protein of ZCA Includes 109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tein was 12.1 kDa. 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zca gene encodes a protein precursor with a signal peptlde, a mature protein, and a C-terminal cleavage amino acids sequence. Molecular modeling of ZCA Indicated that Its three-dimensional atructure strongly resembies that of the snowdrop aggiutinin. Block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ZCA has three functional domains specific for agglutination and three carbohydrate binding boxes (QDNY).  相似文献   
78.
逐步增加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可提高黄皮胚轴的耐脱水性。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SDS—PAGE方法探讨了黄皮胚轴在耐脱水性获得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DSC图谱显示,蔗糖预培养胚轴的升温图谱与对照不同,有比较明显的台阶式变化,有玻璃化形成的倾向;应用线性回归方程法或冰熔化热法计算黄皮胚轴的不可冻结水,发现蔗糖预培养胚轴的不可冻结水含量与对照胚轴无显著差异。蛋白分析表明,蔗糖预培养诱导黄皮胚轴中可溶性蛋白增加68%,其中尤以20kD蛋白的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79.
木质纤维素原料水解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木糖,其中葡萄糖很容易发酵,致使木糖成为木质纤维素发酵的关键,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1766是自然界木糖发酵性能较好的天然酵母之一。研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pH值、摇床转速等因素对休哈塔假丝酵母1766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影响,由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休哈塔假丝酵母发酵木糖制乙醇工艺的适宜条件为好氧条件,发酵时间为2d,发酵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50r/min,初始pH值为5,此时乙醇收率最高可达68.62%。  相似文献   
80.
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ART(分类和回归树)模型及A2和B2情景,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和喀什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 var.kaschgarica)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下,这些植物目前适宜分布范围减小;从新适宜及总适宜分布范围而言,短叶假木贼和梭梭从1991-2020年到2051-2080年时段增加,之后减小,其它植物从1991-2020年到2081-2100年时段减小;喀什膜果麻黄和驼绒藜适宜分布范围减小并破碎化,其它植物向目前适宜分布的西部、西北部(或青海西南部)、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区扩展;除驼绒藜和喀什膜果麻黄与年均气温变化具显著相关性外,其它植物分布范围与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较弱(P〉0.05),除驼绒藜、喀什膜果麻黄和裸果木目前分布范围与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回归关系较强外,其它植物分布范围与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多元线性回归关系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下,这些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改变,目前分布范围减少,新适宜及总适宜分布范围近期增加,随着气候变化程度的增强,又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